后 记
这部书稿,是在拙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近代流民问题研究》(1994 年 1
月 15 日答辩通过)的基础上增删改写而成。
我对流民问题发生兴趣,还是在 1991 年考入南京大学以后,当时“盲流”冲击波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理应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像关心历史那样关心现实。我想,如果能对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进行一番比较细致的考察,或于现实有所裨益。我的想法得到业师茅家琦先生和方之光先生的鼓励,并允准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正是在业师的悉心指导之下,我勉力完成了《中国近代流民问题研究》的学位论文。
流民问题是一个颇为重要而研究薄弱的问题。要架构起对流民群体的研究系统,对我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至少这些方面不能不加以研究:产生流民的原因、流民的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以及解决流民问题的途径及历史启示等。流民问题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叉点上,所涉及的面相当宽泛。只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对流民现象、土客冲突进行文化学考察,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作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爱华德·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第 23 页)。这部书稿于“过去”究竟做得如何?于“现在”能否予人某些启迪? 只能请读者评说了。
借书稿付梓之际,谨向鼓励、指导我的恩师表示谢忱。同时,感谢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及学术界师友给予我的帮助,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潘楷红对我的理解以及为我学业进步所作出的牺牲。
池子华
1994 年 4 月于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