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神道

德川幕府为了确立中央集权制的统治秩序,在思想上强调主从尊卑关系,在行政组织系统上,也把重构各社会实体,包括宗教系统的上下隶属关系放在首位。对于全国的神社,从服饰到社领等经济来源上,幕府规定了它们各自的地位,将它们统归寺社奉行的掌管之下,并颁布《诸社称宜神主法度》,规定了神社应遵守的规则。

为禁止基督教,江户幕府曾实行所谓改变宗门制度,佛教被授予直接掌握全国各阶层宗教信仰的任务。各神社并没有这种权力。它们也要到佛教寺院登记,确认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在“寺檀关系”下,被规定为佛教寺院的檀越。这就将神道直接纳入了佛教的附庸地位。对于这种从属于佛教的境况, 局部地区的神社曾有过反抗。例如,关于丧葬的方式,佛教行火葬,有的神社力主恢复日本传统的土葬,借机发起排佛运动。但就总体上说,神社都安于既成的地位。当时,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神社供奉的神灵是氏神、保护神和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神。祭祀方式是融合佛教、道教及儒教的,并未形成独立的祭祀方式,连神社的建筑风格也采用佛教寺院式的。

在神社系统内部,吉田神社的位格最高。德川幕府将吉田神社作为全国神社的宗主,通过它控制全国神社。天皇朝廷直属的少数神社,交由白川家统辖。后者为了与吉田抗争,建立了白川神道。这两支神道原本都是大贵族的家族神道,它们的争端由来已久。吉田神道的创建者吉田兼俱(1435—1511 年)本是室町末期神祇官(始于 8 世纪初建立的天皇朝廷最高官府,最高长官称神祇伯,下有副、祐、主神、史、神部、卜部、使部、直丁等官制)卜部氏族成员。他的祖先在平安时代依靠大贵族藤原氏的势力发达起来,以后世袭神祇官次官的职位,吉田神社的地位也逐渐上升。白川家本是花山天皇

(984—986 年在位)的后裔,自 12 世纪中叶,一直为神祇官的神祇伯。两家为争夺神道的主导权,自室町时代就一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