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马赫迪运动和伊朗的巴布运动

马赫迪运动既是苏丹人民反抗外来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次反对本国封建上层统治者的平民运动。早在 18 世纪末,苏丹内战连绵,渐趋

解体。 1820 年,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总督趁机侵入苏丹,置苏丹于埃及的统治之下,并推行现代主义的宗教改革政策,这与苏丹原有的苏非派教团发生激烈冲突。19 世纪 80 年代,英国吞并埃及,并企图以埃及为据点进一步占领苏丹。英埃两国在苏丹的殖民官吏横征暴敛,激起了苏丹人民的强烈反抗。1881 年,爆发了马赫迪起义。起义的领导人是努比亚人穆罕默德·阿赫默德(1848—1885 年)。他出身贫苦的船工家庭,熟悉下层人民的疾苦, 后来成为苏非主义的沙曼尼教团教师,在广大渔民中布道,产生了广泛影响。阿赫默德谴责贪官污吏,揭露宗教上层分子的伪善,用宗教语言表达平民的平等愿望。 1881 年,阿赫默德自称马赫迪,即救世主,宣布要铲除人间不

平等,建立理想的正义世界,号召人们参加圣战。到 1885 年,马赫迪起义打败了英埃军队,将外国势力驱逐出苏丹。这之后,阿布杜拉在阿赫默德去世后继称马赫迪,改称哈里发,建立了神权国家,定都喀土穆。1898 年,在英军的镇压下,马赫迪运动失败。

马赫迪运动形成了自己的伊斯兰教义。它仍奉《古兰经》为神圣经典, 但有自己的启示录和教法,其核心是要求绝对信仰和服从马赫迪。这个教义盛行禁欲主义,提倡生活俭朴,反对奢侈,主张取消贫富差别,信徒不分身份一律着一样的服装,有共同的行为规范,禁饮酒、吸烟、偷盗、禁婚丧礼仪、禁痛哭死者,除作战之外,禁骑马,要一律步行,信徒要避忌嫉、傲慢、疏忽礼拜等“三邪”,守贫困、圣战两大美德。马赫迪运动还实行共产制, 一切财富归公共金库,由马赫迪统一分配。

发生在 19 世纪中叶的巴布运动,是伊朗近代史上著名的反封建压迫和殖民统治的运动。当时的伊朗受卡加尔王朝统治。欧洲资本,特别是英国资本的入侵,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经济秩序,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旧的土地关系,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新地主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地租剥削,手工业者由于外国商品的流入而遭受打击,濒于破产。广大下层群众中积蓄着强烈的不满, 1848 年,巴布运动爆发。

巴布运动的组织者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谢赫教派的信徒。他把握了广大民众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愿, 借用十叶派“隐遁的伊玛目”的概念,宣传自己的主张,他说,在人们期待的第十二伊玛目和信徒之间,存在一个中介,是四道相继的“巴布”,即门。通过这个中介,第十二伊玛目与信徒保持联系。阿里·穆罕默德宣称自己就是“巴布”,人们通过他才能了解玛赫迪(即救世主)的旨意,进而,他又说自己就是玛赫迪,是带领人们铲除人间不平等,建立正义理想王国的。这位巴布写有一部《默示录》,被奉为巴布教派的圣经。巴布以历史进化论证明他的教义的合理性。他说,人类社会是递次向前发展的,每个历史时代都有特定的法律及制度,以代替前一代的法律和制度。各个时代的法律和制度只能由至上神派遣的先知来颁布、执掌。《默示录》即为当时的法律和制度的总汇,他自己就是至上神遣派的先知。

巴布运动使卡加尔王朝大为震惊,也为官方教士所不容。巴布后来被捕入狱,并被杀害。他的死被信徒们视作殉道,激起了反抗王朝的更高热情。

1848 年,巴布的继承者侯赛因·穆罕默德·巴尔福鲁发动武装起义,迅速波及全国。

1851 年,巴布派起义被镇压下去,巴布运动也发生分裂,它的一个早期信徒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创巴哈派,这位创始人被尊称巴哈乌拉。巴哈乌拉因涉嫌参予谋刺国王纳希鲁丁(1848—1896 年在位)被捕入狱,后被驱逐出境。在国外,他继续传播新教义的活动,但不久就被其异母弟争夺教权的斗争所困扰。后来,巴哈乌拉埋头写作,完成了巴哈教派的经典。这是一种普世宗教,认为宗教是一元的,人类是一体的,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神,但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神、安拉、天主等等。上帝的旨意通过他派遣的一个个先知传达到人间,这些先知包括犹太教的、印度教的、琐罗亚斯德教的、佛教的、伊斯兰教的,还有巴布和巴哈乌拉。巴哈教派奉行和平主义,主张以博爱来消除人间不平等,要人们忠于政府,拥护现世国家法律。巴哈乌拉晚年侨居国外。不再介入政治斗争,但仍关心国内巴哈派教徒的命运。他要信徒们隐瞒信仰,承认十叶派为国教,不反抗国王,同时也要求国王不要迫害他的信徒们。

巴哈教派脱胎于巴布教,后来在伊朗国外传播开来,形成一种新的、完全不同于巴布教的世界性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