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佛教”与“武家佛教”

德川幕府坐镇江户,已不把京都的天皇朝廷放在眼里。与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不同,德川幕府的权力建立在对大名的控制实力上,而不仰仗于将军的权威来勉强保持位置。它不是依赖将军之名来获得力量,只是借用将军的名义。由此,也就规定了德川幕府对待朝廷的态度。前两个幕府虽自己握有实权,但是不敢割断与天皇朝廷的联系,不敢在形式上公开地蔑视朝廷。德川幕府的权力基础既然已经完全不依赖于朝廷,它就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公开压制朝廷,这是它施政的基本方针之一。1615 年,德川幕府公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明确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所谓学问,包括“古道”和“和歌”等;武家官位的任命,天皇必须听由幕府推荐;天皇无权向僧侣封法号,赠紫衣。该法度唯一留给天皇的权力,只是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②。

室町幕府后期,出现战国之乱。佛教各宗参与其间,难免遭受泱及,寺庙和经书毁于战火的不少。佛教内部也出现颓废趋势,染上争权夺势的市俗习气,陷入贵族主义、形式主义和名利主义的深渊①。德川幕府的权力中心移居江户后,原京都的佛教诸宗颓势未变,它们被称为“公家佛教”。同对待朝廷一样,德川幕府对公家佛教也采取严厉的限制政策,对寺院的等级、位阶的高低、法衣法服等,都制定出严格的法度。禁止滥授僧位僧官,规定执奏各宗僧官升进的廷臣,严格晋级的法规,颁发针对一山一寺的法规,令其遵守,命本山本寺统摄所属各寺的僧徒。各宗都有被称为“触头”“在番” 的人常驻江户,负责把幕府的政令下达到所属寺院僧众。对公家佛教的职责, 规定他们主要在文教方面发展,鼓励僧侣们做学问,精其所学所修。德川幕府的主要用意,在于防止公家佛教各宗参与政治,并能让它在监视、牵制朝廷方面发挥作用。

在公家佛教衰颓的同时,以江户为中心,在幕府政治下成立的新佛教, 在关东地区迅速发展起来,这就是“武家佛教”。其中最受幕府尊宠的是天台宗、净土宗和禅宗。它们很早就与德川家族发生联系,受其呵护,参与幕府政治活动,是幕府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禅宗的崇传长老对德川氏的创业, 就出力颇大。他受命负责寺社方面的一切政治事务,兼管外交文书和参与各种策划。1615 年的《禁中并公家法度》就出自他手,其他关于佛教各山寺的法度也都由他完成。后来,他被任命为僧录司僧录职位,成了德川幕府负责宗教事务的最高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