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住机遇就要落后

世纪之交的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再也不能放过机遇了。发展慢了,老百姓一比较就要出问题。 “睡狮醒了”,各国政治家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

趁中国人醉心于上层建筑领域革命的时候,亚洲几个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使自己成为小龙。

邓小平对上海人说:九十年代是你们最后一次机遇,不要放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部署。

21 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巨头和专家都如是说。

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的腾飞, 也向世人昭示了亚洲经济的巨大活力。中国 90 年代的经济新发展,表明这个东方大国也在迈开大步走向新世纪。这是一幅令人激动的场景。

然而,各国的各类人士对“太平洋新世纪”的内涵有不同的表述,也怀有不同的用心。对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它使我们回忆起曾经“痛失良机”的痛感,也让我们充满“又逢机遇”的兴奋。

中国丧失的机会太多了。18 世纪西欧开始进入产业革命高潮的时候,中国却沉醉于“天朝盛世”迷梦之中,闭关自守,自我封闭,终致落后而挨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搬走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然而,极左思潮使我们忙于“抓革命”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白白放过了 60 年代以来的大好发展机遇。

机遇只对珍视它的人存在。从 60 年代起,在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潮流的推

动下,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进入了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成为世界关注的亚洲经济发展明星;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些曾经十分落后的农业国,也抓住新科技革命中西方调整产业结构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踏上了追赶亚洲新兴工业群的征程。这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种类的, 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立足本国、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存利的国际环境, 采取灵活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资金,从而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经济发展奇迹。

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向中国提出警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国再也不能错失良机了。

中国不会再丧失机遇的。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突出强调: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和社会都有了很大发展,全国政治、社会和人心稳定,具备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199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77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全社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9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9%;粮食总产量达到 4.6 亿多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为世界和平和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改革十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群众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实惠。人民希望改革、人民要求加快发展。

1992 年春天,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说:“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目前完全有条件上得更快一些。”“上海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民心顺,这是中国加快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很多的。

——我国外交工作成绩显著,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中美关系也在逐步改善,并正在带动我国同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

——西方经济从总体上讲已开始复苏,世界贸易出现增长势头,有利于我国发展国际贸易。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更加突出,经济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为我们利用矛盾、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

——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进行,为我国吸收外来资金和技术,拓展外贸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亚太地区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旺盛势头,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我国在亚太地区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有利于我国的发展。

——我国从 90 年以来的稳定发展,使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日益显现出来,对国外工商界(包括西方大企业、知名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美国《幸福》杂志排序的全球 500 家大企业已有 50 多家来中国投资。

机遇是现实存在的。但能否真正抓住机遇取决于自身的条件。也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加快发展,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面临不少的困难。

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资金缺乏,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展中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效益不好,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赤字大, 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尚未根本改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国际形势动荡不宁,和平与发展两主题的实现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南北贪富差距还在拉大;同时,国际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保守主义的抬头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新的不利因素。

只有清醒认识上述问题和困难,才能客现地把握形势,正确地提出任务, 科学地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要充分认识到,在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既充满希望又非常艰巨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我国的“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为我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实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