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出路要靠尖端技术
民以食为天。“口号农业”要误大事。
邓小平告诫: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 酱香型白酒每公斤耗粮 5 公斤,一年我们喝掉多少粮食?
饥饿威胁着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表明:世界上只有 5 个发展中国家能够粮食自给。
中国人必须靠自己解决粮食供应。有钱就能买到粮食,这是天真的想法。产粮地区的“口粮农业”,使有识之士为中国的粮食供应前景担忧。 专家呼吁:农业再上新台阶,发展农业科技是关键。
一瓶烈性白酒意味着什么?据介绍,酱香型白酒每公斤耗粮 5 公斤多,
一般白酒每公斤耗粮 2.5 公斤。
1994 年我国年产白酒 651 万吨,产销基本平衡,这就是说一年中我们喝
掉了 1432.2 万吨粮食!相当干北京这个 1100 万人口的大都市三年多的粮食消费数。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要解决好 12 亿人的吃饭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
专家提出:到 2000 年,我国农业生产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四个一千”:即 1000 亿斤粮食、1000 万吨肉、1000 万担棉花、1000 万吨水产品,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不容易的。从粮食生产的现状看,1990 年到 1993 年,我国每年平均净增 68 亿斤,而按六年新增 1000 亿斤的目标要求,每年至少要
增加 167 亿斤。从粮食消费需求来看,这一目标是必须实现的,因为我国 2000
年人口将达 13 亿,按人均年消费粮食 400 公斤算,粮食产量应该达到 5.2
亿吨。所以新增 1000 亿斤还不是一个高标准。
中国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搞粮食?有钱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呀! 这种主意有些天真。总体上看,世界粮食市场的形势并不乐观。世界粮食资源的基本格局是经济发达国家生产了世界粮食的一半以上,并拥有世界粮食库存量的 60%,而它们的人日不到世界总人口的 30%。而占世界人口 70% 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却很低。世界 150 个发展中国
家,粮食能够自给的国家仅有 5 个。联合国有关部门分析:有 94 个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从 80 年代中期到本世纪末,将由 93%降为 92%,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人口数将由目前的 5.12 亿增加为
6.28 亿。
显然,从世界范围看,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世界市场没有那么多粮食来满足 12 亿人口的中国。
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四个一千”的目标,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加大投入, 尤其是科技投入。
邓小平说,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农业要上新台阶靠什么?关键是靠科学技术。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增长中,60—80%是靠科技进步实现的。美国近半个世纪中农业资源变化不大,但由于科学技术投入不断增大,劳动力减少了五分之四,农业总产值却增加了一倍多。
然而,专家测算表明,科技进步的 50%来源于科技投入。这就阐明了一个道理:农业要大发展,说到底要舍得对农业科技进行投入。
国家是重视农业科技投入的。1995 年国家新安排的非经营性投资中,有40%将用于农业和衣用工业,农业银行的贷款也将增长 26.4%。
投入增长并不等于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选择正确的投入方向,把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要把资金主要用于那些关系全局的,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进行投入。如以杂交育种为代表的种子革命和以地膜覆盖为代表的栽培革命,都曾给农业带来大幅度的增产,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北京农业大学一位教授说:只要依靠科技,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不难解
决。粮食中最具增产潜力的是玉米。玉米增产要靠良种。我国目前的玉米品种都已老化,如果全国范围内都换上研制出来的新品种,仅玉米一项就可以增产 200—300 亿公斤。粮食问题就会大大缓解。但良种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种于的系列化、产业化、规范化。我国目前已育成 40 多种农作物的 5000 多个品种。良种覆盖率达 90% 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已接近 30%。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整个世界”。建国后曾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水稻产量的 3 次重大突破,都是良种的率先突破,使我国水稻的
平均亩产从 200 多斤跃增至 700 多斤。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可取代的。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投入。科技推动农业飞速发展。
河南新乡县为了稳定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每年拨 100 万元作为经费,巩固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队伍。全县通过推广微机植棉新技术,用微机控制棉花播种、施肥、打药、除虫等环节,有效地提高了棉花产量。
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雄居全国首位,丰富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全省 8600 多万人的消费,而且全国“菜篮子”、“米袋子”里,山东货越
来越多。1994 年山东农业总产值 1300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1200 元以上。山东农业何以领风骚?一个重要因素是狠抓了科技投入。据统计,山东农业增产中的科技因素已占到 41%左右。实用农业科技在齐鲁大地得到普遍推广, 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已达 90%以上,全省 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门或几门农业适用技术。
山东注意调动国家科研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两个积极性,采用“两条腿” 走路的方针发展农业科技,对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联合攻关。1985 年以来,山东省取得农业科研成果 2000 多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果树、大蒜、马
铃薯的脱毒快速繁殖,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 30 个苹果同质四倍体株系;在基因工程方面,成功地移植了花生基因文库,获得了一批特异性强,利用价值高的单克隆抗体等等。莱州农民李登海创办的五米研究所,先后培育出 13 个玉米新品种,5 次创造玉米单产全国最高纪录,有效促进了全省“吨粮田” 建设。1994 年,山东省“吨粮田”面积达 1438 万亩。
成绩不能掩盖问题。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的科技投入并不多,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仅从政府对农业科研的资助看,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资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 1%,而我国只有 0.25%。统计表明,“七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率平均每年只有 1.26%,科技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作用由“六五”的 35%降到 28%,这无疑给我们一个警示:农
业科技的发展再也不能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