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交通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重点

有识之士呼唤“瓶颈”突破。

普通百姓盼望冰箱不再变成“温箱”,乘车能比骑车快些。

能源、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滞后,已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经过 40 多年勘测设计和研究论证,三峡工程终于开工了。

“史无前例”的要求:用增加一倍的能源支持增加三倍的经济发展总目标,这使许多日本人大吃一惊。

专家们提出,发展核电以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巨额的资金投入怎样解决?

1994 年 12 月 14 日,共和国的历史将永远记载这个日子:经过 40 多年勘测设计和研究论证,凝聚着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心血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了。17 年后,在滔滔长江上将矗立起坝轴线长 2335 米、坝顶高 185 米的拦

江大坝,电站装机容量将达 1820 万千瓦。

突破“瓶颈”,这是国内许多有识之士的一再呼吁。交通、能源、电力、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引起了高层决策者的重视。1992 年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以后,国家更明确地指出,交通、能源等不仅是我国工业的基础,也是工业的后劲所在。

“瓶颈”的严重制约随处可见。

素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许多居民省吃俭用在居室里装上了空调, 为的是在炎炎夏日里能够安然入睡。可是,不堪重负的电力供应系统却不能为居民提供凉风。于是,站在空调器下使劲摇扇子,成为重庆都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川西坝子的农民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肥沃的土地,早已越过了温饱线,许多家庭都购置了彩色电视机。然而,时有时无的电力经常与农民开玩笑:全家老小正围坐桌旁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停电了!”满室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农民只好点上备用的油灯,匆匆做完家务活,把疲倦身子靠在床上, 睡觉吧。等待着光明的重现。天亮了,满室电灯通明,电视机正播着“东方时空”。农民不满意了:“这龟儿子电,划不着。”

这些年来,城乡民众谁没有受过断电之苦呢?这就是“瓶颈”制约给百姓的直观感受。

岂止电力,交通问题更是令人苦不堪言。在大城市的上下班高峰期,汽车没有自行车快并不是新闻,居民都说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堵城”。

到 2000 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比 1980 年翻两番,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相应的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保证是不可能的。有学者指出,我国能源结构并不理想,解决能源问题的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我国优质能源的生产严重不足。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的使用,会带来高得多的利用效率和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各国不论本国能源资源的状况,几乎都是以消费优质能源为主。1990 年各国的能源消费情况表明,工业发达国家优质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 72.1%,而我国仅为 23.8

%。因此,2010 年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将主要取决于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的供给情况。我国的水电资源很丰富,有 3.78 亿千瓦的开发容量,但目前只利用了其中的 7.4%。我国目前的核电站仅秦山和大亚湾 2 座, 到本世纪末核电装机也只能达到 210 万千瓦,远低于 1992 年日本(3400 万千瓦)、韩国(720 万千瓦)。由于核电单位造价高,筹建周期长,另外我国天然铀资源也不十分丰富,因此到 2010 年装机能达到 1200 万千瓦已属不易。

加快能源和交通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但是基础工业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据计算,建一座 100 万千瓦装

机的水电站至少要 10 亿元;修 1000 公里铁路要 20 多亿元;建一个年产煤

2000 万吨的露天矿需要 30 多亿元;如果要使公路能够大致满足需要,到 2000

年我国必须投入 1000 亿元用于公路建设。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 1993 年 5 月末的价格水平计算,所需静态投资

总额为 900.9 亿元,其中枢纽工程为 500.9 亿元,移民安置费 400 亿元。 巨额资金从哪里来?中国是个大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能够

集中力量办大事。经过周密策划,力争资金问题的解决是可能的。以三峡工程为例,国家对三峡工程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两项:一是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二是葛洲坝电厂利润。由于三峡工程一边施工,一边部分投产发电,到三峡工程建设的第 11 年(即 2003 年),首批机组发电后就开始有资金收入;第

13 年(即 2005 年)达到当年的资金需求平衡;第 14 年三峡工程出现资金盈余,不再向国家借款,并开始偿还贷款本息;到第 18 年(2010 年)三峡工程收入可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前十年的资金缺口,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并利用出口信贷、商业贷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解决。

一些专家还强调,缓解我国的能源问题,还需要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日本目前的能源利用率已达 80%。而我们只有 30%左右。80 年代以来,我国每 50000 吨能源所创的国民收入,比 1965 年还低 20%。每年生产的:亿吨原油)大部分在国内消耗掉了。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三位,与日本差不多,但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显然,建设和开发新能源是重要的,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样十分重要。

近两年,国家的产业政策开始向“瓶颈”产业倾斜,瓶颈正在突破之中。铁路:全长 2538 公里、总投资 z00 多亿元的京九线己经铺通,这是我国

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最长的铁路干线,对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增强我国铁路运力,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公路:交通部计划到 2000 年建成贯穿南北和东西的 4 条国道主干线,形

成纵横全国的高等级公路运输大通道,这 4 条国道主干线将贯穿我国 20 多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连接 100 多个大中城市,全长约 1.45 万公里,基本以

二级公路以上标准贯通。这 4 条主干线的建成,将把我国沿海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联结起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很大。

电力:电力部提出,要在电力建设中坚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速发展。预计到 2000 年,全国发电量将增至 13400 亿至

14700 亿千瓦时。目前除三峡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外,“9511 工程”已经实现第一步目标,即北京市向内蒙古提供 14 亿元开发其西部电力资源,1995 年

向北京送电 110—150 万千瓦,实现首都不拉闸限电的目标。国家重点工程神头第二发电厂已建成投产,使山西煤炭大省成为电力大省;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国产单机容量最大的平圩电厂也已建成交付使用。我国缺电的局面正在改变。

可以预料,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两个杠杆的作用,我国一定可以突破“瓶颈”,迎来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