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间技术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最适用吗? 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能吗?
日本人趁美国人还没反应过来,用廉价买“无价之宝”——新技术。运气真好。
“巴统”给社会主义大国造成的困境。日本东芝公司真大胆,竟然把“联动九轴机床”卖给苏联。美国杀鸡给猴看。
“速作决断,不可拖延”,邓小平毅然批准“863”计划。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就是珍珠换玛瑙。
1986 年 3 月 5 日,初春的北京万物复苏。
中南海一间办公室里,邓小平同志凝视着书桌上一份报告,这是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呼吁: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不能再落后了!小平同志的思绪翻卷,他想得很多,想得很远:当今世界的竞争是高技术竞争啊! 西方大国想用技术卡我们,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高科技!
小平同志毅然提起笔来,在报告上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总设计师支持发展高科技,因为高科技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1985 年初夏,冷战的乌云笼罩在大西洋上。美国海军一艘猎潜舰的官兵处于临战状态。它已经跟踪一艘苏联核潜艇十几个小时了。但这次跟踪比以往要困难得多,这艘苏联潜艇发动机的噪声很小。难道苏联已经掌握了高精度船用螺旋桨制造技术?这个疑问迅速传回了五角大楼,对苏军技术装备了如指掌的美军情报机关大为惊奇,立即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在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年代里,一方在高技术上领先,就意味着在军事竞争上取得优势。
这个谜语很快就得到答案。“巴统”(全称为“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给美国政府发来电传,声称接到日本一公司职员举报: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统”的禁令,擅自向苏联出口了“联动九轴机床”。这种机床可用于加工高精度的大型船用螺旋桨。真像大白:苏联从日本获得了新的螺旋桨制造设备。
“巴统”成立于 1949 年 11 月,是一个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和禁运的机构,是冷战的产物。它的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名义上,“巴统”不对任何政府或高一级组织负责。实际上它直接受美国政府的影响和支配。它对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列了一份“禁单”,详细列出禁止向该国出口的所有货物和技术。凡是“禁单”所列物品,“巴统”成员国的贸易部门便不能签发该项物品的出口许可证书。违反禁令者将受到严厉的经济和贸易制裁。
1986 年 6 月,美国正式要求日本政府查处东芝公司的越轨行为。日方一开始试图“护短”,装模作样地调查一番,便对美国说:此事没有发生过。但美国的态度十分强硬,以美日关系的前景相要挟。几经周旋之后,日本终于抵抗不住。1987 年 4 月,日本通产省以违反外贸管理法为由,控告东芝公司,并逮捕了公司高级领导人,查抄了部分高级职员的住宅。随即作出禁止
东芝公司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一年的行政处分。但美国并不就此干休,由参议院通过一项法案,禁止东芝公司在 2 至 5 年内向美国出口任何产品。
“东芝事件”是美国对所有与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的商人的一个警告: 谁卖给社会主义国家不该卖的东西,谁就要受到惩罚。
“巴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一大障碍。
在封锁和禁运中求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特殊困难。克服困难, 打破封锁,从根本上说要靠自己,要发展我国自己的高科技事业。
然而,在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大潮中,发展中国家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是什么?
西方学者曾为发展中国家开出了各种“药方”。 “药方”之一:“中间技术”战略。这是英国经济学家 E·F·舒马赫的
杰作。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差,资金不足,人口众多,失业严重, 所以不能追求高新技术,而应尽量采用“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和落后技术之间的技术”。其优点是:较简单,易于掌握;较廉价,不需太多资金;吸收劳动力多,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
“药方”之二:“同一起跑线”战略。这是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高见。他认为“中间技术”战略是失败的战略,是富国企图使穷国政治上更软弱, 依赖性更强的阴谋。他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当把眼光放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上,借助先进技术跨越某些发展阶段,实现“跳跃式”发展。因而应当优先发展包括卫星技术、光纤技术在内的信息产业,发展微电子工业和生态农业。为发展中国家描绘了一幅相当乐观的前景。
这两个“药方”是相互矛盾的,正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面临的“两难困境”。
如果采用世界先进科技来实现“跳跃”,所需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教育和人才培养怎样解决?
事实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能与西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本国教育目标过分超前,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不能被不发达的国内市场所吸纳,结果不是用非所学,人才浪费,就是外流到发达国家,为他人作嫁衣裳。据统计,印度 1990 年在国外谋生的科技人员有 41 万,而到 2000 年将达到 50 万。
由于人才外流,印度已损失了 150 亿美元。
如果以中间技术和适度教育为目标,则可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 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许,一个非社会主义的中小国家,走中间技术道路有较大的可行性。因为西方大国不会对它们存有戒心,甚至会出于其世界战略的考虑,给它们提供一些十分重要的支持和援助。然而,社会主义大国没有这种“福气”。
邓小平同志的视野十分宽阔,思路十分清晰,他明确地指出: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
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
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有雄才大略的邓小平,有视祖国富强为己任的一大批科技人才,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高科技发展战略!
1986 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计划),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与世界
高技术领域的差距开始缩小。
这是一个直接决定中国下一个世纪国际竞争力的神圣计划,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中国的大国地位的重大决策。
没有高技术,我们的腰硬不起来。
广东一家空调器厂前几年一直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双方的合作颇为顺利。然而,去年该厂向日本方面提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时,却被日方拒绝了,甚至连参观也不让他们去。该厂决策者一气之下,拿出 2 亿元,请“863”计划的专家帮忙解决难题。一个 CIMS 专家组承担了这个攻关项目, 帮助工厂建起了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于是,情况顿时发生了变化,日本厂商自己找上门来,主动要求与该厂合作。
国家科委的一位官员说得好: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就是珍珠换玛瑙。你没有珍珠就不可能得到人家的玛瑙。
只要有自己的高新科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科技合作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公路”的作用下,就可以发挥自己在市场、资源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直接利用先进技术,尽量少走弯路,加快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 在新科技革命大潮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