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冈察尔 你的朝霞(1980)
作者介绍 奥列西·冈察尔(1918—)苏联乌克兰作家。出生于波尔塔瓦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1933 年中学毕业后当过区报编辑,不久入新闻专科学校进修,3 年后任州共青团机关报编辑。1938 年考入哈尔科夫大学语文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早年创作的小说刊载在《祖国文学》等大型文学月刊上。其中《繁茂的樱桃树》等小说以其民族风格和浓郁诗情引起文坛注目。卫国战争期间,他始终战斗在反侵略战争的第一线,多次立功获奖。战后,他先后毕业于第聂伯罗波德罗夫斯克大学和乌克兰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生)。他的长篇三部曲《旗手》(《阿尔卑斯山》、《蓝色的多瑙河》、《金色的布拉格》)发表于 1946 至 1948 年,小说以磅礴的气势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受到广泛好评,并获 1948 年度和 1949 年度斯大林奖金。四十——五十年代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永不掉队》(1949)、短篇小说集《从维尔霍维纳来的玛莎》(1954)、中篇小说《塔弗里亚》(1952)、《让火花燃烧起来吧》
(1954)、长篇小说《大地在咆哮》(1947)、《彼列柯普》(1957)等。六十——七十年代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人和武器》(1960,获 1962 年乌
克兰国家奖金)《小铃铛》(1963,获 1964 年列宁奖金)、《大教堂》(1968)、
《飓风》、(1970)、《爱情之岸》(1976,获 1978 年全苏工人题材优秀作品奖)等。80 年代他又发表了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长篇小说《你的朝霞》
(1980,获 1982 年苏联国家奖金)。现任乌克兰作协主席、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协书记和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内容概要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语气写成。黎明前,在某西方大国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我童年时代的挚友、如今的老资格的外交官扎鲍洛特内驾车疾驰。我出国访问即将结束,所以扎鲍洛特内放弃了周末休息,陪我前往数百英里外的一个著名博物馆参观一幅圣母像。同行的还有他的同事杜达列维奇的 13 岁的女儿丽达。扎鲍洛特内在卫国战争时期是一个被称为“飞行雪豹”的出色飞行员。有一次,战机被击中,他跳伞后落入沦陷区,被一家农户救起,并受到农家姑娘索尼娅的悉心照料。战后,一次意外的重逢使两位有情人终成情深意笃的夫妻⋯⋯小车驰骋着,仿佛时间本身在飞奔。对扎鲍洛特内来说,驾车飞驰简直是一种享受。前方车辆的红宝石般的尾汀使我们想起了童年家乡的罗曼苹果⋯⋯童年时代的一切已经多么遥远了啊!那时,我们还是些不谙世事的牧童,不希罕绛红色的朝霞和渐浙沥沥的喜雨, 不懂得珍视弥散在家乡捷尔诺夫申纳(如今的罗曼诺夫申纳)上晶莹闪耀的清新空气,也不曾想过永恒是怎么回事,在我们看来,罗曼是不会死的,就象他的果园和充满音乐的蜂房永远不会消失一样。罗曼大叔是村里一位勤劳、正直、能干的农民,出身雇农,革命后分得了土地,在栽培果树和养蜂上做出了成绩,得到过当时的乌克兰领导人亲自签发的奖状。他有个女儿娜吉卡,长得很美,就象是专为艺术大师们笔下的不朽名画而诞生的。娜吉卡又是优郁的,她早年在城里学医时曾经受过爱情波折,后来独自带着孩子回到了父亲身边。我们这些孩子对罗曼大叔和善良美丽的娜吉卡怀有真诚的好感。村里有个出身贫苦但又好吃懒做的农民米纳,革命后他仍然一贫如洗。可他不以为耻,反把贫穷当作身汾证,成了村里的贫农委员。他嫉妒罗曼的小康生活,几次扬言要整罗曼。村里办起了学校,老教师安德列是我们最尊
敬的人。不久,又来了一位充满朝气的新教师米柯拉。渐渐地,米柯拉与娜吉卡热恋了。这年冬天,村里很不平静,合作社和粮食征购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斗争很激烈。米柯拉成了火一样热情的演说家。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这些学生也情绪高涨地跟着工作队去搜查富农庄园。对此,安德列与米柯拉有分歧。这时,罗曼大叔成了村苏维埃主席,米柯拉是村支书。一天,米柯拉被富农的流弹击伤,娜吉卡冒着暴风雪赶去为他急救,并亲自把他送进城里的医院。由于米纳的诬告,上级向我们村里派来了特派员。米纳从学校里把我们带走,说是去掏富衣的老窝。马车把我们带到了罗曼大叔的果园,我们都惊呆了,孩子们谁也没有动手。不久,罗曼大叔一家和村里的几家富农一起被逐出了村庄。临离开前,娜吉卡的目光中充满了深深的留恋和忧伤。米柯拉出院后,为此事跟米纳大吵了一架,可那时也存人认为“伐木,岂能不出点木屑”。⋯⋯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卫国战争时期,米柯拉成了屡建战功的师长,一次重伤后住进医院,在那里与成了军医的娜吉卡重逢。据说, 娜吉卡的父亲罗曼在苏联极北地区成了出色的农艺师,娜吉卡长大成人的女儿成了无线电女兵,后惨遭德寇杀害。战时,米纳和安德列被关进同一座法西斯集中营。安德列受酷刑,宁死不屈。米纳逃出了集中营,如今是村里拖拉机手田间宿营站的看门人。我和扎鲍洛特内先后进了工农速成中学和大学。战后,扎鲍洛特内成了外交官,我成了生态学教授⋯⋯路,尤如钢铁的洪流穿行在特大城市群中。一座座首尾相接的城市象是为机器人汇成的强大而又凄凉的一角天涯,烟雾、瓦斯、废气笼罩着这里的一切,令人窒息。我们已经渐渐接近目的地了。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圣母像呢?据说,这是一幅从欧洲购来的无名大师画的斯拉夫圣母像。记得当年,有个云游四方的画家到过我们村,他用几个月的时间,以朝霞为背景,以怀抱婴儿的娜吉卡为模特画了一幅肖像画,人们惊叹没见过哪幅圣像画能与它媲美。战时,这幅画在文物仓库里失去了踪迹⋯⋯我们终于采到了博物馆前。可是一下车就发现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举行罢工,因为暴徒损坏圣母像和其他艺术品,上司不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尽管那幅圣母像对于我们有着那么多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罢工。扎鲍洛特内决定不从原路返回,他选择了一条更贴近大自然的回程路线。说也奇怪,离开博物馆后,丽达变得更精神了, 好象我们一切顺利,看到了长期思念的圣母像。我们以为,我们所回忆的那些往亭对于丽达那一代人来说来必有什么意义。丽达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她对我们当年“甚至没想去为罗曼大叔一家打抱不平”感到不满。扎鲍洛特内赞同说:“良心女神不为你辩解,也不认为有情可原⋯⋯”天下起了暴雨, 有位青年站在雨中要求搭车,扎鲍洛特内捎了他一段路。这对于热心助人的扎鲍洛特内来说是件平常的事。那年他在国内救了一个被逃之夭夭的卡车撞倒的联合收割机手,这是要冒被误认为是肇事者的风险的,为此他还和同车的杜达列维奇发生了争执。直到深夜,我们才回到了住地。两天后,扎鲍洛特内又毅然承担了一件紧急而又危险的任务。飞往非洲,尽管他本来任期己满,即将回国。他把此行看作是参观圣母像之行的继续。他乘坐的那架巨型客机失踪了。失踪在何处?是有意破坏还是偶然事故,将永远是个谜。光阴年复一年地流逝,索尼娅仍旧在家乡等待着,就象等待着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亲人。
作品鉴赏 《你的朝霞》是苏联乌克兰著名作家冈察尔的重要作品,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它与出现在 80 年代初期的艾特玛托夫的《一日长于百
年》、邦达列夫的《选择》和格拉宁的《一幅画》这三部长篇小说一起,波誉为苏联文学“向更高的高峰迈进的里程碑和最近的定向坐标。”这部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当代苏联社会中,由于物质生产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西方价值观的渗透,相当一部分人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传统意识日趋淡薄,人民的精神财富和优秀的道德传统面临中断的危机。正如冈察尔在这部小说中通过人物之口所说的:“父辈们认为神圣的东西正在逐步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时氏责任感的作家和批评家提出了“神圣的记忆”的问题。他们认为:“历史的记忆是无价的遗产,保持与本源的继承性就是用不朽的贮存库保持人民精神道德的恒量”。冈察尔也认为:“生活中有美好的源泉,而且这种美好的源泉永远存在”。因此,“记忆”已不单纯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它还是推进道德进步的重要工具。《你的朝霞》就是一部体现上述思想的优秀作品。小说中占据醒目位置的是外交官扎鲍洛特内和“我”(生态学教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在作者笔下,童年是人生的一个不平常的阶段,因为“幼稚的心灵总是在生活中寻觅真正的永恒的东西”,而孩子对外界的感知“往往能凭借瞬息的直觉,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长久地、牢固地把自己的发现保存起来”。于是, 对童年时代的回忆也就成了一种“神圣的记忆”。小说中,主人公的家乡捷尔诺夫申纳成了人民的精神本源的象征。尽管当年它是那么贫穷落后,那么毫不起眼,可“它将永远是我们萦怀思考的源泉”。“在那个世界里,人们更接近人的本质”,更接近大自然,“更接近今天人类焦躁不安地、痛苦地寻求的和谐的‘大同世界’”。主人公正是从它那里获得了人生追求的“遗传密码”。小说中的罗曼大叔则是人民的创造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化身。他一辈子颠沛流离,但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才干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使野生植物林变成果园,他让野蜂酿出上好的蜂蜜⋯⋯ 更重要的是他的善良正直、恢弘大度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使他的形象“随着时光的流逝,反而更经常地从我们草原的古老鼎盛时代来到我们面前”娜吉卡形象是罗曼形象的补充,以她为模特的斯拉夫圣母像集真善美子一身,因而主人公对圣母像的探寻就包含了对人民的精神来源和崇高理想孜孜追求的深刻意蕴。小说主人公扎鲍洛特内是塑造得很有光采的正面形象,他的光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他的人生追求,以及与他的同事杜达列维奇的鲜明对照显示出来的,作者在对当代社会的精神失落、生态危机、恐怖主义等深表忧虑的同时,又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作者由衷地赞美了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象扎鲍洛特内那样的具有杰出个性的坚强战士,更把希望寄托在同样能从人民精神来源中汲取力量,并且站到了时代高度的象丽达那样的一代新人身上。这部小说在艺术上颇具现代风格。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将现实与过去熔于一炉。现实中的参观圣母像之行与记忆中的人生历程平行展开,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同时,小说视角独特,时空交错,大量融入回忆、插叙、联想等成分,作品在看似扑朔迷离的外表下,保持着清晰的内在脉络,而生活容量和哲理容量则得以大大拓晨。这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也很有特色。作者往往用抒情的、诗意的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字展示“神圣的记忆”中的童年时代和主人公传奇般的人生历程,但在描写现实中的西方世界时作者的笔调又是冷峻的。
(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