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阿尔布卓夫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59)
作者简介 阿列克谢·尼古拉那维奇·阿尔布卓夫(1908—1986),苏联剧作家。1980 年获苏联国家奖金。11 岁沦为孤儿,中途辍学,流浪街头。14 岁登上舞台,担任歌剧群众演员。1924 年进入列宁格勒戏剧讲习所学习, 一年后转入杰布罗夫剧院附属戏剧学校,毕业后在该剧院担任话剧演员。1928 年开始从事导演工作。1930 年发表处女作。1935 年发表《六个恋人》而成名。代表作:《丹娘》(1938)、《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59)、《残酷的游戏》(1978)。阿尔布卓夫是个多产的剧作家,半个多世纪的戏剧生涯中, 创作了近 40 部多幕剧和大量的活报剧,他创作的基本主题是:不同时期不同的苏联青年人如何养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如何确立高尚的人生观,如何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追求幸福、寻找真正生活意义的青年人。他们富于幻想、敢于探索,通过艰苦生活和繁重工作的磨练,对人生的思考,克服个人迷惘,摆脱精神空虚,明确人生,获得坚强意志,投入生活激流。阿尔布卓夫的创作特点:题材严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细腻淡雅的抒情风格,剧情发展缓慢,情节冲突尖锐,长于人物的心理描写,结构比较灵活。主要剧作有:《漫长的道路》(1935)《朝霞中的城市》(1941)、
《城郊的小屋》(1943)、《欧洲纪事》(1953)、《漂泊的年代》(1954)、
《十二点》(1959)、《不肖之子》(1961)、《某地在召唤我们》(1962)、
《我可怜的马拉特》(1965)、《旧阿尔巴特街传奇》(1970)、《夜间忏悔》(1967)、《选择》(1971)、《老式喜剧》(1975)、《意外的目击者》(1980)、《女优胜者》(1983)等。
内容概要 离伊尔库茨克市不远的地方,安加拉河畔在建造一座巨型水电站。女主人公瓦丽娅和作业班长谢尔盖、电工维克多在那里相遇了。瓦丽娅是位 24 岁的漂亮姑娘,在离工棚不远的百货店当收款员。一天傍晚,天空
睛朗,夕阳西下,晚上 7 点多商店正要打烊,一醉汉因添了个儿子前来买酒。瓦丽娅拉着他,边唱边舞。小女孩递给瓦丽娅一个卢布,要买白面包。本该找小女孩 40 戈比。但瓦丽娅却说没零钱,拿下 10 戈比作手续费,只找给 30 戈比,并说:“合作社就是这样发财的。”这时瓦丽娅的男友维克多和自己的领导谢尔盖溜达到此。瓦丽娅很爱维克多,但对谢尔盖也挺感兴趣。作业班的 5 个小伙子都住在一个工棚里。他们干起活来挺带劲,凑在一起有说有笑,日子过得挺乐乎。有一天,队长谢尔久克要堆克多到挖土机那儿去。维克多只得将准备好的电影票交给谢尔盖,并请他氏陪瓦丽娅看电影。电影散场后,瓦丽娅和谢尔盖在电影院旁边的一座花园里,坐在长凳上交换观感。谢尔盖提议送瓦丽诬回百货楼,而瓦丽姬害伯小伙子们取笑,不让送。她借机试探谢尔盖,把一块糖咬了一口,把沾了口红的另一半让谢尔盖吃下。她假说自己有个女儿寄庄保育院,看谢尔盖的反映如何,又问谢尔盖是否存在真正的爱情,要求他谈谈他自己的情况。谢尔盖原来是西伯利亚人。商年前工程一开始,他就来到这里。在挖土机上遇见了维克多,并成为好朋友,维克多的家母去世,父亲眼一个凶女人结了婚,回到列宁格勒。维克多限痛苦, 很想念父亲,可又不能宽恕后母。谢尔盖还把维克多梦中念叨瓦丽娅的秘密透露给她,并劝她好好爱维克多。这时,几个青年人过来侮辱瓦丽娅,骂她是贱货,又勾引了一个新汉子。谢尔盖挺身保护瓦丽娅。为此她十分感激。瓦丽娅认为自己名声不好,难以嫁人。深感无聊至极。她将一封无名信念给
女友听:“人活在地球上不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他的工作使周围为一切变得好一些,那么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大的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在孤独中永远得不到幸福的原因。祝你一切都好。”这在瓦丽娅看来尽是废话。维克多来找瓦丽娅取乐,久久地吻了她。瓦丽娅开玩笑似他说要嫁给他,可维克多却说:“这可真够乐的。”
“你别扯了⋯⋯自找麻烦。我们俩就这样也够快活的。(拥抱她)今天晚上我晚点来找你⋯⋯不过,你把尔同屋的那个女人打发去看电影——看最后一场。”此后,瓦丽娅分别约维克多与谢尔盖两人来过生日。她念了两封劝她自爱的无名信。随后当着维克多的面对谢尔盖说:“⋯⋯我可以告诉您, 他为什么抛弃我?因为我的名声不好,我不配做他的妻子。你记得吗?在电影院门口小伙子们说我是什么来着?”听了此话,维克多一声不吱。谢尔盖承认无名信是他写的,并诚恳地表示他非常爱瓦丽娅。他还表明,他本来绝不会说出爱瓦丽娅的话来,是维克多自己抛弃了她。谢尔盖回到同伴那里立即宣布 7 月 15 日、星期天举行婚礼,邀请小队子们参加。瓦丽娅心里并没爱上谢尔盖,但十分信任他,相信和他在一起生活会幸福。所以当歌队问瓦丽娅是否想做谢尔盖的妻子时,她回答说:“是的。他是个多好的人啊⋯⋯我呢,一个人过日子已经腻透了。我精疲力尽了呀,老天⋯⋯还有周围这些调笑。我哪一点比别人差?而同他在一起,我会感到非常好的,⋯⋯”工地上的婚礼热闹非凡,瓦丽姬与谢尔盖沉浸在幸福之中。婚礼之夜雨潇潇,水流洗去垃圾和尘埃,洗去昨天的余垢。一年后,瓦丽娅产下孪生兄妹费吉卡和列诺琪卡。家庭生活美满幸福。瓦丽娅成婚后对谢尔盖的感情日益加深。一天,瓦丽娅郑重其事地对谢尔盖说:“你是世上最好的人。”“我非常,非常爱你⋯⋯我不断地了解你,可是总不能彻底地了解你。”谢尔盖总是淳谆诱导瓦丽奴,希望她成为一个坚强的女性。而维克多因忘不了瓦丽娅,害怕登门拜访。谢尔盖诚恳地向维克多指出,当时维克多没有真正爱过她,只是逢场作戏。后来瓦丽娅对维克多说,“我的快乐有多少价值?贱货!别人叫我是‘贱货瓦尔卡’,不是吗?他,谢廖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爱上我的,⋯⋯ 娶我做妻子。就是他的这个爱情使我变成人。”一个炎热的天气,谢尔盖去河中洗澡,为救二名落水小孩自己知丧了身。谢尔盖所在的作业班决定 4 人
干 5 人的活,保留第五份工资,将它付给瓦丽娅养家。谢尔盖的死这一悲剧性的震荡对维克多产生了极大影响,唤醒他严肃地重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立场,形成新的道德观念。他挑起谢尔盖的工作任务,承担起真正爱瓦丽娅的责任。在双胞胎生日时维克多请大家不要让瓦丽娅靠恩赐过日子,把她安排到挖土机上工作,相信她会成为一个工人的。最后,瓦丽娅领到第一次工资时,热泪盈眶,满怀幸福,从小桥上跑下来,消失在黑暗中。此时维克多站在路上,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是多么爱她啊!
作品鉴赏 《伊尔库茨克的故事》的剧情发生在西伯利亚一个建筑工地上。剧中展现了在劳动集体和在日常生活中新型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反映苏联当代青年对真理与生活意义的探索。该剧自上演以来曾在国内 180 个剧场、14 个国家的舞台上演过,引起巨大的反响。它具有如此强大的舞台生命力,是由于剧本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新意。其思想深度表现在作者把日常戏剧提高到思考青年道德标准的高度上。让新生的一代去思考幸福、爱情、婚姻、道德等“永恒”问题。他把主人公瓦丽娅放在克服现实生活的迷惆、寻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以特有的形式向她提出道德挑战。瓦丽娅最初深感
精神孤独。由于不相信有崇高纯洁的爱情,对人也失去信赖,不相信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她试图以频繁更换恋爱对象、满不在乎地生活、虚幻的浪漫主义来填补她那令人苦恼的精神空虚和繁琐乏味的工作。在头几场戏里,瓦丽娅就是这样自以为是,故意粗野,言语放纵。看来她似乎很满意自己的性格, 满意自己的行为。在不断的取乐中寻找爱情是徒劳的。只能使她把自己的痛苦更深地埋在毫无顾忌地去寻欢作乐的假面具下。有时她突然对自己说:“有时候感到很可怕⋯⋯孤苦伶订的一个人。”瓦丽娅起初根本没有认识到与维克多的关系是对自己的侮辱。维克多不仅没想到瓦丽娅的人格尊严,而且根本就没发现她心灵的不安。在回答她开玩笑似的要成为他妻子的话时说:“是啊⋯⋯这可真够乐的。”自从瓦丽娅认识了谢尔盖之后,与其说是为了报复这种侮辱,不如说是确实相信谢尔盖是个真诚可靠的人,相信和他在一起生活会幸福,决定嫁给他,虽然她还没有爱上他。真正的强烈的爱情能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谢尔盖以自己热烈为、纯洁的爱情唤醒瓦而娅瓶庄痛苦与不信任之下的人性。瓦丽娅得到家庭幸福是第一步,是她精神上成熟的重要阶段。作者又把自己的主人公放到精神道德不所发展的过程中去,不断充实她的思想,婚后瓦丽娅沉浸在丈夫的爱和母爱的欢乐之中,把自己封闭在家庭这个小天地里。谢尔盖的爱情使瓦丽娅大大提高了一步,使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思考自己的生后道路是否正确。在《伊尔库茨克的故事》中,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展现了在人们创造性劳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它对主人公道德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谢尔盖有志向,坚强有力,温和善良,委婉和蔼,同时很有原则性,随时准备帮助或挺身保护他人,具有魅力。他这一罕见的完整性格就是在劳动集体中形成的。他认为这个建设者的集体就是他的家,就是他最可靠的支往。谢尔盖的牺牲来得突然,出人意料,但在作者的艺术构恩中有着内在的、合乎逻辑的基础。谢尔盖的牺牲这一悲剧性的震荡,不仅要求瓦丽娅在心灵上完成彻底的转变,而且对维克多也产主了巨大的影响,唤醒他严肃地重估自己过去的生活立场,形成新的道德观念。谢尔盖的生活在他死后仍在延续。他不仅活在他自己孩子的心灵上,而且也活在曾与他并肩劳动过的,亲身体验到他个性魅力的人中间。谢尔盖走后,不论是瓦丽娅, 还是维克多,都不可能是先前的样子了。谢尔盖的品行使维克多认识到人真正感情的现实价值,使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瓦丽娅走出封闭的生活, 回归到劳动集体,力求成为谢尔盖希望她成为的人。瓦丽娅已意识到进入建设者友好团结的集体不仅是纪念心爱的人的责任,而且也是自己精神发晨道路上的自然步伐。瓦丽娅的转变展示出强烈的爱情与崇高的友谊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爱情与友谊催人觉醒,使人变得前后判若两人。剧本的艺术新意在于作者充分利用戏剧的假定性,扩大戏剧的时间、空间。给人以逼真感。剧本创作冲破传统,不用幕,以独特的集合主人公的寓意形象,把整本戏串起来。通过他把作品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表现得栩栩如主。集合主人公—— 歌队,他不是一个角色,但他在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指挥戏剧,深入主人公生活,诉清人物的良心,询问所发生的事情的深刻意义,分担主人公的优愁。作者曾说过:“歌队不是舞台的点缀,不是导演的代言人,而是舞台的灵魂,”(《文学问题》1960 年 No.10)。阿尔布卓夫功于语言,笔调抒情,表现细腻、风趣。整个剧本写得优美、通俗,但不粗俗。
(梁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