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作者简介 约翰·福尔斯(1926—)英国小说家。1926 年 3 月 21 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自幼在伦敦郊外的乡间生活,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一种远离人群的遁世心理。他在贝德福德中学的几年对他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他在这所非常贵族化的寄宿学校中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当时这类学校普遍实行高年级学生责罚低年级学生的野蛮的管理办法,他本人曾长期担任学生秘密组织的头领,他所必须充当的社会角色与他个人的心理气质发生痛苦而激烈的冲突。这一生活经历使他深谙等级制度、法律控制的实质,从青年时期开始产生了对一切当权者、组织者的强烈憎恨。二次大战期间,他服役两年,曾任皇家海军中尉,但并未真正执行过战斗任务。1947 年至 1949 年底,他就读子牛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其间,他主要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学,深受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影响。毕业后他在法国波瓦蒂埃大学任教一年,又去希腊的斯佩德西岛上一所男子中学任教一段时间,然后回到英格兰。福尔斯认为,他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背景主要扎根于英、法、希三国,相比较而言,他认为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更甚于英国本上。五十年代初,福尔斯正式开始他的作家生涯。他说自己之所以从事文学创作,是因为这样可以耽于幻想,可以随心所欲地虚构人物场景和对话, 以逃避他所不喜欢的各种外界生活。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收藏家》(1963) 叙述一个形容猥琐、心肠狠毒的半兽人绑架并占有一位从事艺术的姑娘米兰达的故事,表现了作者一贯所信奉的这个世界上少数真生灵被野蛮的“多数” 主宰蹂躏的寓意,小说出版后,福尔斯立刻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被誉为“讲故事大师人他的第二部小说《魔术师》(1966)是以斯佩德西岛为背景的传奇寓言故事,叙述一个道德意识未曾开化的英国中学教师在这个希腊荒岛上的离奇经历,小说以古老的神话原型编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虚幻世界,折射出关于人生价值,性爱和道德意识的主题。福尔斯认为,英语语言是一种与经验有着天然联系的语言,他相信可以用这种语言重新建构历史的现实,曾获 1970 年 w·H·史密斯文学奖的《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即是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
内容概要 查尔斯·斯密逊是一位考古博物学家,父母去世后,他继承了一笔遗产和从男爵的贵族头衔,他年迈的伯父膝下无嗣,因此他又将成为另一份相当可观的产业的继承人。多年在巴黎求学以及周游欧洲各国的经历使他养成倜傥超俗、孤傲冷漠的气质。1867 年,他 32 岁。也许多年的旅行生涯使他感到厌倦,他开始思考婚娶之事。在一次社交晚会上,他遇到厄里斯蒂娜(蒂娜)。蒂娜年轻美貌,家境富有,从外貌到气质均属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闺秀。这对年轻人一见钟情,两个月后就举行了订婚仪式。蒂娜的父母每年都要他们的独生女离开伦敦,到地处海滨的菜姆镇上特兰特姨妈家闲居一段时日,据说这样有益于她的健康。而这一年,她被遣送得特别早,目的是为婚姻大事而养精蓄锐。于是,查尔斯也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海小镇,下榻在“白狮”旅馆,一方面陪伴孤寂无聊的蒂娜,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到附近的山林中作一些专业考察。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查尔斯和蒂娜沿海堤散步,偶然发现一个身披黑大氅的女子伫立在海堤的顶端,目不转睛地眺望着迷濛的远方。他们走近时,那女人回眸一瞥,查尔斯看到的是一张悱恻动人的脸,心里不由升起一种无可遏制的好奇心理。查尔斯后来
从各种传闻中了解到,这个神秘的女人名叫萨拉·伍德洛夫,是当地普尔特尼太太的生活陪伴,但是人们在背后都叫她“法国中尉的女人”,显然,在众人眼中,萨拉是个名声不好的女人。每逢休息日,或为普尔特尼太太散发宗教传单而得到外出的机会,萨拉息要独自到人迹罕至的山林中散步。一次, 查尔斯与萨拉在林中邂逅,之后,两人又一次相遇,查尔斯忍不住上前搭讪, 而萨拉的冷漠愈发激起他的好奇。自此以后,他一得空就会身不由己地踏上那条通向山里的荒径。这一天,萨拉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主动递上两枚化石, 并请求与他约会一次,向他披露她自己的身世。萨拉的主动,反商使查尔斯惊惶不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应约与萨;拉踱进幽深的山林。按照萨拉自己的说法,她曾经照料并爱上了一,个在侮难中受伤的法国中尉,她向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那个法国人却一去不返,从此音讯杏无。她虽然遭人抛弃,却始终一片痴情,全然不顾世俗的飞短流长,我行我素地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幻想世界之中。究竟出于什么动机,查尔斯自己也无法说清,他决定拯救萨拉,建议她离开菜姆镇,到外地去寻求一种新的生活。就在此时, 查尔斯得知他的伯父准备再婚,这意味着他将失去对伯父财产的继承权,普尔特尼太太是一个性情乖戾、行为古板的老寡妇,她发现萨拉一再独自外出, 决定将她解雇。萨拉只身出走,引起镇上大哗。她临行前差人捎信给宣尔斯, 希望能最后再见一面。按照查尔靳的朋友葛洛根医生的分析,萨拉这种人很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查尔斯彻夜不眠,前思后想,最终还是按撩不住, 披衣进山。黎明时分,他在山里一间草棚中发现了萨拉。如果说,查尔斯起初还曾意识到应该言辞谨慎、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当他面对满脸泪痕、不能自己的活生生的萨拉时,感情的围堤崩塌了,眼前的时刻压倒了整个时代,他把萨拉紧紧地拥抱在怀中。但也就在这一时刻,查尔斯的仆僮来山上幽会情人,无意中撞见了他俩。查尔斯强作镇静,打发了仆僮,匆匆给了萨拉一小袋金币,又对她的未来作了几句嘱咐,两人就此分手。此后,查尔斯与蒂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未来的岳父要他改文从商,使他自尊心大受挫伤,他进退两难,与朋友外出酗酒,后又独自踯躅街头,遇一妓女,当他无意中得知妓女的名字也叫萨拉时,他突然感到一阵无法忍受的痉挛⋯⋯。他折回“白狮”旅馆,回到了厄里斯蒂娜的身边。但是,这只是故事结束的一种可能性。查尔斯很可能收到萨拉从城里捎来的一张字条, 上有她暂住客栈的地址。他犹豫再三,终于驱车前往。萨拉因脚踝扭伤独自一人坐在客房里。查尔斯进门以后,两人对视片刻,长期压抑的感情如火山爆发,一切语言都成为多余⋯⋯。然而查尔斯万万没有想到,萨拉竟是个处女,而她过去告诉他为一切,从法国中尉到此次脚踝扭伤,全是撤谎,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孤独、愤恨、嫉妒。现在,她已一切如愿以偿,于是将查尔斯打发离去。查尔斯在教堂忏悔,回到莱姆镇把事情的经过时蒂娜和盘托出,并要求解除婚约;他接受了法庭对他作出的惩罚性判决,从此不再抛头露面,一心只想重新找到萨拉,在以后的 1 年零 8 个月的时间内,他几乎寻遍了欧洲所有的城市,终无所获,于是又到了美国;他觉得许多美国人的脸上都闪现着萨拉的影子,但仍然没有见到真正的萨拉,只好再返伦敦。一天, 他的律师告诉他改名后的萨拉的地址,查尔靳斯门求见。这里又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种是他不仅重新得到了萨拉,而且还意外地见到了他的女儿;另一种可能的结局是,萨拉成为画家丹特·伽布里埃尔·罗塞蒂的秘书兼模特, 她拒绝了查尔斯的求爱,因为这些年的经历使她懂得了人生幸福的真谛,她
已经习惯、并将永远珍视一个孤寂的世界,永远不需要任何人来分享她的生活。
作品鉴赏 从表面看,《法国中尉的女人》似乎只是一部常见的通俗小说,叙述了一个男主人公与两个不同女子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然而小说的实际意义却远不止于此。作者所采用的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方法,使之具有某种迥异于同时代多数小说的先锋性,受到学术批评界的广泛重视。它不仅被译成十几国文字,改编拍摄成电视,广为流传,而且成为英美大学中当代小说课程的选本。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采用了一种对十九世纪英国传统小说谐谑模仿的叙述文体,将诸多有案可稽的历史事实嵌入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将虚构主人公的思想言行投向一个貌似“真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上。必须强调指出,所有这些历史事实都经过作者的精心筛选,并一律按当代的观点作了阐释。这样一种虚实交融、以虚化实的叙述视角,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无疑可以大大增强故事的可信性,然而另一方面,对于作看来说,则极大地拓展了对历史现实进行新的阐释、重新建构历史文本的可能性。例如, 当今西方世界的女权主义运动已无可否认地成为一种社会存在,关于这一运动的历史渊源和思想背景,女权主义者们正在从一切可能的角度进行历史重构。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这一虚构人物的最后思想归宿,她与“前拉斐尔兄弟会”以及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交往, 说明了小说作者试图以文学虚构方式对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作出响应,读者可以通过萨拉这一虚构的文学形象,窥见出旱期女权主义者的精神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查尔斯,但是,读者注意力的焦点却是萨拉,后者的命运显然是整个故事发展的驱动力。作者对这两个人物采用了两个不同的叙述视角:对于查尔斯,文本的叙述是全方位的,读者借助叙述人的叙述,不仅可以了解他的经历、言行,而且可以窥见他最隐蔽的内心活动;然而对于萨拉,文本的叙述不仅仅总是外在的,读者不能凭文本提供的信息,建构一个真实的萨拉,而且,叙述人的叙述还往往被作者直接介入修正,作者突然宣布此前关于萨拉的叙述无效,那一切只是虚构假设,或许还存在如此这般的另一种可能。很明显,由于这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就造成了萨拉和查尔斯这两个人物一虚一实的反差,读者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自觉地对有关萨拉的一切叙述进行阐释,从本身就值得怀疑的间接话语中自己去建构萨拉这一人物形象。小说的这样一种叙述手法,使得萨拉这个人物愈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这也就极大地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快惑。
(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