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文学

拉哈里亚,斯坦库 乌露玛(1970)

作者简介 扎哈里亚·斯坦库,罗马尼亚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1902 年 10 月了日生于罗马尼亚的特列奥尔曼县,1932 年毕业干布加勒斯特大学语言哲学系。在三十年代,他同左派和民主派的刊物积极合作,写诗和政论文章,抨击旧制度,保卫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1939 至1945 年因从事反法西斯活动而被监禁在集中营,1946 至 1952 年担任国家民族剧院经理,1955 年被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1958 年至 1968 年任罗马尼亚《文学报》主编,1964 年起担任罗马尼亚作家协会主席直至 1974 年 12 月 5 日逝世于布加勒斯特。斯坦库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登上文坛的,1927 年发表了诗《普通的歌》。30 年代,他又发表了诗集《金钟》(1939)。在战争年代他写出了《硝烟迷漫的岁月》(1944)。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连续发表了《低声吟唱》(1970)、《时代的利剑》(1972)。

《天鹅之歌》(1973)、《月光诗》(1974)等。他还曾经把叶赛宁的诗译成罗文。斯坦库又写过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主要的有《赤脚汉》(1948)、

《猎狗》(1952)、《苦根》(1956—1959)。此外还有《拼命》(1962)、

《疯狂的森林》(1960)、《风风雨雨》(1969)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旧罗马尼亚地主资产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描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对战前和战后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都作了广泛的概括。他的许多小说曾被译成多种文字。《乌露玛》(1970)是斯坦库晚年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内容概要 从浊流翻滚的多瑙河,到奔腾不息的大海,从灌木丛生的荒滩,到白垩岩峭壁,整个多布罗加古老而神秘。仲夏时节,习习的清风吹沸着平坦无垠的大地,成熟了的麦子好象给原野涂上了一层熔化的黄金。秋天, 猛烈的飓凤袭来,暴雨倾盆,铺天盖地,使闪耀着金色光彩的多布罗加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古旧的、蒙上一层绿衣似的青铜。冬季,肆虐的暴凤雨一直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狂奔,整个多布罗加似乎成为一个结上一层薄冰的银色世界。春天来了,天气转暗,万里无云,多布罗加又呈现给人们一个翡翠般娇绿的世界。在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 那是平淡无奇而又动人情怀的几个月,是幸福而又痛苦的几个月,它在我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久不愈合的创伤,我叫达利耶,是一个瘸脚流浪汉,在意大利半岛游荡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又回到了祖国。在康斯坦萨,我同那些帮助我重返故上的海员们分手后,带着在甲板上赌赢的一点钱,想在当地找个工作干。但是,没有人肯要我找这个残废。于是,我便沿着海岸,毫无目标地向南走去。我又渴又累,在中午时分,走进了一个叫索格的鞑靼人居住的小村庄。我找到了村长,他叫赛利姆、列什特,我讲述了自己的来历,然后向他要活干。经过一段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他决定雇用我直到秋天。除了给我吃的和住的外,还能给我一点少量的工钱。于是,向在场的其他人告别后,我便随着村长向他家走去,他的妻子并不欢迎我,而且对我充满了敌意。只是慑于丈夫的权威,才勉强答应了我的到来。这时,一对青年男女赶着一群马象激流一样涌进了大院。他们是村长的掌上明珠。儿子叫乌巴特,女儿叫乌露玛。乌巴特长得丑陋不堪,而乌露玛却美貌动人。我只看了她一眼, 就被她迷住了。我望着她,望得出了神。她的一双碧绿的眼睛,象月亮一样

可爱的脸庞,柳叶以的弯眉,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魂飞天外。我的任务是同乌露玛,同去放牧。第二天清晨,当东方的天际刚刚露出一线鱼肚白的时候, 我们便赶着马群冲出了院落。很快,朝霞就染红了大海,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几乎陶醉了。等乌翼玛策马向远处飞驰而去的时候,我便脱下衣服奔向了大海,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乌露玛又突然返了回来,她也一丝不挂地问我游来。我觉得自己仿佛处在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里。上岸后,乌露玛突然而大胆地向我表露了她的爱情。我经不住她的亲切呼唤,抵御不了她那迷人的诱惑,终于投入了她的怀抱。从此以后,我们亲密无间,共同饮马,共同放牧。大海中,回响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沙滩上, 留下我们爱的足迹。然而,时间却迈着无声的脚步在悄然地前进。仲夏时节, 麦子成熟了。为了抢收庄稼,村长让我去割地、打场,不止我去放马了。虽然通过争执,我又多得了一份工钱,但这消除不了我同乌露玛分离的痛苦。地里的活又累又苦。天刚蒙蒙亮就要起床,夜里躺下后,又有无数的蚊虫赶来吞吸我的血液。就这样,从清晨干到落日,总算在三周内把村长的庄稼收割完毕。他额外给了我一点钱,让我到邻近的科尔甘村去找女人快活快活。可是,我心中想念的女人是乌露玛。我们已经好些天没在一起了。即使见了面,也只能偶尔说上一两句悄悄话。她告诫我,到那个村子里喝酒要特别小心,千万别接触那里的女人,因为她们的身上都有脏病。第二天一早,我便动身去了科尔甘村。在酒店里,有两个女人陪我喝了不少酒。但我没碰她们一下。待她们酒醉睡着后,就返回了索格村。村长家接下来的活是打场。但是,乌露玛却不愿意理我了,而且还经常莫名其妙地用鞭子抽打她的坐骑哈桑。打场完毕后,村长又叫我去放夜马,因为夜里的草可以使马膘肥体壮。就这样,在每天晚上,当别人都安然入睡后,我便赶着马群来到农场,然后直挺挺地躺在沙滩上,一直到天明,等到太阳升起来后,我就脱下衣服,跳进大海,一天夜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海面,我痛痛快快地游了一阵后,躺在岸上休息。这时,乌露玛出现在我的身边。我想拥抱她,但被她拒绝了。我们骑马在草原上奔驰。乌露玛说,如果我能追上她,捉住她,她就作我的女奴,听凭我的摆布。然而遗憾的是,我无论怎样也没能追上地。乌露玛的心情越来越糟了,对那匹马的虐待也日趋严重。乌巴特割礼的日期临近了, 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割礼,并且希望我也成为一个鞑靼人。可乌露玛对我的感情却一天天冷淡了。乌巴待的割礼如期举行,仪式庄重而热烈。一个星期以后,他十分自豪地以一个男子汉的姿态出现了。而乌露玛则显得十分的憔悴,闷闷不乐。她说,自从我去科尔甘村那天起,他就不爱我了。虽然我没碰那里的女人一下,但毕竟同她们一块喝了酒,从而使自己遭到了亵渎。一天,她来到牧场,用一把锋利的铁叉,把那匹心爱的马哈桑杀掉了。秋风阵阵,凉意袭人,又落下了秋雨。我独自坐在海边,下定了离开这里的决心。这时,传来了鸟巴特落水遇难的消息。我疯狂地问那里奔去,远远看见乌巴特的尸体在海浪上漂浮。尽管村长和乌露玛冒死救回了他,但已没有成活的希望了。村长发给我工钱后,便打发我离开此地。他说是我这个瘸腿鬼给他家带来了灾难。我想,临走前再见乌露玛一面,向她告别。但她始终没有露面。我的希望破灭了,我沿着原路赶回了城里,登上了一列开住布加勒斯特的火车。在我的心中,多布罗加成了一段苦涩的回忆。

作品鉴赏 在普希金的长诗里,美丽的茨冈姑娘真妃儿同贵族青年阿乐哥的浪漫爱情曾使我们难忘。在梅里美的短篇中,吉卜赛少女卡门那桀骜不

驯的性格和“不自由,毋宁死”的独立精神曾使我们惊叹。在肖洛霍夫的巨笔下,顿河哥萨克的纯朴生活场景更使我们陶醉。在这里,斯坦库为我们所展现的,又是一段充满强烈的抒情气息,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幅生活在罗马尼亚多布罗加大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的风俗图画。在这幅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和颇具民族特色的画卷中,作者巧妙地交错运用诗的语言和散文语言,深情动人地描写了一对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鞑靼族姑娘、天真活泼的乌露玛爱上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个异教徒达利耶(林克)。她爱得奇特。奇特得当她第一眼见到达利耶时, 就把他当作是命运为她所安排的意中人。所以,她不顿对方是个瘸子,是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是她家的长工,主动而大胆地爱上了他。她爱得狂热。狂热得同达利耶第一次出外放马时就直接地表露了自己的爱情。并且不计一切后果,献出了自己的女儿之身,她更爱得深沉,深沉得作为村长的大小姐竟要发誓做一个长工的奴仆,听长工的摆布和安排,爱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但更多的却是痛苦。由于出身的不同,经历的不同,种族的不同,信仰的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爱情观念的不同,他们的爱情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达利耶是个流浪汉。见多识广,老于世故,饱经风霜。而乌露玛则始终生活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子里,“差不多是个不开化的野蛮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爱情问题上很难有共同的语言。达利耶的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流浪的生涯和坎坷的经历已使他的胸中很难燃起爱的火焰。即使爱起来也不如乌露玛那样深沉,那么热烈。而乌露玛的爱则是野性的爱, 占有的爱、排他的爱。她认为,达利耶的出现是命运为她一人安排的。她不允许达利耶爱别人,更不能容忍别人爱达利耶。所以,一旦她得知达利耶去了科尔甘村同别的女人一道喝酒以后,在她的爱的洪流中便涌进了一股恨的怒潮。一方面,她对达利耶爱得发疯,发疯得要做达利耶的女奴。另一方面, 她对达利耶又恨得切齿,以至于把无处表达的恨全部倾泻在那匹无辜的马身上。而当她终于明白达利耶不过是她生活中的一个匆匆的过客之后,便为了不当杀人犯而杀掉了那匹可怜的马,从而宣告了他们那短暂而又痛苦的爱情终结。如果说通过乌露玛的形象我们似乎找到了真妃儿、卡门的身影的话, 那么,通过作家对大自然的描绘:我们又仿佛看到了屠格涅夫优美文笔的再现。在这部作品中,斯坦库对他的故乡多布罗加充满眷恋之情。于是,多布罗加的景色便成了作品的“主旋律”。而在这首一往情深的乐曲中,大海唱出了它的最强音。作家不但特别善于写海,而且还十分善于通过对海的描写来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心态。当达利耶又渴又累地在烈日下行走时,“海上烟波浩淼,波浪不兴。”当达利耶找到了工作时,大海“主机勃勃奔腾喧闹。” 当达利耶面对乌露玛爱的呼唤迟疑不决的时候,“海在激荡。海在怒吼。海在高声呐喊。喧声阵阵,不绝于耳,⋯⋯。”当达利耶面对乌露玛的再次呼唤仍不敢上前的时侯,”碧绿的海又象原始森林那样咆哮着,波涛滚滚,扑上海岸,⋯⋯”当达利耶和乌露玛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明亮清澈的蓝天竟突然融化在大海的碧波之中。”“蓝天和碧海忽然和烘托我们的滚烫的沙合为一体。”当科尔甘村的两个女人企图勾引达利耶时,他觉得“大海也发现了我,它却对我发怒,它咆哮着,掀起万顷波涛。”当乌露玛对达利耶表示决裂的时候,“风声飒飒,巨浪涛涛。”当达利耶痛苦地离开多布罗加,回到城市的时候,“黑夜,笼罩着天空和大地,笼罩着城市和大海。” 主人公的心境通过大海的变化而展现出来,显得那样的和谐,那样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