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报华中局电/ITILE>

(一)目前情况:

  1. 我们已攻占与收复溧阳、溧水、金坛、句客、长兴五个县城,并已将郎广以北,高淳、溧水、句容以西,句容、丹阳以南地区内大小据点肃清。高淳、宜兴、郎溪县城日内可下。

  2. 广德、吴兴尚有强大日军驻守(广德城内有五六百人),拒绝向我投降,正监视中。

(二)日本投降即将签字,顽军即将进入京沪杭地区,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反内战阶段即将到来。②现顽陶广集团军集结于宁国,李觉集团军集结

①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并指出全国人民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朱德总司令八月十日命令我军向被我包围的敌人发出通牒,限期投降。根据当时形势和中央指示精神,粟裕部署和指挥了苏浙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 大举对日反攻,迅速攻克苏南、浙西浙东根据地周围一大批县城和市镇,并为了准备应付内战,提出了建立新根据地的打算和建议。后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一九四五年十月苏浙部队奉命撤至长江以北,第二、第四纵队北上山东,第一、第三纵队集结于苏中,这里选辑了电报两份,第一份由粟裕。叶飞署名,第二份由粟裕、叶飞、金明署名。

于桐庐、于潜之线,如汤恩伯部再到达京 沪,则我苏南主力将处于顾祝同和汤恩伯之夹击中。

(三)我们再三考虑,苏南为南京外围,在内战条件下,四 面受敌, 地形不利,不能长期作为我军之根据地,必须另建立新根据地。我们认为皖浙赣三省边区及闽浙赣三省边区,适宜作为内战根据地。但在新根据地初具规模以前,现有苏南、浙西,浙东阵地不能放弃。否则,大军无根据地,部队给养与后方不能解决。

(四)因此我们认为,现在一面应准备作坚持苏南、浙西、浙东现有阵地之打算,一面应即作建立新根据地之打算,其实施步骤我们意见如下:

  1. 一、三、四纵队主力,准备于顽军向苏南进犯时打一个胜仗后,即派一纵队进入皖南地区打开皖南局面,作为建立皖浙赣三省边区根据地之基 础,以便于尔后苏南不利时主力之转移。

  2. 浙东应尽一切力量坚持现有阵地,如过早转移到浙南亦难以立足,且将使苏南更难立足;在不利情况下需要向浙南转移时,亦应留三分之一兵力坚持浙东钳制敌人,以掩护浙东主力建立浙南新阵地。

  3. 如我苏南、浙东部队开始向皖南与浙南转移时,曾镜冰③应即设法加强闽东、闽北之活动相互呼应,并求得将来与浙南及赣东北打成一片。

(五)为了工作上便利,我们重新提议将皖南、苏浙统一领导。为详细报告此间情况及请示今后方针,决定派金明同志日内赶到华中局。但上述意见请先指示。

(六)如江北决战大胜,我们有可能坚持现有阵地,并将苏南、皖南、浙西连成一片,但我们仍从坏处作打算,以免将来临时仓猝。

(七)我们认为控制皖南,由芜湖、安庆之间夹江呼应为有利,长江下游则难于呼应。注释

  1. 中共中央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二日致华中局电:“在国共力量对比下,华中部署改变如下,1.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准备内战战场,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除以人民面目活动外,党的组织仍取隐蔽政策。浙东力量仍在原地扩展,内战失利时准备转到浙南。2.江南在内战后(打几个大胜仗),就原地继续扩展,长期坚持,此种可能很大。但如在内战中失利,不可能现地坚持时,应准备开人闽浙赣,创造新局面。此点使少数领导人精神准备, 决不退回江北。或在内战发生后,先派小部队开人闽浙赣起钳制作用。3.江北 力量全部留江北,不再派兵去江南,任务为力争占领津浦路, 及长江以北、津浦以东、淮河以北一切城市,消灭伪军,准备与李品仙、何柱国作战,并以有力部队配合八路军占领陇海路。”

  2. 中共中央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致各战略区电指示:“苏联参战后,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猛烈的。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阶段:甲,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日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乙,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其数量与规模,依情况决定。一部分地区如江南、豫、鄂、晋、绥等地,第一阶段之时间可能

基短,对此应有充分估计。”

  1. 当时福建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