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酉时报中央/ITILE> 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

军委十月十日电⑧

奉悉:两淮失陷后,华中局势即已严重,邵伯、高邮、宝应先后被占, 南北敌人即可联系,有东窥盐阜可能,如是苏中坚持亦将遭严重困难。目前鲁南局势骤紧,此对华中之坚持亦有极大影响。鲁南不保,华中将难于坚持。但华中如不能坚持,则将使我大军局促于鲁中地区更为不利,造成山东莫大困难。为欲挽救此种危局,非集中华野、山野全力以赴不可,为此必须抛开次要,求其主要。因此建议山野、华野(除留少数于涟水沭阳地区外),集中主力沿陇海路西进(携带之轻便浮桥,已制成二百公尺,可作两道运河桥), 威胁徐州,直逼津浦,并求得于邳县、睢宁、铜山地区与蒋军主力决战。如是增援鲁南之敌,固可能回援徐州,已人淮之敌亦可能抽兵北上,使淮北敌人必被迫以一部防守津浦沿线。如是则鲁南之危可解,淮海之压力亦可减轻, 而八师暂不致被动调回鲁南,且可使叶纵⑨配合主力之行动更为有效。此种方案对鲁南极有利,惟华中要吃亏,特别是后方冬衣(均在曹甸以东地区) 有损失可能。如华中冬衣遭受损失,盼山东能设法予以帮助。以上意见当否, 尚祈示复。⑩

注释

  1. 此电由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合署名。

  2. 李延年当时是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3. 陈毅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午时电,同意山野华野集中由淮海区向西行动的办法,并主张两个野指合成一个。中央二十二日电示:“同意集中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向淮海行动,打开战局”。二十三日又电示,“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

(对内)执行”。

  1. 此电由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潭震林、曾山联合署名。九月二十八日中央军委指示:“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意见:①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②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

  2. 薛岳:当时是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3. 冯治安:当时是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三绥靖区司令。

  4. 周毓英:当时是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

  5. 中央军委十月十日电示:“敌占峄县枣庄,并可能再进。山野以适当力量回鲁南配合叶飞击敌,这是必要的。但山野全部回鲁南,则与华野平分兵力,于目前形势下作战不利。”“山野心须留适当力量于现地区(苏北)”。

  6. 叶纵: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任司令员。

  7.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三日未时,中央电示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各电均悉。你们仍照过去决定,集中山野、华野全军(包

括八师),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大仗开展局面,对淮海本身、对鲁南、对苏中、对配合刘邓均好,对将来出大别山转入外线作战(几个月之后)亦有利。在此方针下,八师亦暂时不回鲁南。”十月十五日子时, 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电报中央:经商讨共同认为速出淮北已不好实施,已令粟率一、六师北回沭阳集结,可能打几个好仗。如敌东进快,华野来不及北返,则就地相机打击敌侧背,山野拟选蒋军之一路,亦可能打一二胜仗,故回鲁南的打算己暂缓。十五日十二时毛泽东电示同意,指出“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心要。在陈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