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战供应与前后方联系问题/ITILE>

地方党政军民不顾任何困难与代价,以全力支援前线,这是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这不仅在物质上使部队得到充分的供给,而且在精神上给了部队以极大鼓励,使部队无所顾虑,使战士勇于杀敌而不怕负伤,这样使我军战斗力亦大为增强。在如此大规模连续战斗中,我们虽没有足够的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仍能使部队不感到补给困难,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后方党政军民工作同志尽了最大努力的结果。此次淮海战役因敌收缩逃窜,使我们作战地区亦随之变更数次,因而运送伤员、粮食均有困难。虽然粮食能在战区就地征借,但由于事先准备欠周(我们于战役前,曾经再三提议预制借粮证,但以财粮处不同意而作罢),部队急速前进,粮食接济不上,就地借粮时,有混乱事情发生,亦颇影响群众生计。弹药之及时补给,对争取战机以至于争取胜利有决定性影响。由于战役系决战性质,弹药消耗极大,一个战斗(或一个夜战),重弹消耗量至少一个基数,如需应付敌人之反击,一个基数则不够。过去由于纵队只保持一个基数,故常因弹药不济,当敌人反击时,被迫撤离已占阵地,加之后方弹药仓库寓前线较远,请领返往需时(因空袭关系只能夜间运输,从仓库到纵队因汽车无公路,且不能开灯,需两晚时间,而纵队送往前线阵地又需一夜时间),常因此而失去战机。徐州缴获弹药中,本有可以供给前方者,但以整理乏人,仍狼藉各地,几经雨雪,已失效用。最近我们亲赴徐州视察,才商得军管会同意,由我们派军械人员协助收集整理,仍交归军管会。后勤工作同志认真负责,遵守制度,甚可赞佩, 但他们对前方实况缺乏了解,且某些干部有单纯财政观点,虽有高度之工作精神,常有远水难以救近火,接济不及,影响作战。最近因大批新俘仍穿蒋军服装,又无识别标记,致常发生误会,互有伤亡,为数不少。我们曾请财办从徐州赶制十万顶军帽,补发新俘,以资识别,但财办却坚持从远后方运来(后同意,但延长一周始做),以致战场一再发生误会。我们建议,如不能给予前方以较多之预备基数,则请后勤仓库尽力向前推移,接近前线,以便及时补给,并拨给一定之修枪、修炮、修车工厂,随军修理。同时为方便交流工作经验,建议后勤部门常派人接近前线,了解实况,或采取前后方干

部交流办法,使之适应于战争,免失战机。

以上仅就淮海战役实况摘报这几个问题,其余情况容待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