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二日子时报/ITILE> 军委并华东局电①

为争取时间,提前作下一战役之各项充分准备,经前委两次会议提出初步意见后,又于九日晚召集各纵主要干部研究,即拟定如下方案,特报告如后:

(一)根据本日最后所得情况,敌二兵团五军、七十军、七十四军缩集商丘、朱集地区。一百军(八三师)仍位丰县,八日息图开砀山西北马良集, 关庄坝地区集结,丰县防务由十三兵团派部接替(待证)。十三兵团之八军全部接防徐州,一个旅九日抵徐州西北车村。九军率一六六师仍位宿县、固镇段,其九师于灵壁交防七十二军,七日由睢宁返徐州东南蟠塘,并改归十三兵团指挥。七兵团率二十五军(欠一○八师郯城)集结新安镇、红花埠地区。六十四军主力高潭沟、官庄,一部高流。六十三军主力瓦窑,一部任新安、赵墩间护路。菏泽敌一八一旅已撤守商丘。临沂敌王洪九部六千余,亦于九日午夜弃城南逃。十六兵团仍归“徐州剿总”指挥,有自郑州东开息, 其一二四旅九日抵中牟,十日抵开封附近。如此看来,陇海以北仅郯城、峄县、枣庄、临城、丰县、鱼台、青崮集、刘口有敌前哨,主力均集结陇海沿线,似防我下一行动,并便于利用铁道运输机动。

(二)基于上述情况,对战役曾提出三个方案来研究。第一方案,前曾提议组织淮海战役,首先以夺取两淮为目标,歼击援敌,再打下新浦、海州、连云港。此着因黄兵团已先我东调新安镇集结,堵我南下,我小部下去不能解决敌人,大部队穿过,后方补给困难,恐敌也可能先我加强两淮守备,该方案在战役第一步,似已较难实现。第二方案,先以一部攻打新浦、海州、连云港,调黄兵团东援,在新浦、新安镇间地区于运动中歼灭该敌。如此, 好处是敌援我则歼击之,敌不援或迟援,则坚决攻克之,以使山东、苏北及沿海一线连成一片,控制全部盐场,增加收入,同时可利用盐河南北运输, 调剂两地经济粮食等,敌坚固工事少,可求速决,战场宽,援敌远;坏处是我运动距离较远,易过早暴露。敌防护新海工事较坚固(有日军防美登陆钢骨水泥防御工事),黄百韬、邱清泉以及李弥兵团可能靠拢东援,使我不好下手,造成僵局,于我不利,同时敌发觉我主力东去后,以一部沿津浦路或运河线北犯出扰,我对付不及。第三方案,就敌黄百韬兵团现有态势:新安镇为中心及附近,集结四个旅(包括瓦窑、高潭沟、红花埠)三个师部,郯

① 淮海战役发起前,国民党军队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抵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内,集结了由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和四个绥靖区部队,连同以后陆续增援的部队,共约八十万人。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发起, 至二十二日结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于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歼敌十八个整师(包括何基沣、张克侠三个半师起义在内),并给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刘汝明四个兵团以相当打击,占领徐州外围广大地区。在此期间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并将从河南来援之黄维兵团阻止于宿县西南南坪集地区。从而隔断徐、蚌联系,使徐敌处于孤立地位。这里选辑关于歼灭黄百韬兵团作战方针和部署电报八份,其中第六、七份粟裕单独署名,其余由栗裕与其他领导人联合署名。

城一个旅,运河站、赵墩一个旅,便于我分割包围而全部歼灭之。此案好处是敌情已明,我可按计划实行隐蔽集结,突然动作。敌虽筑有较坚固工事, 我炮火可以展开使用。后方补给便利,且以休整较久之各纵,首先打击黄兵团,较易收效;但坏处是距徐州较近,运河西我不易控制,敌可利用铁道及海郑公路增援快,运河沂河间陇梅路以北、邳县地区有水,展开大部队困难。

(三)根据上述分析,大家一致意见,认为执行第三方案为好,并拟定第三方案作战部署如下:

  1. 以八、三纵袭占运河车站,歼灭守敌,控制运河、邳县、官湖地区, 阻击沿铁路东援之敌。以九、十、十三纵位兰陵西南、东南地区为总预备队, 威胁运河,使徐敌迟疑不敢东援。该五个纵队统归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指挥。惟九、十三两纵因攻济伤亡较大,补充之新兵,二十五日前后才能到, 部队须迟至月底始能南开,约迟一周到达。

  2. 苏北兵团(二、十二纵)第一步进到滨海地区,补充棉衣,于战斗发起同时南下,进至新安镇以南、宿迁东北五花顶、晓店子地区,并以一部控制宿迁,向眶宁攻势佯动,阻敌东援,并准备适时(黄兵团大部歼灭后)协同路北主力,夹击由徐沿陇海路东援之敌,或乘胜南进,进击两淮,须依黄兵团歼灭后敌援情况而定。

  3. 以鲁纵截断包围郯城之敌,相机攻歼之。以一、四、六、七、十一五个纵队及特纵日式榴野炮团(必要时附坦克十辆),担任分割围歼敌七兵团主力于新安镇、瓦窑、红花埠地区。

  4. 广纵接替路北防务,担任威迫与监视临城、韩庄段敌人。

  5. 我们第一步移临沂以南、郯城以西指挥。

(四)如情况无大变化,拟本月二十五日前后发起战斗,并已令豫皖苏、江淮、冀鲁豫军区准备同时配合破击(不准破桥,只小破路)徐蚌段、徐运段、徐商段铁路,迟延敌军东援。

(五)估计战场情况发展的可能:

  1. 情况无大变化,很快很顺利的将黄兵团解决。杜聿明、邱清泉东援, 我可依河阻击,给敌以大量杀伤消耗,待正面黄兵团大部解决后,将正面放开,诱敌深入,南北夹击而歼灭之。尔后拿两淮、打新浦,一部南下攻宝应、高邮,威胁沿江地带。

  2. 将黄兵团歼灭后,敌邱、李兵团不敢东援,而凭运河西岸固守,我则以一部南攻两淮、宝应、高邮,迫敌沿津浦南运,加强沿江防务,尔后我再攻占新海。

  3. 只能歼灭黄兵团,敌即转为守势,而加强两淮、新海。我不能再扩大战果。

  4. 敌发觉我行动企图,亦可能先调邱兵团靠近黄兵团,及海运至连云港增援,同时收缩兵力依托工事固守,不易分割,若如此,我则须另寻战机。 5.在我主力东去后,西面空虚,我若不能迅速解决战斗,敌有可能以孙

元良、刘汝明兵团北扰,配合其行动。

以上情况判断,以第一种可能性较小,我们应尽一切可能争取。第二种可能性较大,亦应尽一切可能争取。如第一、二种可能不易争取,至少应争取第三种可能,而避免第四种可能,防止并破坏第五种可能。以上估计及战役部署,中央军委有何指示,请决示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