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先组织高邮和陇海路东段战役①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十一日关于津浦线作战之部署①,此刻才收到。因目前华中情况已有变化,特呈报如下:
(一)据各方消息,顾祝同为徐州行营主任,汤恩伯、李品仙副之,各该部正向徐州集结中。刻徐州已有重兵,徐蚌段沿线亦已集结兵力,筑深沟高垒。因我王、陶两纵队北渡后②过分疲劳,各纵未能迅速编成,致使有利的破袭机会已失去。目前,欲控制 徐蚌间一段铁路,非集全力不可。如达目的,有调动徐宿蚌沿线顽军对我之可能,对错乱顽方部署及对山东我军之配合均有利。但欲与顽军决战,以确保暂占之铁道线,恐非我华中野战军三个纵队所能胜任。
(二)据近日此间密息,孙良诚部③拟调津浦线上滁县,其高邮防务, 将由顽二十五军接替,刻高邮正准备粮草、房舍。另据侦察报告,顽二十五军之一部,己到仙女庙、砖桥之线,同时顽四十九军有运徐州之密息,但近日亦有由江阴北渡企图。据此情形,顽有解决孙部之可能,但亦可能将其西调,以加强控制。然顽军对高邮之控制,势在必行,尔后沿运河线北上,对我华中分割之威胁甚大。果如此,苏中部队将受其牵制,张藩纵队④亦将长期留置运河线上,无法机动。
(三)根据目前顽集重兵于徐州、宿县、蚌埠及设立徐州行营的情况, 判断该顽将全力对付我山东及华中,其今后第一步行动之最大可能,除加强徐(州)海(州)间铁道之封锁外,将利用淮北平原发挥其优势兵器,以重兵由徐州东南沿睢宁、宿迁向两淮前进,海州、淮南、运河线均为其辅助方向。如此,不仅华中将被分割与孤立,即华中对山东之配合亦将大减其效能。
为此,特作如下建议:
(一)为解除顽军自高邮沿运河向北分割华中之威胁,建议仍按原计划
⑤夺取高邮、邵伯(刻我各部已接近该线,当尽量争取政治上解决)。如此举成功,则今后张藩纵队亦可离开苏中,先去淮北作战;更可使苏中区的经济财政保证对华中之主要供给,否则今后之作战供应,亦将受极大影响。
(二)陇海线日军日侨,已开始向连三港运输,徐州日军闻已解除武装, 不久可能东运。为此,建议山东与华中部队于一九四六年一月间组织一次大战役,将徐海段铁路彻底破坏并完全控制之。此举有如下好处:使华中、山东连成一片,两个野战军能有效配合;战场扩大,尤其是控制了淮北平原, 便于我大兵团机动,迫使顽军在我山东与华中两个根据地之间的起伏地及半河川地区作战,便于我在运动中大量歼灭其主力。果如此又能获得成功,则顽军受挫后,势将暂时退守徐州,以待重整旗鼓。斯时,我再以一部破袭徐
① 这是粟裕在高邮前线报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军区的电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华中野战军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进行了高邮战役,解放了高邮县城和邵伯镇,全歼日军一千一百亲人(内生俘九百余人),伪军四千余人,并击退了由扬州出援的国民党军。与此同时,苏中部队在杨泰公路上及泰州外围, 攻克宜陵、塘头、郭村等市镇十六处,歼伪军四千余人。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一日,粟裕又指挥发起了陇海路东段战役,经数日激战,歼灭日伪军千余人,我控制陇海路东段一百五十多公里。这两次战役,使我苏中与淮南连成一片,并使华中与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又为迎击国民党军大规模北犯准备了条件。
蚌段及徐郑段铁道,使徐州孤立,于我更利。
(三)但破坏徐海段铁道,正处在日军即将东运海州之时,顽军可能借口我军不让日军回国,鼓励日军与我作战。
(四)职对整个局势与情况不明,此仅系个人偏见,是否有当,速电示, 以便决定部队行动。注释
-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一日新四军军部上报和下达的部署是:以华中野战军第六、第八、第九三个纵队迅速集结津浦线南段,进行大的战略破击,力求一举控制一百至二百里铁路,并相机求歼北上国民党军一至二个师;以第七纵队及管文蔚、胡炳云所部包围高邮,争取孙良诚迅速反正,并打击二十五军之出援。
-
指以王必成、陶勇为司令的苏浙军区第一、第三纵队,即随后编为华中野战军的第六、第八纵队。该两部当时刚从苏浙军区渡江北撤到达苏中地区。
-
孙良诚部系国民党投敌部队,汪精卫任命孙良诚为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原驻开封,后移泰州,所属部队部署在苏中、苏北各地。日军投降后,蒋介石令他“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对新四军的反攻“作有效之防御”。
-
即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
-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华中军区曾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建议攻占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