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简称巴西。货币名称克鲁扎多。

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东濒大西洋,北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西与秘鲁相邻,西南和南面与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毗连。国土面积 851.1965 万平方公里,是南美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大国之一。

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是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东南边缘有一系列与海岸平行的山脉。亚马孙平原位于两个高原之间,面积为180 万平方公里,平原上繁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蕴藏着世界 28.5% 的森林资源,其中巴西红木、巴西坚果树、橡胶树和可可树经济价值较大, 是提取药材、油脂、树胶、纤维、油漆的重要原料。西南部是巴拉圭平原, 面积狭小,且大部分为沼泽地。在大西洋与巴西高原之间分布着一些狭长的不连续的沿海平原,是巴西主要经济活动地域。

巴西境内河流众多。其中亚马孙河是巴西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河道通航便利,吃水 4 米深的海轮可以上溯到秘鲁的伊基托斯,各大支流的中下游也可通航。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流向巴拉圭和阿根廷,然后注入拉普拉塔河,沿路多急流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目前巴西全国水力发电总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巴拉那河水系。

巴西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只有最南地区在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 1,000~2,000 毫米,亚马孙平原西部为 2,000~3,000 毫米。全国年平均气温在 20℃以上。全年温差大,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和林地面积为 563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前苏联, 居世界第二位,占本国国土面积的 66.6%。矿产资源中的煤矿已探明储量为319 亿吨,近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其他矿藏有锰、铀、镍、铝、钛、铅、钨、锡、金、铌等,锰矿和铝土储量均占世界第三位。非金属矿藏中,石油储量 2.76 亿吨、油页岩相当于 2.06 亿吨石油,天然气储量为 839

亿立方米,煤储量为 230 亿吨。另外,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巴西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981~1988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3%。1988 年,人口数为 14,443 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7 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和东北部人口较稠密,中西部和北部人口较稀疏。巴西居民的种族成份比较复杂,以白种人居多,混血种人次之。居民多信天主教。葡萄牙语为国语。

在 1822 年巴西独立前的 3 个多世纪里,巴西基本上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巴西经济发展虽然经历了 400 多年,但在大部分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

于世。在 16 世纪初的殖民地时期的最初几十年,巴西对葡萄牙的价值就在于

生长于沿海的巴西红木。自 16 世纪 30 年代起,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北部出现了所谓的“蔗糖”繁荣。17 世纪末,在现今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金矿, 便迅速兴起了一股淘金潮,并延续了约 150 年。巴西独立后,又成为英、美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850 年后进入咖啡兴旺期,由此巴西得到“咖啡王国”的称号。1880~1912 年是巴西北部的橡胶兴旺期,天然橡胶曾一度成为与咖啡并列的主要出口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致力于产品的多样化,注重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成绩显著。1948~1979 年的 32 年间,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7.2%,其中 1968~1974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

增长率高达 10%以上,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目前,巴西是第三世界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1986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2,625.4 亿美元,人均 1,896 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8.2%。

但是,巴西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大量举借外债的情况下实现的。据统计, 在巴西投资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德国、日本、瑞士、加拿大、英国和法国。外资占优势的部门是烟草、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电器设备等。利用外资是巴西建立重工业的重要手段。对于外国人在采矿、渔业、旅游、造船、林业,以及东北部和亚马孙地区的开发投资项目,巴西政府还给予特殊的鼓励。沉重的外债使巴西经济发展背上重负,巴西政府为此宣布停止支付商业银行债务利息,但同时也希望债权国继续提供新贷款。

巴西是拉丁美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70 年代,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9.8%。进入 80 年代,前 3 年伴随国民经济衰退,工业生产降幅较大。1984 年以后逐渐回升。1986 年较上年增长 10.9%。随着政府采取紧缩政策,增长速度又大幅度下降,1988 年为-3.6%。全国除一些外资比重较高的企业外, 大多均不景气。所以巴西工业生产很不稳定。尽管这样,巴西的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 40%左右,并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机器设备已基本自给,生产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

巴西的工业布局极为集中。全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集中在圣保罗—— 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工业三角区内。其中,圣保罗就集中了全国工业生产能力的一半左右。

巴西的制造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最为迅速的工业部门,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 75%强。制造业中的钢铁、化学、机械、运输工具和电器等部门发展最快。其中,电子、军火、飞机制造等已进入世界领先国家行列。巴西是拉美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7 年钢产量为 2,222.5 万吨,占拉美

钢铁总产量的一半左右。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 里约热内卢工业三角区。那里不仅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充足的水电和便利的交通运输,而且还是主要的钢铁消费区。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该地区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的发展,使该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和综合性工业基地。目前,巴西普通钢铁产品的种类与型号比较齐全,自给率达到 90%左右,但部分特种钢尚需进口。由于巴西煤炭资源贫乏,钢铁工业所需的焦炭几乎全靠进口,主要从美国、澳大利亚、波兰输入。

巴西的汽车工业只有 35 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十分迅速,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20%以上,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 2 倍多。现在,巴西已能全部利用国产配件制造小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等各种车辆,除满足国内市场外, 还向世界 80 多个国家出口。1987 年汽车年产量为 92 万辆,居拉美第一位,

其中出口达 34 万辆,创汇 26.5 万美元。由于本国缺少石油产品,巴西正在增产耗油量少的小型客车与货车,并致力于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目前酒精汽车已占总产量的 80%。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圣保罗近郊。

巴西航空工业发展之迅猛,为发展中国家所罕见,仅化了不到 20 年的时

间,便已挤入世界先进行列。现已有 300 多家飞机制造企业,能生产 10 多种型号的飞机,是世界第六普通飞机制造国。1987 年生产飞机 203 架。

巴西现代造船业建于 1958 年,70 年代初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现已成为世界主要造船国之一。现有 15 家大造船厂,年造船能力在 200 万吨以上, 造船工业的国产化指数达 82%,能生产 40 万吨级巨型油轮及其不同型号的

油船、货舱、矿石船、集装箱船、海洋钻井平台船、军用船舰等。船舶的出口约占造船吨位的 10%,主要卖给丹麦、法国、英国、美国、墨西哥、葡萄牙等国。里约热内卢是巴西造船业的最大中心。

巴西的军火工业已有相当规模,不仅能生产各种类型的大炮、坦克、舰艇、火焰喷射器和步话机等常规武器和设备,还能生产导弹、火箭等特种武器,产品共达 230 多种。1986 年从事军火生产的企业近 400 家,其中 70%集中在圣保罗附近的圣若泽多斯坎波斯。近年来,巴西军火出口量逐年增加。军火出口以大炮、装甲车、坦克为大宗,大多销往拉美、非洲、中东等地的发展中国家,部分产品也销往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还销往前苏联。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采矿业并不发达。70 年

代后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矿业才得到较快发展。1985 年采矿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到 4.8%,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则上升到 1.64%。1980~1987 年间年平均增长 9.2%,其中 1983~1985 年平均增长高达 18.6

%。

铁矿开采是采矿业中最为重要的部门。巴西现已是世界上第二大铁矿生产国和输出国。年产量保持在 1 亿吨左右,80%供出口。运销日本、德国、美

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锰是巴西第二种重要的矿产品,年产锰矿石 300 万吨左右,绝大部分供出口。黄金开采是巴西最早兴起的采矿业,黄金曾一度成为巴西的经济支柱,但至 18 世纪末,黄金生产急剧下降,直到 70 年代发现新矿,黄金产量才逐年上升。

巴西的能源中,仅水力资源较丰富。1986 年水电在能源生产中占 37%, 在消费中占 29.9%。石油是目前主要的消费能源,但消费量大大超过其生产能力。1981 年石油产量达 1,082.5 万吨,仅及消费量的 17%,进口量达 4,350

万吨,每年巴西需耗用将近 60 亿美元的外汇于石油进口。煤炭和天然气产量小,在能源消费比重中一般在 5~7%之间。为了减少石油进口费用,巴西大力发展以甘蔗为原料的酒精生产,以此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与此同时,巴西还大力兴建核电站,目前共建 9 座大型核电站,发电能力共达 1,000 万千瓦以上。

农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 70 年代以来,巴西政府

都强调把农业置于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1985 年农业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 10

%,但其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 28.5%,是最大的就业部门。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巴西赚取外汇的最主要手段。1987 年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为 11.2%。农业的发展是巴西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1987 年,巴西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稻谷 10,422 千吨,玉米 26,787 千

吨、小麦 5,889 千吨、大豆 16,814 千吨、咖啡 4,220 千吨、可可 337 千吨、

甘蔗 270,437 千吨,棉花 1,673 千吨。其中,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它所出口的咖啡一般也占世界咖啡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输出国。蔗糖是巴西仅次于咖啡和大豆的重要农产品。可可产量仅次于加纳,产品有半数运销美国。巴西的粮食目前还不能满足本国需要,为了减少小麦的进口,正在扩大种植面积。

巴西畜牧业具有相当规模。1987 年牲畜增长 11.7%,1985 年牛存栏头数12,764.3 万头,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986 年牛肉产量 187.1 万吨,

其中 39.9 万吨供出口;猪肉产量 101.4 万吨,主要供国内消费。此外,巴西

奶类和蛋类的产量也很高,1988 年分别为 1,320 万吨和 128.0 万吨。

巴西经济的发展历来严重依赖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首先,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进口机器设备和引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巴西的不少生产部门主要是为出口而生产的,如咖啡、大豆、可可和铁矿石等,以及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造船、军工生产等也越来越依赖出口;再次,70 年代以来,巴西面临着严重的国际支付困难,每年要靠举借外债来平衡国际收支,而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只有以扩大商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来维持。

巴西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大,1987 年贸易总额为 428.06 亿美元,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仅次于少数亚非石油输出国。目前,在世界初级产品市场上,巴西的咖啡出口量占第一位,可可和大豆的出口量占第二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巴西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 年以后,工业产品出口值超过初级产品出口值,产品有棉织品、铁矿石、桔汁、运输工具,鞋类等。1987 年巴西的进口额为 165.81 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有石油、机器设备、化学产品、煤炭、小麦等,其中石油及油制品占进口总值的半数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的贸易地理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比重逐步下降,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显著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这一主要贸易伙伴已逐渐被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所取代。而亚洲及中东地区、非洲、大洋洲、拉美一体化协会成员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巴西的贸易额增加很快。

自 1974 年中巴两国建交以来,中巴经贸往来逐年增加。先后签订了政府贸易、海运、科技、和平利用核能等协定。1985 年,两国贸易额达 14.1 亿美元。中国向巴西出口的商品主要有煤、石油和油制品;从巴西进口的有铁矿石、钢铁、糖、大豆、棉花、西沙尔麻、咖啡和可可等。近年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1985 年为 9.6 亿美元,1987 年降至 6.0 亿美元。中巴经贸往来有待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