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与粮食作物几乎恰恰相反。粮食作物分布较为广泛普遍,并且同人口分布基本一致,而经济作物大多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少数地区。投入世界市场的粮食数量仅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 10~15%,商品性较低,主要粮食出口国基本上全系发达国家,高蛋白食物的肉、乳和蛋的生产与进出口更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而经济作物的商品率较高,其中的大多数则又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热带作物几乎全部聚集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仅仅是几种温带农业原料作物(如甜菜、大豆等)和某些油料作物与少数几种亚热带作物(如棉花、葡萄等)占有一定比例。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与人口分布也不尽然一致。

世界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在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性是由 4 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大多数经济作物在栽种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求均较为特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较差。其次,经济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对它们的作用相当明显,通过激烈的竞争,使它很自然地逐步集中于各种条件较为优越与适应它的少数地区。第三,许多经济作物栽种时,需要较为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且又不大适宜实行机械化生产,因此,往往使它们趋向于人口较为密集、劳动力又较为价廉的一些地区,即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四,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控制,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成了只生产一种或几种农业原料作物的单一经济结构。发达国家在农业原料作物生产方面之所以不占重要地位,除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劳动力较昂贵, 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和历史等因素外,还因为那里蔬菜、鲜奶等消费量庞大, 社会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已被上述这些不宜保管和不适宜长途运输的农牧产品的生产吸引与抢占了。

世界上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和销售等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1. 纤维作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积极发展,尽管天然纤维在纺织工业原料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但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天然纤维在纺织工业原料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占 60%左右,其中棉花是主体,约占 50%,羊毛和其他天然纤维合计占 10%左右。

棉花是喜光喜温、需要一定水份和肥料的亚热带作物。主要产于北纬 20

°~40°之间的广大地区。棉花生产要求精耕细作和较多劳力;棉花栽培上的机械化生产起步迟、发展较其他作物晚;棉花经过压轧,去除棉籽以后的皮棉的运输成本并不高于其成品——棉纱与棉布,运输的难易程度也相仿。以上这些因素对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工业的布局都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日益发展与提高,棉花灌溉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人们对于棉纱的质量要求亦与日俱增。因此,战后棉花生产出现了日益向具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集中的趋势。

第二次大战以后,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增长。1985 年, 世界棉田面积达 3,200 万公顷,同年,世界皮棉产量为 1,700 多万吨,比 40

年代末增长 1.4 倍。目前,全世界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 4 大地区。第一大

区,在亚洲大陆的南半部,包括前苏联的中亚与外高加索以及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与地区。除此以外,还包括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等一些亚洲西部国家。这片地区生产的棉花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 5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产区。第二大产区在美国,是包括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的美国东南部老棉区和由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等 4 个州组成的美国西部新棉区。这个棉区是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区,其产量变化也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的棉花产量要占世界总产量的 40%,战后发展缓慢,其产量比重已下降到 20%左右。拉丁美洲是第三大产棉区,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中美洲地区,产量约占世界的 10%。第四大棉区是非洲,其中以东非为主,以东北部的埃及和苏丹的长绒棉最为著名。欧洲和大洋洲的棉花产量很少。以国家论,世界主要产棉国有中国、美国、前苏联、印度和巴西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棉纺织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棉纺织工业的比重相应地比大战前降低了许多。但是,截止目前,发达国家棉花消费总量仍然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除了美国、前苏联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几国自给有余外,其他所有发达国家所需要的棉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发展中国家所产的棉花,估计有 25%是输往发达国家的,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是世界上棉花的主要进口国家。

除棉花以外,天然纤维作物主要有黄麻、亚麻、剑麻和马尼拉麻等多种, 其中,除亚麻主要产于前苏联之外,其余各类纤维作物几乎都产于发展中国家。黄麻,大约 60%分布在南亚的孟加拉国和印度。剑麻主要产于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和非洲的坦桑尼亚。马尼拉麻则几乎全部产于菲律宾。以上这些天然纤维作物大部分出口到西欧和北美,还有相当一部分则加工成绳索、麻袋和其他麻制品后,运销发达国家。

  1. 油料作物的品种颇多,有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棉籽、亚麻籽、大麻籽、油橄榄、油棕、油桐和椰子等。其中,以一年生草本作物

(如大豆、花生、油菜籽等)为主,约占油料总产量的 80%以上,多年生的木本油料作物的产量仅占 20%左右。油料作物的地区分布与粮食作物相似, 世界人口密集地区大都产油料作物,不过,一些油料作物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地区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大豆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约占总产量的 50%)、巴西和中国等。欧洲共同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市场和压榨能力最大地区,而货源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日本也是重要的大豆进口国。花生主要生产国是印度(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30%)、中国、美国和尼日利亚等。花生进口国几乎都是发达国家。油菜籽主要生产国家是中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30%)、加拿大和欧洲共同体。棉籽生产国与棉花生产国是一致的,即主要是中国、前苏联、美国和印度等。葵花籽产量较多的国家是前苏联、美国和阿根廷等,欧洲的不少国家和亚洲的土耳其等,葵花籽均有广泛种植。芝麻和亚麻籽的总产量不多,前者的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墨西哥和苏丹等,亚麻籽主要产于前苏联等欧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种油料作物生产上都拥有重要地位:花生和芝麻占 80%,亚麻籽占 60%,大麻籽占 70

%,油菜籽占 30%,大豆是 25%。发展中国家的油料生产按人口平均计算并不高,但是由于地区分布比较集中,加之消费量较低,因此油料作物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西欧和日本则是世界最大的油料进口地区与国

家。

  1. 甘蔗和甜菜是世界两大主要糖料作物。据一些行家分析研究,甜叶菊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糖料作物。80 年代初期,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食糖约 9,000 多万吨,目前是 1 亿吨上下。其中,近 70%是蔗糖,30%多是甜菜糖。它们两者的栽培种植、生产加工和食用消费等方面,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甘蔗喜在高温湿润、强光肥土条件下生长,是热带作物。它的主要生产地区有 4 片。拉丁美洲是最大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50%,巴西、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和阿根廷、多米尼多等是主要生产国家。其次是亚洲,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5%,主要生产国是印度、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第三片是南部非洲,如南非(阿扎尼亚)和毛里求斯等国家。第四片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美国的产量也相当可观。(详见表 7-5)

表 7-5 世界主要产糖国糖产量表

单位:万吨

国家

1988 年产量

国 家

1988 年产量

前苏联

1,010

印 度

870

巴 西

870

古 巴

720

中 国

455

美 国

670

澳大利亚

375

泰 国

330

世界的甘蔗生产比较粗放,不少国家进行的是单一种植,有一些国家、地区的甘蔗生产甚至还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另外,一些蔗糖生产国按人口平均计算,产糖量是很高的,如古巴和毛里求斯等国,均超过半吨,但是,他们的人均消费量却是很低的,因此,所产原糖大部分是供出口的。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蔗糖约有 30%投放于国际贸易市场,其中,发展中国家每年净出口原糖约 1,000 多万吨,几乎全部输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发

达国家食糖消费量很大,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大致为 3 倍。尽管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及发展中国家的 40%,糖产量已是发展中国家的 50%多,每年仍然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糖。

甜菜原产于西亚和地中海沿岸的凉冷地区,经引种栽培,现已较广泛地分布于温带范围。目前,甜菜主要是两大产区,都在温带范围,且大多分布于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最主要的甜菜糖生产区,产量约占世界甜菜糖产量的 80%以上。它主要分布于欧洲中部地带,西起英国,向东经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一直延伸到前苏联的乌克兰、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等许多平原地区与河谷地带。这些地区均盛产甜菜,甜菜几乎遍于欧洲所有国家。世界第二大甜菜产区是北美,其产量约及欧洲的 10%多。以国家论,甜菜糖产量较多国家是前苏联、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英国和土耳其等,年产糖均在 100 万吨以上。甜菜糖生产、消费、销售的特点是:单产较高,主要供国内消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生产国一般都要进口原糖;投放于国际贸易市场的甜菜糖数量有限,每年只有 200~300 万吨,贸易区域亦基本限于欧洲范围。

3.咖啡、可可和茶叶合称世界 3 大饮料,生产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除日本和前苏联尚生产一定数量的茶叶以外,主要饮料作物

近乎全部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咖啡的主要产地是拉丁美洲,其中以巴西和哥伦比亚为最多,巴西有“咖啡之国”的美称,其次是非洲,其中以象牙海岸、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等国较多。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也是重要的咖啡生产国。可可主要产于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和西部非洲的加纳、象牙海岸、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等国家。茶叶主要产于亚洲,以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为主,但是,世界上 80%以上的咖啡,70%以上的可可和 40% 以上的茶叶,都是出口输往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 25%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 5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咖啡和可可的消费量还不到全世界的 20%。非常清楚,饮料作物的生产与饮料食品的消费,在地区分布上是严重脱节的。

烟草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喜温需水作物,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中纬度的温带地区,就世界范围言,主要有 4 片产区。最大产区是亚洲,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50%,以中国、印度、土耳其、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为多;北美洲的南部,其中以美国为主,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0%;欧洲的中、南部,主要分布在中欧的波兰与前苏联等,南欧的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南斯拉夫等国家;拉丁美洲亦有一定的产量,巴西、智利、古巴和墨西哥等是主要生产国家。非洲的产量不多,非洲南部地区的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等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烟草的栽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又不大适宜使用机械种植,故在劳动力较便宜的美国南部有可观的生产外,其他发达国家烟草产量均较少。世界烟草种植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要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出口量也大,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50%以上。发达国家的烟草产量不多,但消耗量很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年的烟草进口量要占世界的 70

%左右,仅西欧地区的进口量即占世界的 50%多。如果以国家为单位,世界烟草的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前苏联、土耳其、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希腊等,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年产量达 230 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5%以上。烟草的主要出口国有美国、巴西、土耳其、印度、意大利、津巴布韦、希腊和保加利亚、马拉维等。烟草的主要进口国有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