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世界无形贸易的发展概况

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使全部产品或大部分产品具有商品性质,使整个社会以致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资本主义在创立统一的世界市场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用商品生产来征服一切产品生产,并用廉价商品这一有力武器,摧毁一切闭关自守的自给自足的“城堡”,把大部分产品打进了世界市场。第二步是征服越来越多的劳务领域,并把许多的劳务变成世界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对象。第三步就是征服一个新的劳务领域——科学知识技术领域,把这些脑力劳动产品变成国内市场上乃至世界市场上进行买卖的东西,正象物质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一样,劳务在世界范围内也正经历着国际化和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过程,和物质商品的输出输入一样,劳务商品也有其出口和进口。

在当代,物质产品的世界市场、传统的劳务市场、科学技术知识的世界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和短期资金世界市场的全面发展,给予世界市场机制的发展以空前的活力。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除了传统的商品市场, 如原料、燃料市场、食品市场、各种制成品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外,还形成了许多新商品的世界市场,如电子设备。(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床、化学工艺设备、原子能发电站、原子能原料、自动化仪器及工具、新式飞机、新型武器、新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塑料、合成肥料、农药、农用除莠剂)、机械、汽车的零部件,以及各种配套制成品等。世界市场。这些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增长得特别迅速。新商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世界市场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世界劳务贸易,特别是专利和许可证贸易的发展及其科学技术知识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战后商品贸易与劳务贸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增长迅速的新技术领域。例如,计算机的销售,往往不仅与软件的销售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同劳务合同联系在一起。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由制造业转向劳务经济,劳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更为显著。

国际劳务贸易的发展是在各国劳务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劳务生产部门是除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以外的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总称,人们也习惯称之为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经济史和理论研究均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国的产业结构必将不断地改变,国民经济中心也必将逐步依次的从农业部门

(第一产业)向工业部门(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些先进国家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并步入工业化,不仅运输和公用事业以及为商品生产和销售服务的商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和不动产等服务行业得到扩大和增加,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益明显。随之又要求社会必须提供越来越多的行政、计划、教育和管理人材,因而各级政府部门也迅速膨胀。同时,正如恩格尔定律所总结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家庭用于食品的费用比例开始下降,收入边际增长额首先用来购买耐用消费品(如住房、家用电器、汽车等),然后再用于奢侈品和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因此,第三产业中为个人、家庭服务的行业便兴旺起来,如饭馆、旅社、汽车服务业及各类修理业、旅游、文化娱乐、运动、医疗等。

每一次科学技术大革命必然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产业内部结构的

变化,促进社会经济由农业社会依次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使第三产业兴起、壮大,社会经济劳务化。与此同时,知识、技术和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并占据主导地位。考察最近几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发现,以电子计算机、通迅、机器人、生物工程、宇航等高技术工业发展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为各国的第三产业、经济活动劳务化和世界劳务贸易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领域。

当代劳务贸易的增长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劳务贸易的增长反映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的就业人口逐渐从第一产业部门和第二产业部门转向第三产业部门的总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 60~80 年代,服务业在各部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从 44%上升到 56%,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 31%增加到 42%,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 23%增长到 34%,低收入国家从 14%增加到 15%,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从 25%增加到 35%,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从 28%增加到 39%。其中特别是美国,在本世纪初每 10 名工人中只有 3 名受雇于服务业,7 人从事物质产品

生产,到 1950 年两者比例接近平衡,1968 年每 10 人中有 6 人从事服务业, 如今美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国就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均达 70% 左右。60~80 年代,美国第三产业就业增加率年均 3.2%,而制造业仅为 1

%。发达的第三产业不仅提高了世界各国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人民的收入,而且为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愈益成为各国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各国国民经济劳务化的加强,国际间相互提供的劳务贸易也日益活跃起来。这一趋势有可能改变今后世界经济的重点,即提高航运、旅游、技术贸易、金融、保险,以及海外投资等的比重,以打破过去商品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其次,象第一和第二产业部门一样,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也是越来越专业化,经济部门规模也日趋扩大。专业化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很多服务行业由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劳务经营行业,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只有在国际范围内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因此,许多劳务部门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它们的业务活动也越来越国际化。第三,由于电子技术和人造通迅卫星技术的发展,无论是数字、文字或图片几乎能立即传递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国内为海外设计图纸,经济学家可以利用世界另一半球所储存的信息,资金可以通过电讯从这一国家调拔到另一国家。这些业务活动大大促进了无线电通讯业务,也导致了银行、会计、保险、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劳务贸易的发展。第四,6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势必会引起辅助性劳务(交通运输、银行、保险、贸易等)的增长。第五、新技术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了许多劳务的生产成本,并且它本身有助于某些劳务贸易量(如许可证和专利权等)的增长,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促使运费大幅度下降,这是过去 20 多年间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六,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和贸易自由化也导致了一些传统的辅助性劳务,如运输、保险和银行业务的发展。第七,许多国家的工业化和跨国公司海外活动的增长都促进了工程建筑服务业、咨询服务、交通运输, 许可证和专利权出售等劳务贸易的扩展。第八,70 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对各种劳务项目的需求大量增加也导致了世界劳务贸易的增长。

与商品贸易相比,劳务贸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劳务贸易通过海关无需报关,它的统计各国不同,是通过劳务贸易的单位每年上报统计的。

因此不很精确且统计内容有很大缺陷。因为,与商品贸易相反,劳务贸易只反映经过归纳的流量,很多方面同提供量不一致,这是由于劳务跨越国界时, 不象有形商品那样容易核算,许多国家都未能建立完善的信息搜集系统以便能获得准确的资料;货物和劳务经常无法区别(如旅游支出、建筑服务), 许多劳务在劳务收支平衡表上没有反映,因为它们被合并进了本部门或其他经济部门的出口值里,(如投资中提供规划、咨询、管理、培训服务)。同样,也没有考虑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提供的劳务,包括母公司的专门技术知识。如美国国外子公司销售的劳务是母公司跨国界劳务出口的许多倍。因此, 缺乏统一的计算方法和各种劳务的具体情报,以及不同国家列入劳务的经济活动不一样,其结果使人们对劳务贸易难以分析和定量,在反映劳务贸易的国际收支项下,实际上常常包括所有非贸易性质的经常项目。其次,劳务不能储存,生产和消费都是瞬时完成的,要跨国界服务就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存在”。因此,劳务贸易的自由化牵涉到一个很敏感的“开业权”问题。而对劳动密集型的劳务来说,还牵涉到“劳力流动”问题。不仅如此,“开业权”问题还涉及到外国投资的政策,而“劳力流动”问题又涉及到移民政策。第三,劳务贸易不是通过边境措施,而是通过国家立法和规定来管理的。而且,管理的对象不仅是劳务本身,更主要的是劳务提供者。因此,劳务贸易还涉及到国内劳务立法及国家管理外国投资的主权问题。同时,关贸总协定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在适用劳务贸易时, 也由于涉及到如何对待外国劳务提供者而变得复杂起来。同时,劳务生产和商品生产紧密相连,尤其是生产者服务更是如此。在今天,发达的劳务对商品的有效生产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已变得至关重要。因此,不能单独、孤立地看待和对待劳务贸易,简单地以“比较优势”为标准把各个国家划分为“劳务优势国”和“商品优势国”,依据“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的理论来对待劳务贸易的自由化是片面的。总之,不能把关贸总协定有关货物贸易的原则简单地扩大到劳务贸易领域。第四,劳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在 80 年代中期以来,前者明显快于后者。80 年代世界劳务部门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占到 65%,这足以证明这一部门在世界经济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国所产生的大部分劳务是不参加国际贸易的,但是在国际交易的若干重要领域中,劳务出口日益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每年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额中有 15%以上进入国际贸易,且这一比例在 80 年代以后有稳步增长的趋势。世界劳务贸易出口额在 60~80 年代之间增长了 1 倍, 在 70~80 年代之间增长 5 倍以上,即从 1,081 亿美元增长到 6,498 亿美元,

而目前世界劳务贸易总额已近 10,000 亿美元,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近 10 年来,劳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高达 19.4%,和同期世界商品贸易的停滞乃至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进入 80 年代以后世界商品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 2.2%)。而劳务贸易在发展中,其构成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入劳务的投资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运输业和旅游业等传统的劳务项目所占比重则相对地减少了。

国际劳务贸易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趋势,在各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劳务贸易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应引起各国高度重视。首先, 长期以来劳务生产和劳务贸易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时代,受落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制约,资产阶级古典、庸俗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魁奈、马尔萨斯、萨伊等都一味将劳务经济看作非生产性

活动,认为只有物质产品的生产才是生产性的,这一偏见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过来。对劳务活动的轻视和偏见必然束缚和阻碍各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劳务贸易的进行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当今国际社会,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各种矛盾和竞争,往往表现为科技、生产和贸易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并且,日益集中表现为劳务生产和劳务贸易方面的矛盾和竞争。正日渐深化的美、日、西、欧在科技情报和高技术产品生产、贸易领域内的竞争,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横行都说明了这问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未来,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国际劳务贸易,尤其要加强与金融、保险、情报信息、工程技术、技术专利和旅游等有关的劳务生产和劳务输出。其次, 人们普遍对劳务部门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导致政策上的忽视,加上服务行业内部分散、庞杂等特点,现今各国对劳务生产和贸易的范围规定不一,划类相异,更缺乏科学、系统和详尽的统计资料。对劳务生产和贸易的认识不足及其统计方法上存在问题,大大缩小了劳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量劳务活动未计入劳务生产和贸易中。随着生产社会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出现劳务化,即不仅第三产业和第一、第二产业相分离,而且第三产业内部活动出现知识技术化,特别是物质产品生产活动劳务化。将来知识、信息和技术在物质产品、劳务生产和贸易中将占主要地位,那时物质产品生产和劳务活动将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难以明显划分。对此人们认识、研究有限,研究劳务经济仍是粗线条水平,将有碍各国制订长远、正确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政策。其三,国际劳务贸易在国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进行国际劳务贸易的主要国家,每年都有大量劳务贸易顺差。相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石油输出国)却有很大的劳务贸易逆差。发展中国家在劳务贸易中长期不利的地位得不到改善,必然影响到整个世界劳务贸易的扩大,甚至影响商品贸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加快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它们在国际劳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不过,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根本改变还有赖于本国科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国际劳务贸易中各国的平等合作。由于世界最大劳务贸易国家美国的坚决主张。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的响应,1986 年 9 月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国部长级会议决定,将劳务贸易列入第八轮多边贸易淡判的范围,并希望制订国际劳务贸易准则, 减少各国的劳务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想通过谈判达到国际劳务贸易自由化,保持、加强自己在劳务贸易中的有利地位和顺差,发展中国家长期对本国劳务生产和贸易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对这一轮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持消极、观望,甚至反对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仍处于稚嫩阶段,许多劳务部门属于技术、知识和信息密集行业,所以,与商品贸易相比多数发展中国家更缺乏竞争优势,需要保护。国际劳务贸易的自由放任不仅会扼杀弱小国家的第三产业,恶化劳务贸易条件,而且由于跨国银行、公司对金融、运输、通迅等行业的控制会使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受到影响和侵犯。当然,国际劳务贸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的加强使国际社会制订有关贸易准则,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由化是难免的,也是必需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加快努力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在国际劳务贸易中的地位的同时,应据理力争,以求在照顾现实情况的前提下与发达国家达成某些公正、合理的国际劳务贸易准则。其四,国际劳务贸

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障碍。实际上,国际劳务贸易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国家财政干预和特殊障碍的阻碍。经济合作组织,关贸总协定和美国贸易代表把一些贸易障碍作了汇编,它反映了所有欧洲国家都阻止外国劳务供应者进入本国市场。而在批准开业方面,几乎所有国家都歧视外国银行;跨国界的保险劳务贸易几乎完全要受到政府的干预,对国际间信息传递和数据加工劳务的供应者存在的障碍最多,此外,有些劳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方式和范围也受到限制,在使用国际公司名称和建立联合企业方面也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