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经济特区是由于世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尽管经济特区的内容和形式上千差万别,但共同点是十分鲜明的,即为加强本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在经济上起“外引内联”的作用。因而,这些地区的根本特征是其外向性质,从经济类型上说,就是外向型经济。具体反映:

  1. 由于经济特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面向外资,给外资以种种优惠, 使外资企业在区内可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出口竞争能力,获得预期的利润,因而,各种优惠条件实质上是对外商获利的一种保证。经济特区对外资提供的优惠待遇是全面的,因为单在某一方面对外资企业提供优惠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提高产品出口竞争能力的需要的,它所提供的优惠应是配套的,为外资提供一个优越的经济环境,所规定的条件应远远超出其他工业区和其他引进外资形式所给予外商的优惠。所以,特区对外资本说是一种保税加工区。在外商获利增加、生产扩大的同时,设区国也获得了更多的外汇收入。

  2. 经济特区承担着扩大出口的义务,因此经济特区的全部产品、至少是大部分产品必须提供出口,这也是经济特区设置的目的决定的;由于经济特区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区目前绝大部分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的,这符合经济特区对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原则。

  3. 经济特区准许有外资完全控股企业,这也是经济特区同其他工业区和技术引进措施的突出不同点。在经济特区内不一定坚持外资必须与民族资本合营的原则,因为,为了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经济特区需要一揽子引进包括资本、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甚至国际市场的销售能力,利用外资企业现成的销售网络,打破本国不能开辟国际市场的僵局。事实上, 这也是设立经济特区成败的关键所在。

特区上述特征说明,各类经济特区与世界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没有已经形成的世界经济、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就不会有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而经济特区的出现进一步活跃了世界经济,如在增加就业、扩大出口、促进一些地区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经济特区又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国际资本的流向,特别是世界出口加工区既是发达国家剩余资本的投资市场,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既然经济特区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同时与世界经济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在世界经济波动时,经济特区难免会受到这种波动的影响,而且影响的程度一般是比较深远的。世界经济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经济波动最终体现在资金难于获得、原材料不足、能源短缺、贸易量下降、交通萎缩等方面,在这些冲击面前,欲维持经济特区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应的对策, 以克服这些冲击带来的困难。而各类特区抗冲击的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概括地说,经济构成越高、功能越复杂的特区,其抗冲击的能力越强;反之,抗冲击的能力就弱。在经济特区中,科学工业园区由于其区内技术构成水平高, 功能复杂,而成为各类特区中抗击世界经济波动能力最强的一种;相反,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由于功能单一,而极易受到经济波动冲击的影响。80 年代

世界各国蓬勃发展的科学工业园区,正是各国为抗击经济波动对特区的冲击而采取的相应对策。

纵观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经济特区对各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综合型和科技型特区的出现,对当今世界经济和尖端科技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世界经济特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因国际环境的恶化和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一蹶不振;有的因选址不当或政策不完善,至今效果不佳。这类问题出现多在发展中国家,这与有些发展中国家政策不稳定,经济欠发达、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在改革发展中经验不足等因素有关。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前进,经济特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开发形式仍将存在和发展,并进行调整。

从横向看,今后设区国将更加广泛,既有大国,也有小国;既有穷国, 也有富国;既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也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从纵向看,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特区各种形式仍将并存发展,从不同角度来发挥作用,既有综合性特区,又有专业性特区;既有几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特区,又有几十公顷的微型特区。同时,各种特区工商兼营,互相融合的趋势将继续加强。

目前各国都力图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使特区的规模、结构、层次有更大的发展,获取更多的利益。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将继续利用本国的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而经济特区的层次将向高级方向发展,其中自由贸易区和科学工业园区将是发达国家主要的特区模式。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适应世界经济波动和国家与地区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将对他们传统的出口加工区进行调整、改组和升级,兴建科学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允许区内高级技术产品内销,对外资很有吸引力,这对于初步涉足高技术领域开发,并希望早出成效,尽快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条重要的战略与策略原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区将向多层次、多功能和多种类型方向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特区历史、运营成效等相差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层次,各种特色的经济特区群。如果包括亚洲“四小龙”,其基本格局是:第一层次的科学工业园区;第二层次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台湾等准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升级转向过程的出口加工区如马来西亚等;第三层次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重点的出口加工区。这种多层次的经济特区并存的局面,今后会继续存在。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发展中国家分工合作的加强, 经济特区也会随之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从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是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上述各层次的经济特区将在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间进行转移;二是某些发展中国家也将进行海外投资,三是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双边与多边合办的经济特区。此外,发展中国家为了克服在未来岁月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也有可能创造出一些新的模式和方法。但在近期,出口加工区仍将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和最普遍被采纳的一种经济特区类型,并将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前景。尽管在促进技术升级和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的道路上是不平坦的,各出口加工区在吸引外资方面也会有竞争,然而, 各个发展中国家都将根据世界市场现状及本国工业化的要求,采取一个合理的调整政策。目前,大多数出口加工区将处于改造旧技术和立意创新相结合的调整产业结构阶段,并将逐步地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智力密

集型的科学工业园区型方向发展。

纵观当今世界形势,世界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将在克服贸易保护主义及其他重重障碍中迂回曲折地、缓慢地发展。其中,亚太地区的经济特区的发展随着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将走在世界经济特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