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圩之日——三月三

三月三,是我国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的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月三”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壮族、侗族、瑶族,海南的黎族,浙江丽水的畲族,贵族的布依族、苗族等地。

这些地区皆以“三月三”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且节日活动十分丰富。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的节日活动规模盛大且热闹非凡,主要以恋爱为主题,有对歌、拜神祭祖等节俗活动。

壮族歌圩节传说和节日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歌圩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这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初三最为隆重。

在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

据说,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出现的歌仙。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

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

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

在歌圩节的这一天,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壮族人们会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专门接待外村歌手。家家户户还会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在歌圩节期间,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三月三必不可缺的食品。

顾名思义,五色糯米饭就是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即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和白色。红、黄、紫、黑这四种颜色分别是用红蓝草、黄花、紫蕃藤和枫叶来染色。

糯米要在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浸泡,直到第二天清晨女主人把它放入锅里蒸。每户人家中都会有一套专门用来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工具:一个平底锅,几根木棒,一个圆形的竹编镂空板和一个盆子。

首先,在平底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再放入搭架的木棒,把镂空板平放在木架上,最后把装好糯米的盆子放在镂空板上盖上锅盖就可以起火蒸了。

不过,糯米在盆子里放的位置是有讲究的。没经过染色的白糯米放在最底层,黑色的放在最上层,其他三种可随意些摆放。这五色糯米饭就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留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在节日期间,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在节日这天,如果家里养猪的还会自己宰杀一头猪,以及预先养好的鸡鸭,因为节日里有请客的习俗。主人会把做好的糯米饭装进一个个食品袋里,一起放进去的还有半只鸡或者半斤肉,这是用来送给来家里的客人的。

节日当天,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可以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两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赛歌者的食宿一般都是附近的群众提供。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千米的男女青年都会来参加,届时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互定终身,互赠信物。在对歌的同时,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它同时也是壮族人喜结良缘的方式。

在歌圩节夜幕降临之后,村里未婚的男女就会迫不及待地会到寨子外去对山歌,唱着山歌找心上人。阿哥唱来阿妹对,如果在歌来歌往中姑娘家看上了小伙子,就把花绣球抛给对方。

花绣球是壮族极具特色手的丝织工艺品,是姑娘给男子的定情信物。假如小伙子也看中对方,第二天便可以以绣球为证上姑娘家提亲了。一段姻缘就这样在山歌中促成了。

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也可另作分组。

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可以是情歌,也可以是闲聊,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

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中途是不能停止的。实力相当的双方通常要对上几天几夜。所以三月三及其后几天里听到夜半歌声也是常有的事。

在节日期间,壮族人民除了对歌和抛绣球,还会集体举行一些活动,如踩高跷、30人板鞋比赛、抛绣球和千人竹竿阵。

当然,这里的抛绣球与前面提到的抛绣球是有所不同的,这里的抛绣球是纯娱乐的活动。在空地上架起一个圆圈,高度为三米,在一定距离外将绣球抛过圆圈。

壮族的歌圩节一般要持续两三天,它是民间贸易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旁注]

刘三姐 是壮族民间传说的人物。她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关于她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一说她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那里至今还有她故居的遗址,另一说她的故乡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罗城,至今还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

歌圩 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

碰彩蛋 彩蛋就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这是壮族男女青年在歌圩中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们手中的彩蛋,如果姑娘不愿意和对方交往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姑娘对对方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花绣球 是壮族姑娘在节前赶制的,制作手工很精巧。12花瓣连接成一个圆球形,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绣球内装豆栗或棉籽。球的底部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以此象征纯洁的爱情。

踩高跷 壮族的踩高跷比赛需要一段50米长的大道,参赛者踩着高跷在大道上比赛跑速度。比赛是分组进行的,两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同一组的两人分别在大道的两端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在起跑线的一方开始奔跑,跑完50米后由另一个队员接替跑回起跑线的一端,完成时间最短的一组获胜。

千人竹竿阵 其实是壮族的一种民族舞蹈竹竿舞。能歌善舞的壮族人们利用家乡常见的竹子创造了这种趣味十足的舞蹈。千人竹竿舞是可容纳千人同跳的大型竹竿舞。开场由1000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年轻壮族姑娘一起跳,之后看热闹的大伙都可以进去跳。

[阅读链接]

在歌圩节这天,壮族人请客一般是请晚餐,客人来到主人家首先要吃一碗五色糯米饭。而在晚饭正式开始之前主人家要进行一个家庭祖先的祭祀仪式。祭祀通常由女性,也就是家中的奶奶或妈妈来完成。

祭祀用品主要有:三碗糯米饭、一碗熟肉、一碗糯米酒、几个水果、一些糖果、三个汤勺和三炷香。

祭祀一般在自家的正门门口进行,点燃了香后就插在祭祀的地方。其他的东西用个米筛装着放在地上。这之后分别用三个汤勺舀满酒依次摆开,汤勺的柄要一致朝东的方向。

这时,家庭的成员跟在奶奶或妈妈后面合起双手拜一拜,然后把汤勺里的酒倒回碗中。如此重复三次,第三次时将汤勺里的酒倒掉。这样,祭祀就算结束了,收拾好东西便可以邀请客人入座开饭了。

吃饭时,一般相同辈分坐同一桌。愉快的晚饭结束后,主人必会送上一袋已准备好的五色糯米饭给将要离开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