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山节的传说和习俗
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北、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东南部的苗族地区。
由于苗族住地不同,服饰有差异,因此,苗族过花山节的日期也不一致,节日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农历六月,有的在农历八月。
“踩花山”最初是为了祭祀苗族的祖先蚩尤,后来的活动内容又添加了花山祭杆仪式、爬花竿、芦笙歌舞、斗牛、武术表演等。节日期间,盛装的苗族男女打着五彩缤纷的花伞对唱情歌,热闹非凡。
关于踩花山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在白云深处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有个桃花寨,寨里有个美丽的桃花姑娘。她聪明、勤劳,十分善良。对老人像对自己的爹娘,对朋友就像对自己的亲姐妹一样。
她身前身后总簇拥一大群人,不少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桃花姑娘却只愿嫁给一个忠厚老实,天天只会打猎、种地、吹笙的老憨哥。
一天,桃花姑娘被人抢走,憨哥得知,立即取下腰上的弯刀,把面前一棵棕树砍倒,发誓要找到桃花姑娘,杀死仇人。
乡亲们很同情他,纷纷拿出钱粮资助老憨哥。于是他带上盘缠、弯刀、弓箭和桃花用他过去猎来的禽毛兽皮缝制的百鸟衣,离开了家乡。
原来,抢走桃花姑娘的是远方的一个恶霸。但是不管他怎样威逼,桃花就是不肯屈从。眼看一年一度的大年到来了,街上非常热闹。
忽然家人来告诉恶霸。街上来了一个身穿百鸟衣会吹六管芦笙的人,他不仅衣着新奇,而且笙歌动人。恶霸听了连忙讨好地请桃花去听芦笙。
桃花听说百鸟衣,知道憨哥来了,顿时喜笑颜开,立即到大街上去看热闹。
憨哥边吹笙,边跳着,突然看到一伙穿着漂亮的人吆喝着闯过来,偏头一看,又喜又气愤。喜的是终于看到了桃花,气的是在桃花身后竟站着一个恶霸。
憨哥从羽衣下取出弩弓,转身一箭朝恶霸射去,不偏不倚正中恶霸的右眼,恶霸一声惨叫,昏倒在地。憨哥很快又拿出弯刀,左砍右劈,打散了家奴,抱起桃花,飞身上马,像一阵风似的走了。
憨哥和桃花回到桃花山,乡亲们一片欢腾,抬出米酒,吹起芦笙,围着憨哥和桃花又是唱又是跳,直至太阳西斜,憨哥和桃花才告别乡亲,一齐上马奔逃远方。
从此以后,桃花山的人再没见过他们。但每年正月初三,苗族人就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憨哥和桃花跳舞唱歌的地方,吹笙、唱歌、跳舞、饮酒、耍刀、赛马、射箭。天长日久就形成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前一天,先由德高望重的老人选择一个象征“吉祥”的开阔地作为“跳场坪”,并竖起花竿,整理好周围的环境,为青年男女踩花山做好准备。
花山节当天,跳场坪上张灯结彩、红旗飘扬、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青年们从四乡八寨向跳场坪涌来。
身着对襟短衣,头缠青色长巾,腰束布带的男子和身着镶有花边图案或挑花服装,佩带银质耳环、手钏、戒指和项链等首饰的姑娘,围绕花竿,伴随芦笙、唢呐、胡琴等民族乐器的拍节围着花竿歌舞。
在歌舞中,小伙子发现意中人,就迅速解下腰间横背的雨伞,向姑娘撑去。女方中意就半推半依的许诺。如果不喜欢,就立即绕到姑娘圈子里躲避。若是男女双方中意,就在伞下倾吐衷情,并用对歌的形式了解对方情况。
同时,在这一天,青壮年男子还要按苗族的传统习惯,举行爬杆比赛,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美酒奖给他。
此外,苗族有的地方还要举行赛马、射箭及续麻针比赛等活动。老年人则趁机拜访亲友,互相谈心,活动直至深夜才结束。
[旁注]
蚩尤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同时,他也是我国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帝和黄帝同时。
盘缠 是现在所说的路费。我国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钱币穿成串再吊起来。人们在出远门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
手钏 也称手镯。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环形饰品。按结构,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形圆环,以玉石材料为多;二是有端口或数个链片,以金属材料居多。按制作材料,可分为金手镯、银手镯、玉手镯、镶宝石手镯等。
[阅读链接]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的苗族,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过“花山节”。
传说,古时苗族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在六月初六这天,苗族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祖先看。
祖先的话刚说完,天上便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
从此后,滇东北和滇南一带的苗族在每年六月初六,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