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开斋节的传说和习俗
东乡族是我国10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伊斯兰教已经渗透到东乡族人民社会生活和节庆习俗的各个方面。
开斋节,或称“尔德节”,东乡语叫“阿也”,节期3天。
关于东乡族开斋节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就在麦加地区的贵族们争相追逐财势,纨绔子弟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时候,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却经常远离城市到麦加的希拉山洞去参悟,冥想造物之无穷的奥妙和人间的奇闻异象,苦苦寻求真理。
希拉山洞是一个较大的山洞,那里异常寂静,几乎与世隔绝。穆罕默德有时数十天不出山洞。
在穆罕默德40岁那年的一天,他又来到希拉山洞。他怀着对真主的虔诚信仰日夜静坐,苦思冥想,他祈祷真主为他指出一条正路。
莱麦丹月,也就是伊斯兰教历九月末的一个夜晚,正当他昏然沉睡时,忽然听到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再三地让他以真主的名义诵读。这声音是真主派天使吉卜利勒给至圣穆罕默德的第一次启示。
自此之后,穆罕默德以更虔诚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继续在希拉山洞内冥思参悟。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受到第二次启示。
一天夜间,他在希拉山洞冥想,突然听见一个宏大的声音:“披大衣的人哪,起来去警告世人吧!”
这声音久久在山洞内回荡。这明明是真主在命令他承担起宣传伊斯兰教的使命。他不能再等待了。
第二天,穆罕默德走出山洞,便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传教活动中,要求崇拜安拉,按时礼拜,交纳天课和对穷人施舍,有条件者要朝觐天房,还要求封斋。
伊斯兰教教历9月是戒斋的月份,9月因此被称之为斋月。斋月中,穆斯林白天不饮不食,不准说污言秽语,夜间饮食,称为“封斋”。
每天后半夜三四点时沐浴进食,听到清真寺的“邦克”声后停止进食,一律封斋,直到日落前不得进一粒米、一滴水,克制一切私心杂念,日落后,才能开斋用餐。
斋月接近尾声时,人们要粉刷房屋,打扫庭院及街巷、厕所,理发洗澡,并把清真寺装饰一新。同时赶制节日服装,准备节日食品。
家庭主妇们开始忙碌了,采购肉、油、面、蜂蜜、鸡蛋、白糖等食品,炸油香、搓撒子、做姜片、炸鸡蛋馃馃,准备过开斋节。
当一弯新月再次挂上天幕,东乡各处的清真寺里传出阵阵悦耳的“色俩”声,意味着斋月结束,开斋节到了。
节日清晨,大街上挂满了“热烈庆祝开斋节”、“欢度开斋节”的彩色条幅。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新衣或洁净服装,聚集在清真寺会礼。
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或各家各户上墓地念经祈祷,悼念亡人。然后,在绣有阿拉伯经文的绿旗带领下,集体前往早已选定的开阔地,举行盛大聚礼,也叫“出荒郊”。
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齐整地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方向跪拜,聆听阿訇讲解斋月的尊贵、封斋的意义和聚礼的神圣。
之后,人们前往各亲友及邻里家互道问安,互赠油香、馓子、油餜等,表示拜节祝贺。这一天,富裕的东乡族穆斯林,要交付一定数额的开斋捐,施赏于贫困的穆斯林。
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女婿要在节日后的一两天带上礼品前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节期举行婚礼。
[旁注]
东乡语 是我国东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使用地区包括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县和霍城县。东乡语有大量汉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借词。
麦加 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拥有克尔白和禁寺。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圣地,部分宗教圣地非穆斯林不得进入。位于沙特阿拉伯西边。是穆斯林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
天房 阿拉伯语意为“方形房屋”。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圣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为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又称“天房”。原为始建于公元前18世纪的宗教建筑物。穆罕默德清除其偶像作为伊斯兰教礼拜处。后多次重修。天房大门高于地面约2米。大门对面的墙上有两个标记,表明穆罕默德曾在该处做礼拜。
穆斯林 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安拉的人。这是伊斯兰一词的主动分词。一般提到的穆斯林都是泛指伊斯兰教徒。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穆斯林世界,可以指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或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游坟 即谒墓,俗称“走坟”、“上坟”。是穆斯林纪念亡人、寄托哀思、参悟自省的一种形式,是伊斯兰教宗教礼俗。穆斯林纪念亡人的一种仪式。我国穆斯林大多在聚礼、会礼之后,或在亡人生辰、亡故日期,个人或集体请阿旬前往墓地游坟念经,以尽“搭救”之诚。
[阅读链接]
对于东乡族的穆斯林来说,斋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月份。根据圣训,在这个月中,真主对他仆民的仁慈大门打开了,这是真主为世上穆民选定的尊贵月份。
穆罕默德命令信士们为真主守斋戒,行善功,接受考验,领取善报。因此,在斋月中斋戒,也就成了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之一。
圣训所命令和倡导的斋戒就是放弃和克制。是为了崇拜真主安拉而克制原本合法的食欲和性欲。斋月期间,凡穆斯林信徒,除产妇、病人、出门人以及年龄在12岁以下的男孩,9岁以下女童外,一律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