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节日——开斋节
开斋节,也称肉孜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回民则称为“小尔德”。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东乡、维吾尔族、哈萨克、塔塔尔、撒拉、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
我国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都是在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的。
回族开斋节期间的习俗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节日。
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钱。从此以后,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
回历每年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
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决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
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民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九月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面向西方,翘首寻觅月牙儿,称为望月。如果看见月牙儿,就叫见月,那么这天晚上就要进入斋月了。
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阿訇报告,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
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绝大多数回族群众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不论入斋和开斋的时间—样不一样,封斋都要够一个月。
入了斋月,男满12周岁,女满9周岁以上的回民,都要封斋,也叫把封斋或闭斋。理智不清的、小孩儿、老弱有病的以及妇女月经期和产期都不封斋。
在入斋的当晚16时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站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劳,走街串巷,挨门逐户地敲打,催醒入睡的人赶忙起来,洗手、洗脸、漱口,做封斋饭。
这一个月,回民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备有白米、白面、羊肉、油茶、白糖、茶叶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盛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
不许在斋戒的期间,大量过分地漱口,更不许口噙水果、糖之类的食物。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坚决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
若有人为了滋补、壮阳、麻醉等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在斋戒期间行房事等都算是破斋,这一天斋也就无效了。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然后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回民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
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回民很重视的“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高贵之意。
回民认为,在这一夜,真主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
因此,在这一夜,回民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
吃完饭,可以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民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吐尔”钱,即交纳课税。回民认为,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菲吐尔钱,便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有的甚至认为是白封了一月斋。因此,回民一般都愿意履行这种义务。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在开斋节前夕,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民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要过3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成年回民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
回民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早晨8时以后,回民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莱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此外,有许多回族青年还会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旁注]
回历 也称伊斯兰教历法,是阴历的一种。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在我国也被广泛使用,主要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全国穆斯林集聚的地方。伊斯兰教历以月亮圆缺一周为一月,月亮圆缺12周为一年。
阿訇 是波斯语,意为老师或学者。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一般分为“开学阿訇和散班阿訇”两种,前者亦称为正任阿訇。后者是指只具备阿訇职称,而未被聘请为正任阿訇的穆斯林。阿訇是经数年伊斯兰教育与培训,通熟《古兰经》与圣训,精通伊斯兰的种种法律与法规。
封斋 又称斋戒、把斋,伊斯兰教的五大宗教功课之一。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每一位成年健康的穆斯林在这个月里,必须履行斋戒的义务。在斋月期间,穆斯林从黎明开始到日落进行封斋,即:不吃不喝、不行房事等。直到太阳西沉,才可进食。
盖碗茶 包括茶碗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回族的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要在吃饭前给客人上茶。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我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共有114章,6236节,为了在斋月诵读方便分为30本,故在我国民间俗称“三十本古尔阿尼”。
大净 是伊斯兰教净礼之一。在开始洗大净时,必须要举意洗大净,举意是指内心确定即将要做的某一件事。我国穆斯林洗大净的传统用具是水壶和吊罐,一般先用水壶洗小净,然后将盛满水的吊罐罐底木塞拔掉,以冲洗全身。
拜毡 也称为礼拜毯、扎伊尔,是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它是穆斯林宗教用品。伊斯兰教法规定,礼拜的条件必须水净、衣净、地方净。因此,穆斯林礼拜时必备此毯。亦称礼拜垫,简称拜垫,不做它用。清真寺大殿内一般铺长条的礼拜毯,多为毛毡、棉毯,也有羊皮的。
克尔白 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圣地,所有信徒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必须面对它的方向祈祷,而且伊斯兰教的五功包括了朝觐,也就是到麦加去朝拜。克尔白是一座立方体的石造建筑,由麦加附近山区的花岗石为材料,建立在约25厘米高的大理石平台上。
[阅读链接]
进入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我国回民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各种文娱活动。
如辽宁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省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掰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