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尝新节的节日习俗

景颇族的尝新节又称新米节,是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之时。

在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做客。

第二天,全寨的男女老少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和瓜果甜食迎接来客。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

这时,妇女和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

其间,袅袅的炊烟中伴以姑娘们穿梭忙碌的身影,村民们的欢歌笑语一阵高过一阵,小孩子们嬉笑喧闹着跑前跑后。一年一度吃新米、尝新谷的新米节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

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宴饮开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祷仪式。他在屋前空地上搁置一尊祭台,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鱼、干老鼠排好祈祷。

由董萨带领众人在祭台前跪下,向鬼神表白心愿,虔诚地感谢鬼神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景颇人的保佑,祈求鬼神继续带给他们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

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人学会种谷以后,使得他们的食物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以谷物作为主食,不仅比木薯、凉薯之类香甜可口,而且还可以酿酒,使得彪悍勇猛的景颇人欣喜异常。

可是天有不测,正当大家把谷子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而广为种植的时候,忽有一日谷魂上天去了。这下,地里的谷子长得稀稀拉拉,收成锐减,使景颇人陷入饥荒之中。

这时,景颇人家家养的狗都像是懂得主人的心思,昼夜朝天吠叫,终日不止,想要把谷魂唤回大地。终于,谷魂在天上念其心诚,又重返人间,从此,景颇人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丰年。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新米节这天,为了感谢狗的帮助,景颇人在吃新米前都要用新米饭敬狗,就是平时,各家也舍得用米饭喂狗。

其次才是牛,以奖励水牛终年辛劳;然后才给寨子里的老人吃,以示景颇人敬老的传统;最后,董萨把食物分给众人,大家开始品尝新谷,共同进餐,使新米节的庆祝活动进入高潮。

席间气氛非常热烈,人们一边饮酒谈笑,品评美味,一面互相交流各自的种谷经验,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

景颇族的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当意兴阑珊之时,各家各户慢慢散去,着手准备农历九十月份的秋收。

[旁注]

粑粑 也称叫饵块,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食物,也是大理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董萨 是景颇族原始宗教的祭师,也是景颇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继承者。董萨除了主持部落、村社的祭祀外,还兼为社会成员驱鬼医病,因此又是巫师。董萨分为斋瓦、大董萨、小董萨3个等级。“斋瓦”是巫师中地位最高的,他对本民族的历史、典故、诗歌等文化知识有较深的了解,社会知识丰富。

木薯 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其块根可食,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木薯是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它在饲料生产,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凉薯 也称豆薯、沙葛、土瓜,地瓜,地萝卜,属豆科豆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豆薯的块根肥大,肉洁白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质,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生食,也可熟食,味道都很不错。老熟块根中淀粉含量较高,可提制淀粉。

[阅读链接]

在景颇族的部分村寨里,新米节是全寨先集体祭祀,然后各家再办。

穿着新装的老年妇女们,将盛满新谷的竹篮四周插满鲜花、玉米、高粱等,再把篮子背到山官或寨头家,新谷用锅炒后由年轻妇女舂成米,再拌以姜末煮成饭。

男子则捕来鱼等做菜。饭菜准备就绪后,请董萨主持祭祀仪式,念祭词,祈求保佑全寨平安无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后,参加的村民每人分得一小包新米。还以新米饭祭狗,以示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