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悠悠家乡情

湖南,自古称为清浥之地,芙蓉之国,峰秀雁回之境,水碧沙明之乡。它位于我国的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湖南境内有明媚秀美的平原,有延绵起伏的丘陵,有巍峨绮丽的山区,湘、资、沅、沣四水汇注八百里洞庭,流入长江。真是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韶山冲,是一个又狭又长的谷地,坐落在湖南省湘潭县西边的昭山下面, 四面都是郁郁葱葱的高山。从很远的年代起,这个风景优美的冲里就住着勤劳、质朴的农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一代接着一代地建设着这个美丽的山村,创造着他们的生活。[2]

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面,这里的农民和全国各地的农民一样,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过着艰苦悲酸的日子。到了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下,这里农民的生活就更是苦不堪言,几乎到了不能生存下去的境地。

1893 年 12 月 26 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就诞生在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里。

离开湘潭韶山冲不远,大约 15 公里处,有个地名叫石子冲的村庄,属湖南省宁乡县。这个村庄同样是一个贫穷的山乡村落。这儿的老百姓同样过着和韶山冲一样的受剥削、受压迫的生活。

1897 年 3 月 12 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日),周世钊就诞生在石子冲的一个农民家里。

毛泽东和周世钊的童年,就在湖南的韶山冲与石子冲这两个穷苦的村子里,过着勤俭、简朴、艰苦的农家生活。

毛泽东在 20 世纪 10 年代初离开韶山,以后就很少在故乡生活了。1927 年 1 月,他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1959 年毛泽东又回到了韶山, 写出了壮丽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七律 到韶山

1959 年 6 月

1959 年 6 月 25 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 32 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寂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 1959 年 6 月 25 日至 27 日重返韶山后,对故乡 32 年斗争的概括,也是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的概括。

周世钊在 20 世纪初离开石子冲后,也很少在故乡生活了。1969 年 5 月, 周世钊回到宁乡石子冲。怀念、热爱故乡的情思凝结在他当时写就的三首诗词中。即:《江城子·赴宁乡》、《鹧鸪天·农村即事》和《七律·离乡》。

江城子 赴宁乡

1969 年

轻车熟路向宁乡,野苍苍,水泱泱。百里平畴绿波◻新秧。遍地英雄多干劲,冲薄雾,浴初阳。故园变化不寻常,旧芜荒,溢芬芳。人变精神地也换新装。老少逢迎相告语,身健好,岁丰穰。

鹧鸪天 农村即事

1969 年

云散烟空宿雨收,山村景色更清柔。方扩水暖睛嬉鸭,曲岸风凉晚放牛。穿草径,过茅沟,砍声阵阵笑声稠。收工结伴同归晚, 月上林梢挂玉钩。

七律 离乡

1969 年

欲留还去久逡巡,少长相携为送行。鸣鸟声声如惜别,飞花点点似随人。家门后起勤劳好,闾里前瞻气象新。投老还乡多慰意, 不辞来往历风坐。

1966 年 6 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刚刚发动,毛泽东最后一次来到韶山,住在著名的滴水洞高级宾馆。

在 1959 年 6 月 26 日下午,毛泽东游罢韶山水库,对周围的随员说,我过几年,摆脱了政务,能到这里度晚年也是很好的。随员们心领神会,于是盖起了这座高级宾馆。

滴水洞宾馆,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记下了历史的一页。遗憾的是,它没有为毛泽东安度晚年贡献寓所。如果,真能兑现初衷,毛泽东真能约二三友好来此安度晚年。周世钊也常来常往,念诗诵词,那么,他们的晚年将会更长,将会幸福、愉快。中国的形势又将如何呢?

1966 年,毛泽东已经 73 岁高龄,又一次来到韶山领略家乡的山山水水。

在 6 月的一天,毛泽东再次在韶山水库游泳。水库中是冰冷的山泉水,但他在水中舒展自如。离开滴水洞的那天,随员们已经准备好一切,请他上车。毛泽东刚走到停车场,突然间,又返回宾馆,并说,我还要回去坐一会。他在宾馆大厅静坐了约半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告别故乡。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韶山了,想不到竟是对故乡的诀别。

同样,周世钊最后一次来到宁乡也是留连忘返。那是 1976 年的春天,历时十年,比八年抗战还长两年的文化大革命行将结束。其时,周世钊病势甚重,先在北京医院住院,接着于 1976 年 1 月转入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他的病是不宜外出的,医生、亲友都劝阻他的宁乡之行。可是,他却坚持要去宁乡,向医院告假三天,到了宁乡,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使他眷恋、伤感。他的童心泛现,经常泪流满面,赤子来探望他的家乡、他的父母之墓。

从解放到毛泽东、周世钊逝世的 27 年间,毛于 1959 年重返故乡,周于

其 10 年后的 1969 年重返故乡,他们两人都写下了诗篇。

同样,在 7 年之后,毛泽东于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初起)最后一次到了韶山冲。周世钊于其 10 年后的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的末尾)最后一次到了石子冲。两人都未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