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卷入辛亥革命的风暴

辛亥革命从武昌爆发的消息传到湖南后,毛泽东心里非常兴奋和激动。他想,革命就要打仗,当兵是最实际的革命行动。他决定退出湘乡驻省中学, 前往武昌投革命军当兵,走上革命的最前线。正当他约好同伴,准备启程的时候,湖南的革命党人和新军合作,赶走了抚台,宣布独立,并且发出招收新兵,支援武汉战事的通告。他很高兴地取消了远走武昌的计划,就在长沙报名入伍,当上了革命军〔2〕。

这一年,毛泽东刚刚 18 岁,身体还比较单薄。他迫切地想学好打仗的本领,也迫切地想把身体锻炼好,所以他下操很认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把当时军队里的一套基本训练搞得很熟,做军中勤务也成了习惯。

新兵每月饷银七元,毛泽东除付伙食费外,就把剩余下来的钱买书、订报。他抓紧时间学习,一刻也不肯放松。尤其是他对研究时事的兴趣比过去更加浓厚。

后来,建立了中华民国,新兵不要开赴前线打仗了,毛泽东就队新兵连退出,考入湖南第一中学。

1911 年上半年,周世钊所在的玉潭高小,全校师主都遵照满清规定结辫子拖在脑后。暑假前夕,周世钊受革命党人宣传影响,与同学数人同时剪掉辫子。暑假回家,乡人都视为怪异。辛亥革命爆发后,周世钊兴奋之余,仿骆宾王《讨武曌檄》写了一篇《讨满清檄文》,教师看了,认为模仿还有几分相似。

1911 年的 10 月 20 日,湖南驱逐了满清巡抚,宣告独立,同时招募新军和学生军,准备支援武汉。玉潭高小在这种形势下,师生都感到十分兴奋, 纷纷作革命讨论和宣传,再也无心上课。

周世钊趁着学校停课,想到长沙看看,特别想参加学生军。同班同学张益三也想到长沙去,于是两人结伴同行。到长沙后,寄住宁乡中学张的族兄张先湘处。

当时的长沙市容虽不整洁,但比宁乡热闹多了。周世钊第一次来到长沙, 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他和张益三花了两天工夫,走遍了八角亭、坡子街、青石街几条商业繁荣的街道。找到学生军驻扎的地方,要求报名参加,负责人认为周世钊年龄太小,不能接收。周世钊只得放弃参军的打算,又回到宁乡。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它推翻了清工朝在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历史都有重大意义。毛泽东与周世钊,年十五六而有志于救国,毅然卷入了辛亥革命的风暴中,接受了革命斗争的洗礼,在少年的心灵上深深刻画着“国家”、“民族”、“斗争”、“革命”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