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统一联台作战计划第 5 号

(SIOP—5)

在一次核攻击事件中,难道总统只能有一种选择,即下令大规模灭绝敌方的平民,而明知这将导致美国的民众将遭受到敌人大规模屠杀?①

——理查德·尼克松1970 年 2 月 18 日,当选刚刚一年多的尼克松总统在致国会的报告中提

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一次核攻击事件中,难道总统只能有一种选择,即下令大规模消灭敌方平民,而明知接踵而至的将是美国民众被大量屠杀这样一种现实?”难道总统应该面临这样一种困境:“或是屈辱或是大屠杀,或是投降或是随灾难的后果?”在尼克松总统的指示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参联会开始着手审查美国的核战略和制订新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

(一)进行有选择的核打击

60 年代,美国的核力量运用政策存在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核威慑战略在北约盟国中的可信度降低。虽然麦克纳马拉反复声明,美国在必要时将根据灵活反应战略使用核武器来保卫北约盟国,但由于此战略所设想的核大战战局,不能不使北约盟国怀疑美国首先使用核武器来对付苏常规进攻的决心。难道美国真会为保卫欧洲而毁灭自己吗?

第二,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3 号)仍然比较僵硬。根据 1970 年美苏核武库的规模,即使美只实施打击苏军事目标的方案,其毁伤程度也是极为惊人的。按照 SIOP—63 中的最低一案,只集中打击苏联核力量,美国也需一下子发射数百个核弹头,并且肯定要杀伤几百万苏公民,从而必然引起苏相应的报复。所以确保摧毁战略无法回答下述问题:如果威慑失败,苏对美发动了有限规模核攻击,或在欧洲战场上北约盟国的常规防御失败,升级至使用战术核武器仍不管用,美国战略核力量该如何使用?麦克纳马拉在 1968

年 1 月致总统备忘录中承认:“如果战争以非全力以赴的方式开始,我们将希望实施有控制的和精心使用核武器的计划,以取得尽可能好的结局。缺少此类计划是我们当今最主要的弱点之一。”

第三,苏联积极扩充进攻性核力量和发展战略防御系统,使美确保摧毁能力受到威胁。60 年代中期,麦克纳马拉在制定核战略时曾估计苏联在建立了可靠的第二次打击力量之后,也就是在同样拥有了确保摧毁能力之后,会主动放慢核军备建设速度。但到 1970 年,事实证明他错了。那一年苏联洲际导弹数量(1300 枚)超过了美国(1054 枚),到 1972 年苏联洲际导弹数量超过美国达 30%之多,三位一体投掷工具总数也超过了美国(苏 2127 件, 美 2000 件)。同时,苏联还加紧建设保卫莫斯科的反弹道导弹系统。苏联核扩军势头使美国甚为担心:苏联不仅不能容忍自己处于核劣势地位,甚至不能容忍核均势,其目标在于取得核优势。

为此,美国着手制订新的核力量使用政策。

早在 1969 年 1 月 21 日,即尼克松就职的第二天,基辛格签发了第 3 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其中写道,核战争“可能以危机逐步升级的形式发展

① 理查德·尼克松:《70 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

而来。⋯⋯如果威慑失败,有选择的反应能力也许可以提供限制损伤的多种途径。”1971 年 2 月 15 日,尼克松在外交政策咨文中称。“我们必须拥有能够对特定威胁作出在性质和水平上恰如其分反应的能力和方法。这意味着需要有必要的计划和指挥与控制能力,使我们能够有所选择,恰当反应,而不必依赖大规模的毁灭”。依据总统的指示,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对核力量运用战略的调整进行了深入研究。 1974 年 1 月 17 日,尼克松签署了

《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第 242 号》。此备忘录指出,必须进一步研究权力量有限使用方案,并正式列入新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该文件的核心思想是准备打逐步升级式的有限核战争。备忘录称,美国必须“留下一些至关重要的目标不打,扣作人质,给对手留有考虑下一步如何行动的余地,这样做有可能取得对美国及盟国最为有利的结果”。

从 1974 年初起,国防部长施菜辛格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核战略的讲话,解

释《国家安全决定备忘录第 242 号》,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核战略被称为“施

莱辛格主义”。1974 年 3 月 4 日他在国会作证时称:“在过去,我们制定了大规模核打击计划,据此可向苏联倾泻数以千计的弹头。⋯⋯现在对打击方案的修改是为了给美国总统,无论他是谁,提供直至仅使用几枚核武器的方案。”

1974 年 4 月,施莱辛格根据《国家安全决定备忘录第 242 号》的授权,

下达了《第 1 号核武器使用政策》,在这两个文件的政策指导下,联合战略目标计划参谋部拟制了“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5 号(SIOP—5)”,该作战计划于 1975 年 2 月被批准, 1976 年 1 月正式生效。

1977 年卡特入主白宫后,曾一度否定了“逐步升级的核战争”和“打击军事目标”的战略主张,理由是美国拥有充足的打击苏联城市目标的核力量, 足以慑止苏联发动核攻击的可能性,因此不必耗费巨资去发展高精度的打击军事目标的核武器。然而,在他执政的后期又重新提出打击军事目标的核力量运用政策, 1980 年,统一的联合作战计划(第 5 号)的修订本(第 5D 号)就是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出笼的。

(二)核实战理论与第一次打击武器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核实践理论在一系列的总统指令中被磨砺和完善。

《总统指令第 18 号》(1977 年 8 月 24 日)要求在打击军事力量的目标

上具有灵活性,这与《国家安全决定备忘录第 242 号》中指出的要求相似;

《总统指令第 53 号》要求彻底检修在核战争中为控制军事力量所必需的指挥、通信和控制系统;

《总统指令第 57 号》和《总统指令第 58 号》被称为“保持政府连续性” 的文件,精心设计了在一场核战争期间以及其后保持一个能够运转的政府所必需的步骤,包括为政界和军界的“精英”们建造特殊的防核幅射掩体以及缩短在攻击后恢复时期为再行使政府控制所必需的时间;

《总统指令第 59 号》(1980 年 7 月 25 日)第一次公开承认,卡特政府

正在准备打一场有限的核战争。它是《国家安全决定备忘录第 242 号》直接

派生下来的东西,并在《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 号》中得到延续。该文件代表了卡特完全皈依了核实战论。它代表了从“相互确保摧毁”理论的根本转变,是《国家安全决定备忘录第 242 号》的改进,它指导美国武装力量准备进行各种各样的核冲突,包括进行有限的和延长的核战争以及对苏联领导和指挥结构进行“砍脑袋式的”打击。

在核实战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威力巨大的第一次打击武器开始研制并即将部署。第一次打击武器的基本任务是摧毁对方加固的导弹发射井和通信枢纽以避免遭到对方的报复。精确性是确保这些先发制人的武器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这些武器是 MX (和平卫士)导弹、“三叉戟(D

—5)”导弹和“潘兴Ⅱ”导弹。

MX 导弹和“三叉戟”Ⅱ型导弹不但威力大而且精度高。MX 导弹能将 10 个弹头投掷到目标的 300 英尺之内。而“三叉戟”导弹能将 14 个弹头投掷到

目标的 400 英尺之内。因为它们是特别设计用于敌人的导弹力量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所以,它们被称为“主要的第一次打击武器”。

MX 和“三叉截”导弹的精确性可与在 10 英里距离上击中一只苍蝇的眼睛相比。从怀俄明州发射,它可精确到足以将一枚氢弹投掷到莫斯科城区的一个足球场之内,或投掷到克里克林宫的院子里。

“潘兴Ⅱ”导弹可称作世界上最精确的弹道导弹,它能将核弹头投掷到高它攻击目标 100 英尺以内。具有如此的精确性,它能在发射后 6 分钟内将核弹头投掷到克里姆林宫的庭院里。而且,“潘兴Ⅱ”导弹还是一种配有机动发射车的固体燃料火箭,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执行发射命令。

(三)新核战计划的特点

首先,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5 号的打击方案组合方式多样,灵活性大。核打击方案分为四个大类:大规模进攻方案、选择性进攻方案、有限核战方案和地区性核战方案。这几类方案有分散有组合,最少只使用几个核弹头。战略空军司令埃利斯上将 1980 年 3 月在国会作证时称:“威慑不能简单地分成各个具体方案⋯⋯必须将其看成互相关联的整体”,他举例说:“作战活动可从位于关岛的安德逊战略空军基地直至中东展开,以对付苏在此地区的常规进攻”。作为选择性进攻方案的一例,他说,美国己制定了对靠近伊朗的苏军事设施,包括苏境内的军事基地和机场实施核打击的计划,“可至少在 30 天内严重削弱苏在中东——波斯湾地区的部队投送能力”。

其次,打击目标数量大幅度增加。选拔余地大。 1974 年该作战计划开始制定时,列入国家战略目标清单中的目标数已达 25000 余个,到 1980 年修订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5D)中,打击目标又增至 4 万余个。这些目标分为五大类:苏核力量、常规力量、军政指挥中心、军事工业、与经济恢复有关的工业。

最后,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5 号)包括一系列有控制的逐步升级方案。以往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主张在核交锋之初就全面突击苏联的洲际导弹,强调以实力手段摧毁苏联的核力量,以此来限制苏联的反击可能对美国造成的损伤,而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5 号则试图以某种“保留”行动来“引导”苏联采取与美国相应的克制态度。一旦威慑失败,则运用逐步升级的有控制的有限核战争方案,重申在北约的常规防御失败时,美国将毫不犹豫地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保证当美国或盟遭到苏联有限核攻击时,美国能够作出恰当而有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