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悬在伊朗上空的原子弹
“若要在伊朗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或许必须威胁或确实使用战术核武器”。
——美国国防部报告“波期湾的潜力” 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之交,伊朗再次爆发危机。执政的卡特总统效仿杜
鲁门以来每位总统的先例,挥舞着核大棒,求助于核恐吓,旨在控制伊朗日益恶化的局势。
(一)“埃杰克斯”②行动
这次冲突的渊源可溯及到 34 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第二年, 美国和苏联曾在伊朗第一次“摊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单独约见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后任苏联外长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并递交了要求苏军从伊朗北部撤军;否则将实施原子突击的最后通碟。
第二次伊朗危机发生在 1953 年,那年 6 月 30 日,美国国务院批准了中央情报局颠覆穆罕默德·摩萨台的计划,摩萨台将美国控制的英伊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中央情报局驻伊朗站长何密特·罗斯福起草了代号为“埃杰克斯” 的行动计划,要求贿赂伊朗士兵并雇用德黑兰一群乌合之众引发骚乱,控制政府,以使国王重新掌权。杜勒斯听到该密谋的简要介绍时兴奋地说:“这正是我们铲除摩萨台那个疯子的方法!”
8 月 22 日,中央情报局成功地在德黑兰激起暴乱并控制了政府。9 月 23 日,艾森豪威尔秘密授予罗斯福以国家安全勋章。“埃杰克斯行动”的最大赢家是美国的石油公司,它们在一本万利的伊朗石油出口所占比重由零一跃升到 40%,取代英国而成为主宰伊朗经济的势力。
此后数十年,“埃杰克斯行动”成为在全球范围从事隐蔽活动的范例。中央情报局称伊朗国王的政府是该地区最稳定的亲美政府。用美国军事技术装备起来的伊朗可以充作照看美国在中东和波斯湾利益的地区“宪兵”。
(二)人质危机与核选择
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美国从拥有几颗原子弹到拥有近 30000 颗核弹头的庞大核武库。然而尽管五角大楼握有巨大军事力量(能在最遥远的海洋巡逻,也能将力量投入到最与世隔绝的地区),但在中东一群阿訇和农夫面前, 这个武装巨人却完全无能为力。 1980 年卡特总统效仿杜鲁门以来每位总统的先例,求助于核讹诈,旨在控制伊朗日益恶化的局势。
1979 年,农民的日益贫困化加之国王秘密警察的残暴行为最终引起公开造反。数百万名群情激情的伊朗人举行示威,推翻了政府,国王仓皇外逃。转眼间,美国被迫面对一个远比摩萨台政权更敌视“大撤旦”①利益的什叶派政府。
1979 年 11 月 4 日, 3000 名伊朗人袭击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抓走人质,没收很多箱具体记载中央情报局数十年来如何操纵伊朗事务的文件, 一次新危机爆发了。 1980 年 1 月 23 日,随着五角大楼的波斯湾战略的明朗化,卡特在其国情咨文里直言不讳地恐吓苏联,宣布苏联在波斯湾的任何行动“将遭到应有的回击,包括军事力量”。后来当记者称“卡特主义”为
① 王仲春、夏立平、朱光泽、郭新宁编著:《美国五角大楼秘密核战争计划》,第 313 页。
② 荷马史诗《伊利亚待》中的英雄,以魁悟骁勇著称。
① 基督都中的魔王。
空洞的威胁时,卡特重申他“决心运用美国的一切力量实施它(指卡待主义)”。
卡待发表国情咨文两小时后,国防部长布朗含混不清地提到超级大国间发生核战争问题。后来在背景情况介绍会上,一位未留姓名但身居要职的国防部官员更为直率地提到核战争问题。他说,“我们正考虑在北海范围外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问题”。
2 月 2 日,五角大楼秘密报告“波斯湾的潜力”被公诸于众,该计划将核讹诈具体化,行将离开《纽约时报》而成为里根政府国务院高级官员的理查德·伯特弄到了这份报告。报纸标题页赫然刊登:“研究结果认为如果苏联在伊朗采取行动,也许需要动用美国原子武器”。文章宣称:“国防部关于波斯湾军事局势的一份报告已断定,美国军队无法阻止苏联推进到伊朗北部,因而美国应考虑在那里发生的任何冲突中使用战术核武器”。文章引用了报告中一句话:“若要在伊朗危机(意指苏联进入伊朗——译注)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或许必须威胁或确实使用战术核武器”。一位“五角大楼高级官员”澄清这一文章时说,可能会使用“从印度洋舰船发射的核巡航导弹”。这实际上强调了下述战略观点,即巡航导弹主要是用于干涉第三世界的武器,而其矛头并非主要指向苏联本土。
为使这些恐吓具有实际份量,卡特命令 B52 战略轰炸机 1 月到 6 月在阿拉伯海进行了 12 次引人注目的飞行,令人联想起柏林危机时杜鲁门派遗 B29 轰炸机去英国;或者 1969 年越南危机及 1973 年中东危机期间,尼克松提高军事戒备等级的作法。
当然,五角大楼预见的“最可怕的图景”(即苏联军队进入伊朗)并未成为现实。苏联在 2 月 26 日的《真理报》上嘲弄了这些被五角大楼用来维护其正在崩溃的中东政策的“最极端的措施”。苏联强调它无意侵略伊朗并抗议美国对该地区危机火上浇油。事后回想起来,倒是卡待政府在波斯湾局势中大惊小坚,以核恐吓来掩饰其在伊朗遭到的屈辱。
尽管如此,评论家们指出,伊朗危机最深刻教训的是高压政府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战争升级的最低一能台阶——秘密行动,屡次造成一些国家比原先更敌视美国。颠覆民选政府,诸如尼加拉爪和伊朗,在这些国家人民心中造成逆反心理,造成这些政府比其前任更加敌视美国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