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略指挥与控制系统
美国的核作战指挥与控制系统,是美国核力量的中枢神经,主要包括: 战略指挥机构、战略预警系统和战略通信网三大部分。
(一)战略指挥机构
在美国,使用战略核力量的决定权集中控制在总统手中,投射第一枚核弹的命令由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下达。参联会下设“联合战略目标计划参谋部”,其职责是选定战略核攻击目标,排列打击目标的顺序,确定攻击各目标的兵力,拟定战略核袭击部队的统一作战计划。为了对三种核攻击力量统一使用和集中指挥,美国于 1992 年撤消了战略空军司令部,成立了战略司令部。作战命令下达的程序是:由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下达给战略司令部,再由战略司令部下达给核攻击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则由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直接向战略空军核攻击部队和有关战区总部所辖的战略导弹潜艇部队下达,美国实施核战的三级指挥机构是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战略司令部和其他有关联合司令部指挥所和部队指挥所。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包括: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和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是总统和国防部长指挥全球核作战的基本指挥所,建于 1962 年,设在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内,指挥中心内设有数台大屏显示器,用以显示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及所需情报;设有多台大型计算机,用于处理各种数据;设有先进的通信联络设备,与各联合(特种) 司令部及政府各部门传达命令和沟通联系。平时,指挥中心有 13—16 名军官和士兵昼夜轮流值班,每班由一名上将领班,随时将处理后的情报送交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设在马里兰州里奇堡地下设施内,装有同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类似的设备。一旦国家军事指挥中心遭到破坏,它可立即开始工作。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设在华盛顿效区安德鲁斯机场的 2 架E—4A 和 2 架E—4B 飞机上。它一次可在空中续航 12—16 小时, 空中加油后可达 72 小时以上。机上可容纳总统、机组人员及 39 名军事参谋人员。这些飞机平时在地面待命,进入一级战略时升空待命,下达首次核攻击命令后遂行指挥职能。
战略司令部和其他有关联合司令部指挥所 冷战结束后,美国故略力量指挥系统进行了重大调整,1992 年 6 月 1 日撤消了原负责指挥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战略空军司令部,成了战略司令部,统一负责战时指挥空、梅军战略力量。战略司令部没有地下指挥所、空中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地下指挥所设在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的半地下加固设施内,该设施是一座三层建筑物:第一层是环球气象中心,第二层是通信中心,第三层是控制中心,内装先进的数据处理、显示和通信终端等自动化指挥系统。空中指挥所建于1961 年,有 5—6 架 EC—135 飞机值勤,其职责是,地下指挥所在核交战时被毁后,指挥战略导弹和轰炸机部队,并以重复线路与海军弹道导弹潜艇进行联系。战略司令部还有两个半加固预备指挥所:一个设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代尔空军基地,另一个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马奇空军基地。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的 4 个中队则分别由欧洲总部、大西洋总部和太平洋总部指挥。
部队指挥机构洲际导弹部队有联队指挥所、中队指挥所和地下发射控制中心。战略轰炸机联队和中队、战略导弹核潜艇中队,也有自己相应的作战指挥和控制中心。
(二)战略预警系统
战略顶警系统主要是针对来袭的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发现对方准备和正在来袭的各种武器目标并查明有关参数,综合处理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迅速向国家最高决策当局和军事指挥中心提供敌方战略袭击情报。60 年代以前,美国战略预警系统的重点是对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60 年代重点转向对弹道导弹的预警,包括对潜地弹道导弹的预警。70 年代后,进一步扩大了预警系统的探测范围,增强对付多目标的能力和系统本身的生存能力。80 年代以来,预警系统重点发展卫星预警技术、大型相控阵雷达和以大型计算机为基础的综合攻击判定系统。当前,美国的战略预警系统由远程轰炸机预警线、洲际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潜地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组成。
远程轰炸机预警线 该预警系统始建于 1954 年, 50 年末投入使用。远
程轰炸机预警线大致沿距美国北部边境 1600 公里的北纬 70 度线配置,西起
阿留申群岛,东至冰岛,全长约 9600 公里,共有 31 个雷达站,对时速 960
公里,从北方入侵的远程轰炸机可提供 3 小时的预警时间,在 30 秒钟内可将
预警信息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和加
拿大在同一地带修建由 54 个雷达站组成的“北方预警系统”以取代此前使用
的 31 个雷达站。
洲际弹道导弹预譬系统 该系统始建于 1958 年, 1962 年投入使用,由
3 个大型雷达站构成,分别设在阿拉斯加的克利尔、格陵兰的图勒和英国的菲尔代斯,主要用于监视和预报从苏联本土发射的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它由多种雷达组成,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为 4800 公里,可提供 15 分钟的预警时
间,在 10 秒钟内可通过两条独立的通信线路,将信息传到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的导弹顶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潜射弹道导弹预譬系统 该系统 1964 年始建, 1971 年开始使用,1980 年改建完毕。由分别设在马萨活塞州奥蒂斯空军国民警卫队基地、加利福尼州比尔空军基地和得克萨斯州古德洛空军基地的 4 个大型相控阵雷达站组
成,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 5500 公里。该系统主要用于预警从东、西、南、三
个方向袭击美国的潜射导弹,可提供 15 分钟的预警时间。此外,在佛罗里达
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还设有一个相控阵雷达站,该雷达站于 1969 年 1 月投入使用,负责监视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潜艇发射阵位,对潜射导弹袭击可提供 6 分钟的预警时间。
(三)战略通信网
战略通信网由若干通用和专用系统构成,它们将各指挥中心、作战部队、预警系统和情报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战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国防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国家军事指挥机构通信网和战略司令部通信网。
国防通信系统 它由国防通信局管理,由自动电话网、自动数字网和自动保密通信网组成,主要用于保障总统与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部队、国防部长与各联合和特种司令部的通信联络。此外,它还为固定基地、陆、海、空机动部队提供中枢网络。整个通信系统使用视距无线电、对流层散射、高频无线电、卫星和电缆等多种通信设施。
卫星通信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传递战略指挥信息、情报数据、战略预警信息,是美军远程战略通信的支柱。目前使用的第二代系统,于 1979 年部署
完毕,共 5 颗卫星,除 1 颗备用外,其余均供全时通信。现在研制的第三代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抗核辐射能力均有很大提高。
国家军事指挥机构通信网 该通信网路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警报网、紧急电报自动传输系统,全球保密电话会议系统、全球情报通信系统、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通信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系统。参谋长联席会议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系统由 3 部分组成:一是在核战争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的抗毁低频通信系统;二是用于对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指挥通信的海军长波/超长波通信系统;二是在核战条件下,作为国家指挥当局核作战部队下达紧急行动指令的抗毁应急通信手段的紧急火箭通信系统。
战略司令部通信网这一通信网路主要由 6 个系统组成,包括向部署在全世界的轰炸机和导弹部队下达戒备、作战和演练命令的紧急警报系统;战略司令部用于指挥与控制下属部队的自动指挥与控制系统;连接美国本土及海外各下属指挥所和有关军事单位的、担任日常通信任务的战略司令部电话网;上连国家级军事指挥机构、下连国内外各战略空军基地的战略司令部电传网;在核战中能为国家指挥当局、战略司令部及其下属导弹、轰炸机、加油机部队指挥所之间提供抗毁保密通信的总体自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