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力量运用政策与核作战计划的发展变化

自 40 年代中期美国拥有核武器后,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和美国核战略的调整变化,美国的核力量运用政策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从 40 年代中后期至 50 年代初,美国占据着核垄断的地位。在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德国和日本实施战略性轰炸经验的基础上,美国依据当时国家安全战略——“遏制战略”,推行“核讹诈”或“战略轰炸”核战略。其权力量运用政策的核心是使用其所垄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弹进行先发制人甚至是“预防性”的核突击,迫使对方屈从于美国的意志。代号为“苏联战略性的脆弱”(JIC329/1)的美军第一个研究性核战争计划(1945 年 12 月),拟使用当时美国尚未拥有的 20—30 枚原子弹轰炸苏联 20 余座城市。代号为

“铁钳”的美军第一个核战争计划(1946 年 6 月),准备使用 50 枚核弹攻

击苏 20 个城市,代号为“烤肉机”的第三个核战争计划(1948 年 3 月),

拟用 34 枚原子弹轰炸苏联 24 座城市。“烤肉机”核战争计划的修订案(又

称“烧的”计划、“飞木”计划,“半月”计划和“双星”计划, 1948 年

12 月)拟用 133 枚原子弹在 30 天内攻击苏 70 个城市,其中对莫斯科使用 8

枚,对列宁格勒使用 7 枚。 1949 年 10 月制定的代号为“敲诈”的核战计

划,拟用 20 枚核弹轰炸苏联 104 座城市目标。也是在这一年制定的代号为“扣

球”的核战争计划,设想大战在 1957 年爆发,美准备使用 300 枚核弹及 20000

吨常规高爆航弹轰炸苏联 200 个城市约 700 个目标。

在几乎整个 50 年代,虽然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但美国仍然在核武

器和战略空军方面拥有巨大优势。1953 年 10 月 30 日,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162/2 号文件(NsC162/2)确定美国的军事战略为“大规模报复”战略。国务卿杜勒斯 1954 年 1 月 12 日在纽约外交学会发言中的一段话被认为是公开宣布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基本定义:“目前的基本决定是,主要依靠一支庞大的力量,用我们选择的武器,在我们选择的地方马上进行报复。”很明显,核战略是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核心。这一时期,核力量运用政策的主旨是准备打大规模的先发制人的核战争,迅速摧毁苏联的战争潜力并夺取全面胜利。在核打击目标选择上,它要求既打城市、人口目标,也打击军事目标,但侧重打击城市、人口目标。这一时期的核大战计划主要有 1954 年、 1956 年和 1957 年制定的战略空军司令部基本战争计划和

1960 年底制定的第一个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2 号

(SlOp 一 62),解决了核大战中的统一计划问题。

到 60 年代初,美国的核战略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在刚刚执政的肯尼迪政府看来,在苏联的洲际导弹威胁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如对苏联进行“大规模报复”,而是如何在一场实际的核战争中使美国的城市免遭苏联导弹的袭击,尽量减少损失。在美苏之间可能爆发核战争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核威慑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考虑到威慑一旦失效怎么办的问题。在这种战略考虑下,“灵活反应”战略应运而生,取代了“大规模报复”战略。自那以后至到冷战结束,尽管美国的核战略的名称随着政府的更迭也有过几次调整变化,但其核力量运用政策逐渐从全面打击改为重点打击军事目标,并始终沿着减少僵硬性,增加灵活性,准备进行并打赢一场逐步升级的有限核战争的实践路子,越来越精细地发展起来。

60 年代限制损伤战略和确保摧毁战略时期,美国对苏联的核力量对比己

从 50 年代的绝对优势开始转变为相对的优势。这一时期美国的目标政策既否定了“最低限度威慑”,又否定了“第一次打击”,而以打击苏军事力量为作战重点,将攻击苏城市/工业目标作为保留手段。1963 年 8 月 1 日被批准

生效的新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3 号”(sIOp—63),比过去的核战计划增加了灵活性,但仍以准备打核大战为主。

70 年代“施莱辛格主义”时期,美苏核力量的对比形成了大体均势。这一时期,美国的目标政策将重点放到准备打逐步升级的有限核战争,而将全面打击苏军事力量和城市作为保留手段。 1976 年开始执行的“统一联合作

战计划第 5 号”(SlOp—5),增加了多种精心选择的小规模打击方案,以准备对付苏常规进攻(美先动用核武器)和有限规模的核进攻(苏先动用核武器)。从这时起,人口本身不再被列为目标,并将摧毁多少百分比的城市/ 工业改为打击苏联经济恢复能力,第一次为核作战提出了着眼于战后的政治目标,从而使构成核战略的三个基本政策趋向一致。

80 年代以来的“抵销战略”时期(里根政府虽不采用此名称,但延用了此战略的实质内容),美国加速推进其核武器现代化计划。这一时期,美国的目标政策是打击苏领导最为珍视的东西,以抵销苏认为可能在核战中取胜的想法。 1983 年 10 月 1 日开始生效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 号”(SIOP

—6)在精心部署的基础上,基本排除了苏美发生核大战的可能性,重点准备打“持久的”核战争,并将作战目标定在“按有利于美国的条件尽快结束战争,重建威慑”上。1989 年 12 月,布什政府批准生效的“统一联合作战计划弟 7 号”(SIOp—7),是在“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 号”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该计划根据美苏将要拆除中导和即将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实际, 进一步调配了各类核武器打击任务,扩大了目标选择范围,提高了战略武器使用的灵活性,从而使核战略内部的威慑政策、核力量发展政策和运用政策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际上也大体一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