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攻性战略核力量

以 1958 年 4 月美国首次部署液体燃料“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和 1960 年 6 月第一艘“北极星”潜艇携带“北极星 A—1”导弹开始执行海上巡逻任务为标志,美国以战略轰炸机部队、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和潜射导弹部队所构成的“三位一体”进攻性战略力量开始形成,并到 80 年代末期发展到高峰。

进入 90 年代后,美国开始对其核力量的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和削减。当前, 在美国“三位一体”的进攻性战略核力量中,尚在部署的运载器为 1447 件(其中战略轰炸机 244 架,洲际弹道导弹 787 枚,潜射弹道导弹 416 枚),共拥

有核弹头约 9885 个。1984 年,美国海上发射巡航导弹成功,这被称之为第 4 种战略力量。这四种力量各有长短,可以互为补充。

(一)战略轰炸机部队

战略轰炸机部队是美国最早组建用于投掷核武器的一支力量。早在 1944 年初,为准备投掷尚在研制中的原子弹,美国军方就着手改装当时被称作“空中堡垒”的远程轰炸机——B—29 轰炸机。第二年,B—29 战略轰炸机完成了对日本广 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使命。美军认为,战略轰炸机虽然突防能力差,但反应灵活,机动性强,可靠性好。因此,几十年来,美国研制了多种型号的轰炸机,成为其“三位一体”的进攻性战略力量中重要的一支部队。自 1992 年开始,美国战略轰炸机部队逐步由以核战为主转为在保留核战能力的情况下,重点执行常规任务。

目前,美国正在服役的战略轰炸机有 B—52G、B—52H、B—1B 和 FB—111A 等 4 个型号,共 244 架。编为 12 个战略轰炸机联队,其中有 3 个 B—52G 轰炸联队(辖 3 个中队),5 个 B—52H 轰炸联队(辖 6 个中队),4 个 B—1B 轰炸联队(辖 5 个中队)。另有 FB—111A 中程轰炸机 24 架(另有 8 架库存), 编为 1 个联队,3 个中队。B—2 新一代隐形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于 1993 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战略轰炸机部队 30%的飞机处于 15 分钟戒备状

态,有些飞机则在 3 分钟内即可起飞。

B—52G 和 B—52H 轰炸机 B52 重型轰炸机于 1947 年开始设计,1951 年完成第一架样机, 1955 年进入现役,开始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1974 年起改

进航空电子、武器投掷和防御设备系统。 1982 年底在机翼下装有 12 枚空射巡航导弹的 B—52G 轰炸机中队编入战斗序列, 1986 年装有空射巡航导弹的 B—52H 轰炸机具备初始作战能力。B—52G 轰炸机航程为 8340 公里(装核弹,空中不加油)。B—52H 轰炸机航程为 10934 公里(装核弹,空中不加油)。B—52G/H 携载的武器为空射巡航导弹、近程攻击导弹,以及 B43、 B53、B57、B61、B83 核航弹;最大载荷为 24 颗核弹,通常载荷是内装 4 颗核航弹,

外挂 6—8 枚近程攻击导弹,最多也可外挂 20 枚近程攻击导弹或 20 枚空射巡航导弹。

当前,美军在编 B—52 战略轰炸机 118 架,编为 8 个轰炸联队,辖 9 个轰炸中队。具体番号和部署如下:

——第 42 轰炸联队:辖第 69 中队,编 B—52G 轰炸机 15 架,驻缅因州;

——第 93 轰炸联队:辖第 328 中队,编 B—52G 轰炸机 15 架,驻加利福尼亚州;

——第 366 作战大队:辖 1 个轰炸机中队,编 B—52G 轰炸机 7 架,驻爱达荷州;

——第 2 轰炸联队:辖第 62、第 96 中队,编 B—52H 轰炸机 23 架,驻巴克斯代尔;

——第 5 轰炸联队:辖第 23 中队,编 B—52H 轰炸机 17 架,驻北达科他州;

——第 410 轰炸联队:辖第 644 中队,编 B—52H 轰炸机 16 架,驻密歇根州;

——第 416 轰炸联队:辖第 668 中队,编 B—52H 轰炸机 10 架,驻纽约州;

——第 92 轰炸联队,辖第 328 中队,编 B—52H 轰炸机 15 架,驻华盛顿州。

B—1B 轰炸机该型机是在 B—1 基本型上改进而成的,是一种超音速低空突防轰炸机。 7O 年代初即开始研制,1971 年卡待政府曾撤消该型机的生产计划,1981 年里根政府宣布恢复研制,1986 年底开始进入现役。这种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 247 吨,航程 9800 公里,降低在高空飞行时的超音速最大值为

1.6 马赫。该型机身内有 3 个武器舱,翼下有武器投掷支架;内舱可携带 8 枚巡航导弹,25 枚近程攻击导弹,12 颗 B28 核航弹或 24 颗 B61/B83 核航弹; 外支架可携带 14 枚巡航导弹或近程攻击导弹,8 颗 B28 或 14 颗 B43/B83 核航弹。由于 B—1B 轰炸机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装备了先进的雷达和导航系统;航程远,无需空中加油就能完成洲际任务;低空飞行时速大,雷达反射面小,因此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既可作为核航弹轰炸机和空射导弹的发射平台,又可执行常规轰炸任务。

美军在编 B—1B 战略轰炸机 75 架,编为 4 个轰炸联队,辖 5 个轰炸中队。具体番号和部署如下:

——第 7 轰炸联队:辖第 9 中队,编 B—1B 轰炸机 17 架,驻得克萨斯州;

——第 28 轰炸联队:辖第 37、 77 中队,编 B—1B 轰炸机 26 架,驻南达科达州;

——第 384 轰炸联队:辖第 28 中队,编 B—1B 轰炸机 16 架,驻堪萨斯州;

——第 319 大队:辖第 46 中队、编 B—1B 轰炸机 16 架,驻北达科他州; FB—111A 轰炸机该型机是从战术战斗机 F—111 改进而成的一种低空高

速的中程轰炸机。1969 年 10 月开始服役,90 年代改装成 FB—111A 后,将编入战术空军。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 50 吨,航程 5370 公里(装核弹,空中不

加油),最大航速为 2.5 马赫,最大截荷为 6 颗核航弹(B43、B61、B83)或

6 枚近程攻击导弹。

美军在编 FB——111A 轰炸机 24 架,编为 1 个联队;辖 2 个中队,分别驻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皮斯空军基地和纽约州的普拉茨堡空军基地。

B—2 隐形轰炸机新一代 B—2 隐形轰炸机研制工作已完成,第一架作战型飞机已于 1993 年底正式进入现役,编入驻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的第

509 轰炸联队。

美国战略轰炸机装备的核航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初始阶段的几个型号发展到现在的 12 种型号系列。当前美国战略空军主要装备的核航弹型号是 B43、B53、B57、B61 和 B83。

B43 核航弹 l956 年开始研制, 60 年代初开始部署。有 5 种当量,最小为 2 万吨,最大为 100 万吨。弹长 4.2 米,直径 46 厘米,重约 1 吨。这是一

种既可由远程轰炸机运载,也可由 A 型或 F 型攻击机携载的战略和战区兼用的核航弹。

B53 核航弹 1962 年开始部署,是一种特大当量的核航弹,当量 可达 900 万吨。主要由 B—52 远程轰炸机运载,已处于退役阶段。

B57 核航弹 1963 年开始部署,是一种由飞机投掷的深水核炸弹,主要用于反潜作战。该型弹当量较小,在 0.5 至 2 万吨之间。弹长 3 米,直径 37.5

厘米,弹重 347 公斤。该型弹可由战略轰炸机、战术攻击机、反潜海上巡逻机和舰基反潜直升机及垂直起降攻击机携载使用。

B61 核航弹 1969 年开始部署,是美军当前主要装备的一种多型号通用系列核航弹。该型弹有 7 种型号,其中 B61I 型为战略核航弹,当量 90 万吨, 弹重 322.7 公斤,由战略轰炸机运载使用。其余 6 种型号都是战区核航弹, 可以由多种 A 型和 F 型攻击机携载投掷。

B83 核航弹 1981 年进入研制阶段, 1984 年开始部署,是一种为摧毁硬目标而专门设计的百万吨级核航弹。该型弹可由战略和战术飞机在低空作超音速规避机动飞行时投掷,投放高度可达 46 米,准确度高且当量又大,可用于摧毁加固的洲际导弹发射井和设在地下坚固掩蔽工事里的通讯、控制与指挥中枢。

(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军战略核力量中的一支主力。陆基弹道导弹命中精度高,戒备程度高,但生存能较差,从 50 年代底第一枚液体燃料的“宇宙

神”导弹试射起共发展了四代陆基洲际导弹。目前,美军共装备 3 个型号的洲际导弹:民兵Ⅱ号、民兵Ⅲ号和 MX 导弹,总计 787 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均编入航天司令部所辖的第 20 航空队。辖 6 个战略导弹联队:第 44 导弹联

队(民兵Ⅱ导弹 25 枚)、第 351 导弹联队(民兵Ⅱ导弹 91 枚)、第 341 导

弹联队(民兵Ⅱ导弹 121 枚、民兵Ⅲ导弹 50 枚)、第 91 导弹联队(民兵Ⅲ

导弹 150 枚)、第 321 导弹联队(民兵Ⅲ导弹 150 枚)、第 90 导弹联队(民

兵导弹 150 枚、MX 导弹 50 枚)。6 个战略导弹联队共辖 17 个中队,每个中

队有 5 个发射中心。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分别部署在美国本土的 6 个基地里。

民兵Ⅱ型洲际弹道导弹 1966 年进入现役,属于美国第二代导弹。固体燃

料推进,地下井发射。发射重量 31 吨,射程 12038 公里,命中精度 370—630 米,携带当量 1.2—1.5 百万吨的热核弹头 W56,主要用于打击中等硬目标, 或者大面积军事和工业软目标,也可打击孤立目标。目前美军装备民兵Ⅱ导弹 237 枚,载核弹头 237 个。编为 3 个导弹联队,辖 6 个中队,分别部署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密苏里州和蒙大拿州的基地里。

民兵Ⅲ型洲际弹道导弹 1970 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属于美国第三代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突防能力强,固体燃料推进,加固地下进发射,发射重量 35.3 吨,射程 14816 公里,命中精度 182—304 米,可携带 3 颗每颗当量为 33.5 万吨的 W78 核弹头。美军在编民兵Ⅲ导弹 500 枚,共载核弹头1500 个。编为 3 个导弹联队,辖 10 个中队。3 个民兵Ⅲ导弹联队分别部署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州的基地里。

MX 导弹 1986 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是美国第四代导弹。该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弹道导弹,它能携带 12 个子弹头,但一般只装 10 个。使

用当量可变(33.5—47.5 万吨)弹头 W87,发射重量 87.5 吨,射程 13000

公里以上,命中精度 90 米。美军当前装备 MX 导弹 50 枚,共携载核弹头 500

个。编为 1 个中队,驻在怀俄明州的沃伦空军基地。

(三)海基潜射导弹

海基潜射导弹也是美国战略核力量中的一支主力。从整个导弹武器系统来看,它由潜射导弹和核潜艇两部分组成。由于核潜艇能够长期在水下潜航, 因此就导弹武器系统的整体而言,潜射导弹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高和突袭性强的优点,但它戒备程度差,命中精度低。美国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潜射导弹,先后发展了“北极星”(A—1、A—2、A—3),“海神”(G—3) 和“三叉戟”(1 型 C—4、Ⅱ型 D—5)三代潜射导弹和这三种型号的核潜艇。目前,美军装备战略核潜艇 19 艘,其中 8 艘编入美国太平洋艇队(总部设在夏威夷),11 艘编入大西洋航队(总部设在诺福克);共装备潜射弹道导弹416 枚,其中“三叉戟Ⅰ”型导弹(C—4) 272 枚,“三叉戟Ⅱ”型导弹(D

—5) 144 枚,拥有核弹头 3628 个。美国战略导弹核潜艇昼夜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等海域巡逻执勤,在航率约为 60%。其余导弹核潜艇分布在华盛顿州的班戈、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佐治亚州的金斯湾、关岛的普拉港、夏威夷的珍珠港、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等 6 个海军基地。

“海种”级潜艇 1962 年第一艘“海神”级核潜艇下水,1967 年最后一艘交付使用。该核潜艇艇长 129.5 米,艇宽 10 米,排水量 8250 吨(水下),

速度 30 节(水下),有 16 个导弹发射管,携载导弹 16 枚,载核弹头 144—

160 个。每个弹头 5 万吨当量,美军正在服役的 5 艘“海神”级核潜艇均编在大西洋舰队。已陆续换装“三叉戟Ⅰ”型(C—4)导弹。

“三叉戟”级核潜艇 1979 年第一艘“三叉戟”级又称“俄亥俄”级核潜

艇下水。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导弹核潜艇,艇长 170.7 米,艇宽 12.8 米,水

下航速为 20 节,水下排水量为 18750 吨,续航力为 90 天。每艘潜艇有 24

个导弹发射管,携载导弹 24 枚,载核弹头 240 个。美军正在服役的“三叉戟”

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共 14 艘,其中 8 艘为“三叉戟Ⅰ”型(C—4)导弹潜艇, 均编在美海军太平洋舰队;6 艘为“三叉戟Ⅱ”型(D—5)导弹潜艇,在美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大西洋舰队另外 5 艘“海神”导弹潜艇已陆续换装“三叉戟Ⅰ”型(C—4)导弹。

美国导弹核潜艇装备 3 个型号的潜射导弹:“海神”(C—3)导弹、“三叉戟Ⅰ”型(C—4)导弹和“三叉戟Ⅱ”型(D—5)导弹。目前,“海神”

(C—3)导弹已陆续退役。

“海神”(C—3)潜射导弹 1971 年开始服役,属于美国第二代潜射导弹。

发射重量 29 吨,载核弹头(W68,重 100 磅),射程 4633 公里。该型潜射导弹为二级火箭分导式多弹头导弹,采用 W68/MK—3 分导式弹头,平均每枚 10 个弹头,每个弹头 4 万吨当量。弹头装有突防装置,命中精度 460 米,可以打击大部分软目标,军用机场、基地、指挥和通讯设施。

“三叉戟Ⅰ”型(C—4)潜射导弹 1979 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是美国

第三代潜射导弹。发射重量大于 29.5 吨,载核弹头(w76/MK—4),射程7400-7834 公里。该型导弹采用三级火箭,配备 W76/MK—4 分导式多弹头, 每枚导弹携载 8 个弹头,每个弹头当量为 10 万吨。命中精度 460 米,主要打击中等硬目标。

“三叉戟Ⅱ”型(D—5)潜射导弹 1982 年开始研制,1987 年作飞行试验,1989 年底进入现役。它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发射重量 57 吨。该型导弹也采用三级火箭,配备 MK—5 分导式弹头,每枚导弹可携载核弹头 15 个,射

程 7413 公里。导弹为星光惯性数字计算机制导,命中精度 122 米。该型导弹

打击硬目标的能力比“三叉戟Ⅰ”型(C—4)导弹高 3—4 倍,是美国第一种具有洲际射程的打击硬目标能力的潜射战略导弹。

(四)战略巡航导弹

战略巡航导弹是美国 7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又一种战略力量,是美国“三位一体”进攻性战略力量的重要补充。战略巡航导弹指射程较远,携带核弹头,依靠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按予定程序沿非弹道式航迹攻击战略目标的巡航导弹,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无人驾驶飞机。海射和空射巡航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命中精度为 30 米)、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能够超低空飞行(15—100 米低空飞行)等特点,生存能力、突防能力、打击硬目标的能力都很强,是比较理想的第二次打击武器。其弱点是飞行速度较低,只有

0.7 个马赫。

“战斧”海射巡炕导弹 1972 年开始研制,1984 年开始部署,装备在水面舰艇和潜艇上。该型导弹可装 W—80 核弹头(也可装常规弹头),当量为20—50 万吨。攻击型核潜艇采用垂直发射系统时,可装载 20 枚“战斧”海

射巡航导弹。驱逐舰和巡洋舰等水面舰艇可装载 16—32 枚此类导弹。AGM—86B 空射巡航导弹 1973 年美国空军开始发展空射巡航导弹。由于

携载巡航导弹,能够大大提高战略轰炸机远距离攻击对方纵深硬目标的能力,因此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展被放到了更为优先的位置。AGM—86B 空射巡航导弹于 198l 年开始部署,由 B—52 和 B—1B 战略轰炸机运载。有翼、亚音速, 飞行高度距地面 30.5 米,由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制导,射程为 2500

—2965 公里,命中精度 10—30 米。它装有一个 W80—1 核弹头,重 1362 公

斤,当量可调,约 20 万吨。

陆基巡航导弹是一种战区核武器, 1984 年美国开始在西欧部署 BGM—109G 陆射巡航导弹,是海射“战斧”巡航导弹的改进型。发射重量为 1.2 吨,射

程 2500 公里,携载当量为 0.2—150 万吨的可变核弹头,曾装备陆军和空军,

共部署了 443 枚,根据《中导条约》,这类导弹已于 1991 年 6 月 1 日之前全部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