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朝野关于核战略的大辩论

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美国国内政界、军界和学术界围绕未来应采取何种核战略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这场辩论对冷战后时期美国核战略的制定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的各种观点可大致分为二派,即最大威慑力量派、最小威慑力量派和中等威慑力量派。最大威慑力量派主要由在冷战时期持核实战观点的人组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热津斯基、利德、韦勒等;最小威慑力量派主要由在冷战时期持“确保摧毁”观点的人组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卡尔·凯森、乔治·拉思詹、麦克乔治·邦迪等;中等威慑力量派是近几年产生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尼采、米切尔·梅泽等,这三派在以下四个问题上存有较大分歧。

(一)核武器在冷战后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和防务政策中的作用问题

最大威慑力量派认为,在冷战后时期,美国在世界事务中要起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而不只是保卫本国利益;核武器必须继续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和防务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球安全结构中,美国应该继续成为“核威慑的主要来源”。该派主张,在新形势下,美国的核武器应主要发挥三个作用: 第一,继续保持“延伸威慑”,向美国的盟国提供核保护,以对付前苏联继承国俄罗斯可能的核进攻,并抵销盟国内部要求拥有自己核武器的压力;第二,慑止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扩散;第三,在必要时,在第三世界使用核武器,以“对付像萨达姆·侯赛因那样装备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侵略者或可能打垮美国轻型的快速应急部队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强大常规军事力量”。

最小威慑力量派认为,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放弃它在世界事务中所起的占统治地位的作用,美国虽然不应该重新回到孤立状态, 但它应该采取比过去稍低一些的姿态,并将它在西方世界的领导作用让一部分给德国和日本。该派主张,今后美国核武器的唯一作用是慑止对美国的直接核打击,因此应该将美国的核威慑转变成某种形式的“最低限度核威慑” 或“有限核威慑”。

该派倾向于否定“延伸威慑”,认为在冷战后时期,由法国和英国核武器所组成的独立的欧洲核威慑力量已足以对付俄罗斯的核力量,美国的“延伸威慑”已失去其必要性。最小威慑力量派也不赞成核武器在第三世界国家发生的战争中起广泛作用的计划,因为这种计划可能对核不扩散的努力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并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导致巨大不稳定的多边核军备竞赛。

中等威慑力量派认为,在冷战后时期,美国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平衡者和“诚实的掮客”的作用;现在对美国及其关键的国家利益的直接军事威胁很少,但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产生新威胁,如东欧的民族冲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影响和势力的发展、在俄罗斯重新出现独裁政权等。因此美国当前的对外政策和防务政策应侧重于制止这些威胁上升,而不是对这些威胁的现状进行威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核武器的作用虽然应比它在冷战期间的作用大大缩小,但仍要比仅用于慑止对美国使用核武器这一作用复杂一些。该派主张,美国的核武器应该用于帮助防止俄罗斯对美国进行核攻击的条件重新出现,而不是仅用于慑止这种核攻击。也就是说,核武器应该发挥比作为核报复工具更大的作用。

中等威慑力量派不强调“延伸威慑”。它认为,由于美国和俄罗斯现在

都在大幅度削减核武器,英、法核力量与俄罗惭核力量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如果今后英、法的核武库能靠自己慑止俄罗斯的核讹诈和入侵,那么美国的“延伸威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过,这还将取决于英、法是否能向德国提供足够的核保护伞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能削减到多低的程度。在目前情况下,美国的核武器仍应起一种平衡的作用。该派还认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扩散,美国的核武器将不可避免地与地区战争有关;不过,如果美国公开宣布将把某些第三世界国家也纳入核武器的目标范围内,并按照此目的建设美国的核力量,就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这种扩散并增加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不信任感。

(二)核打击目标政策问题

最大威慑力量派主张,由于俄罗斯有可能重新成为对美国有敌意的国家,因此美国应继续实施与冷战时期基本相似的核打击目标政策。例如,利德和韦勒等人 1991 年在给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研究报告中,仍建议将俄罗斯的军政领导指挥所、核设施、机动导弹以及支持战争的工业设施作为美国核打击的目标。该派还主张将某些拥有或将拥有核武器的第三世界国家列入美国核打击目标的清单。

最小威慑力量派强烈反对打击军事力量的目标政策。例如,查尔斯·格拉泽认为,这种政策“加剧了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了发生偶发性战争的可能性,增加了达成有价值的军备控制协定的障碍,增加了美国军事力量在经济上的花费”,因此“对打击军事力量的做法进行限制应该成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

中等威慑力量派主张采用一种新的打击非核军事力量的目标政策,认为这种政策的优点在于:第一,它不会威胁到任何一方的核威慑能力,因此不像打击军事力量政策那样造成不稳定性;第二,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打击军队的战略,又可以避免打击城市政策在道德和可信程度上的某些缺陷;第三, 它所需的核弹头数量很少,如将 200 至 300 个俄罗斯的常规军事目标列入核打击目标清单,就能覆盖俄罗斯的绝大部分主要的海、空军基地、港口、武器装备储存基地和关键的军事工业。这种新的打击非核军事力量的目标政策还得到一部分最大威慑力量派和最小威慑力量派的支持。

(三)核武器数量问题

最大威慑力量派起初建议在今后几年内保持 4000 至 5000 枚战略核弹

头,后来接受了将战略核弹头削减到 3000 枚左右的看法。但该派认为,不能再进一步削减了,除非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达到美国与法国或日本关系的水平,并且对国际秩序的混乱状态实现了某种控制。该派中的许多人认为这两种情况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出现,因此他们都不认为美国应该将核弹头削减到 3000 枚以下。该派的观点得到美国政府和学术界中许多人的支持,他们认为,现在美俄之间爆发战争的危险已大大减少,美俄关系有了根本的改善,在这种形势下已没有必要将战略核弹头削减到 3000 枚以下;如果进行进一步削减,所带来的风险也许要超过所带来的利益。

最小威慑力量派将战略核弹头削减到 3000 枚看作是进一步削减以实现最低限度核威慑,甚至实现彻底核裁军的一个中间步骤。该派认为,可以将战略核武器削减到美俄各 100 枚左右的水平。

中间威慑力量派主张,如果世界形势允许,美国和俄罗斯应将它们的战略核弹头进一步削减到各 1000 至 2000 枚的水平;与此同时,其他中等核国

家也应参加一个多边核军控条约,由该条约将这些国家的核武器规定在适宜的水平,并能够加以核查。美国国家科学院 1991 年的研究报告《美苏核关系的未来》,较典型地代表了该派的观点。该派认为,将美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各 1000 枚的理由是:第一,这个数量可以使美俄的战略核武器数量与中等核国家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有明显的区别,美国的战略核武器仍能够被认为是强有力的;第二,这是一个有限度的核威慑力量,在未来 10 至 20 年后,如果世界政治中积极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可以将战略核武器削减到最低限度核威慑所需要的水平;第三,它可以使美国的国防预算在 1990 年的水平上每年

节约 174 亿美元。

(四)核力量结构问题

最大威慑力量派主张,为了能够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美国应保持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新型和命中精度高的潜射弹道导弹和隐形轰炸机。但核战略专家斯考特·塞根认为,为了实施一种增加战略稳定性的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可以主要保持速度较慢的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该派还主张,由于世界形势仍不稳定和俄罗斯还有数千枚战略核弹头等原因,美国应该建立战略防御系统。不过,该派也认为,战略防御系统的主要任务应由在冷战时期慑止苏联发动预先计划好的核进攻,转到现在侧重对付较小的但仍致命的威胁,如防御俄罗斯偶然的或未经授权的导弹发射以及弹道导弹和核武器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扩散等。

最小威慑力量派认为,如实行打击城市的目标政策,美国的核力量对命中精度不必有很高要求。该派还认为,任何较大的战略防御系统,如布什政府计划建立的对付有限打击的全球保护系统,都有可能削弱战略稳定性;由于俄罗斯偶然或未经授权发射导弹和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进行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不必建立战略防御系统。

中间威慑力量派则主张,美国应该获得比打击城市目标政策所需的更有灵活性和更高命中精度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但也不必达到像打击军事力量目标政策所需的程度。

不过,客观的分析认为,当前美国政府关于核力量结构的决定将主要取决于预算和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