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7 号

(SIOP—7)

里根执政期间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导条约生效,美苏开始撤除中程导弹。考虑到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达成协议之后将导致战略武器数量大幅度削减,以及一批新型核武器已经并将陆续进入核武库的实际,美战略空军司令部正加紧拟订新的作战计划。其根本目的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调配打击目标,扩大打击目标选择范围,提高战略武器使用的灵活性, 增强威慑效应。

1989 年底,布什政府批准了“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7 号”(SIOP—7)。以往新的作战计划都是伴随着新的威慑战略而出台的。如“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3 号(SIOP—63)是“限制损伤战略”的产物,并适应以后的“确保摧

毁战略”的需要;“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5 号”(SIOP—5)是“施莱辛格主

义”的产物;“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 号,(SIOP—6)是“抵销战略”的产

物。而这次“统一联合作战计第 7 号”是悄悄出笼的,这与当时苏联大幅度的战略收缩,欧洲正在经历着格局性的变化不无关系。在这个时候,若大张旗鼓地解释将如何使用核武器显然不合时宜。当时刚退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威尔奇上将称,与“统一联合作战计划第 6 号”相比,新的作战计划没有实质性的政策变化。布什政府突出强调实战能力对于加强威慑的重要意义,认为核武器不仅仅用来遏制战争,还应该而且可以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作战,因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在继承里根政府“打赢一场核战争” 的实战威慑理论的基础上,新计划所体现的核力量使用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仍以苏联洲际导弹系统为重点,并提出了逐步侧重对付苏联机动战略武器系统的新方案。首先摧毁对方可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武器系统是军事力量使用的原则之一。6 年前,当 SIOP—6 生效时,苏联除被称作“可转移目标”的指挥与通讯设施外几乎还没有什么机动武器系统。但其后不久苏联相继部署了 SS—24 和 SS—25 两种机动导弹。另据美空军情报部门透露,到90 年代中期,苏联的目标约有一半将成为机动的,其中包括导弹力量的三分之二。尽管美国国内对确定打击机动导弹系统的可行性及后果持有异议,但技术上的进展提供了寻找并摧毁机动导弹系统的能力。美国空军称目前正在研制的无人操纵遥感装置和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卫星情报搜集系统将使美国能够确认过去因为模糊不清或到处移动而无法瞄睢的目标,可以为作战计划中打击机动战略武器系统的新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2、确定以苏联领导集团为战争初期的突击目标。苏联领导集团一直被列为美国核力量的打击对象。但困难以确定地下掩体的位置和缺少摧毁坚固地下工事的武器系统,这一打击目标政策始终没有落实。此外,何时对这类目标实施攻击也从未明确过。但近几年来经过改进的间谍卫星以及源源不断移居西方的苏联公民提供的情报,使美战略空军司令部的目标确定人员能够发现苏联领导集团使用的许多地下指挥设施。1988 年,当时的国防部长卡卢齐批准公布了莫斯科附近地下几百码的超级加固地下掩体的详图。美国正研制的高强度金属弹头,旨在战争开端摧毁苏联制造战争的领导集团,美空军参谋长韦尔奇直言不讳指出,B—2 飞机在 90 年代投入使用后,予定袭击的目

标将是“最坚固”和“最高价值的”即地下深层掩蔽部、莫斯科秘密地下铁路线以及城外主要军事指挥所的广大工事网。据美一军事官员透露,象正在拟定的新的作战计划那样予定在战争初期就对苏联领导人发动袭击并为此作出具体筹划和准备付出代价巨大的努力,是以前所未有过的。

3、重新确定和相应调配武器系统的打击任务。由于中导条约而被拆除的部署在西欧的“潘兴Ⅱ”式中程弹道导弹和地面发射的巡航导弹的复盖目标, 将由部署在美国本土的战略武器所替代;已于 1988 年底投入部署的具有较高命中精度和很强毁伤力的 MX 导弹,将逐步取代“民兵”导弹系列的任务;与此同时尚予保留的“民兵Ⅲ”型导弹将遂行打击防护措施较差目标的任务; 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低,更灵活的 B—1 型轰炸机将可能取代 B—52 型轰炸机,担任突破苏联防御体系的任务。可以推断,随着大幅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美国核武器系统的打击目标将会作进一步调配。4、主张建立一支精锐的战略机动力量。以往的作战计划只规定建立战略预备队,以实施“战争间威慑”和战争最后阶段使用。新的作战计划则强调建立一支由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组成的精锐力量,目的是为总统提供在一场危机中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以适应对苏联或另一个对手实施有限核打击的需要。美国的核军控政策军备控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我们的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必须招它只蕾成是加强国家安全和增进国家根本利益——美国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而生存——的若干工具之一。

——罗纳德·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