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节气是太阳历的骨干,太平天国创制天历,采用节气作为制历的基本法则,这是最有见解而能掌握到关键性的地方。中国历术上有「朔」与「气」之分,朔系太阴关系,每月朔望,都从太阴而定;气为太阳关系,每年节气, 都从太阳而定。因中国历术是从冬至起算,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以冬至为代表,所以称节气为气。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中国古代历法采用的叫做「恒气」,就是把岁周匀分为二十四等分,每一节气占全年日数二十四分之一,约一五·二一八七五日,即十五日有奇,所以又叫做「平气」。到清代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 颁行时宪历,始改用「定气」注历,以太阳实到之时为准,如冬至前后,十四日有奇为一气,夏至前后,十六日有奇为一气,其馀节气也各不同,故各节气的日数不平均。太平天田制历,为求平匀整齐起见,故定节气不有定气, 而用恒气。

天历采用恒气,又因调剂十二个月的单双数便于记忆,故对自汉以来的分配法稍有变动。汉代人推恒气,以四年为一组,因每一气的日数是一五·二一八七五,二十四气在一年后,还有奇零,必到四年然后成为整日,周而复始。今将古四分历的恒气日数,与天历对照如次:

① 本书天历分析,其中节气、年名、月名、月建、日名、日宿六项分析,都采自董作宾天历发微(见读书通讯第四十一、四十二两期),特此说明并致谢。

古法恒气

冬至十

小寒十

大寒十二

立春正月

雨水正月中

一月中

二月节

月中

第一年日数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第二年日数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第三年日数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十五

第四年日数

十五

十六

十五

十五

十五

天历每年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恒气的日数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寒露九

霜降九

立冬十

小雪十

大雪十

月节

月中

月节

月中

一月节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十六

十五

十五

十五

十六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冬

古四分术的恒气,四年里面,气与气的距离日数不同。例如流沙坠简著录的西汉永光五年壬午(前三九年)历谱,有冬至及立春的注入。

十①月辛丑朔小巧玲珑十日庚戌 冬至十二月庚午朔大 七日丙申 立春

此时所用为太初历,在“午”、“戌”、“寅”年,应查第二年一行的日数, 惟冬至以后,属于下年,在“未”、“亥”、“卯”年,应查第三年一行的日数。第三年由冬至到立春,共四十六日(第一、二年都四十五日),永光谱由庚戌至丙申正距四十六日。所以古代用恒气都很严格。天历要在一年里面使恒气各有固定的日数,就难再求同古代恒气那样的准确了。

知天历所定一年的恒气与古不同,天历的节气当更不能与清咸丰时用定气的时宪书各节气全合,但其关系究如何,亦不难由推算而知。今试推清咸丰元年、二年的定气冬至及立春如下:

清咸丰元年 十一月初一日 壬子 儒略周日 二三九七四七九冬至 下午五时三十六分

公元一八五一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 冬至

太平天国辛开元年 十一月十八日 冬至早一日

清咸丰元年 十二月十五日 丙申 儒略周日 二三九七五二三 立春 下午十时二十九分

公元一八五二年 二月四日 立春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 正月初一日 立春

清咸丰二年 十一月十一日 丁巳 儒略周日 二三九七八四四 冬至 下午十一时二十八分

公元一八五二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冬至太平天国壬子二年 十一月十七日 冬至

清咸丰二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 壬寅 儒略周日 二三九七八八九 立春 上午四时二分

公元一八五三年 二月四日 立春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 正月初一日 立春

天历的历元,可以说是壬子二年的立春日,这一天确是一个定气的立春日。事有凑巧,癸好三年的立春日,也遇到了定气的立春。这可见太平天国编排天历是开始于壬子二年,其出发点的立春日,是借用了当时时宪书及阳历的定气立春,确与天象相合。而二年的立春,距三年的立春,事实上也恰是三百六十六日。但这仅是闰年的现象,并不是年年同这样,故向前推辛开元年的立春即提早一日(通常系阳历二月四日立春),向后推甲寅四年的立春已错后一日,以后约每四年增加错后三日。于是到己未九年遂有「四十年一干」的修订办法。兹再将太平天国十九年间的立春日与阳历对照如下①:

① 此表是从历理对照,而天历颁行时却提早一天,故到己未九年天历立春就历理说应该是迟了五天,但实在只迟了四天,请参看第四节。

辛开元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一年

二月三日

立春早一日

壬子二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二年(闰)

二月四日

立春正合

癸好三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三年

二月四日

立春正合

甲寅四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四年

二月五日

立春迟一日

乙荣五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五年

二月六日

立春迟二日

丙辰六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六年(闰)

二月七日

立春迟三日

丁巳七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七年

二月七日

立春迟三日

戊午八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八年

二月八日

立春迟四日

己未九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五九年

二月九日

立春迟五日

庚申十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 0 年(闰)

二月十日

立春迟六日

辛酉十一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一年

二月十日

立春迟六日

壬戌十二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二年

二月十一日

立春迟七日

癸开十三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三年

二月十二日

立春迟八日

甲子十四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四年(闰)

二月十三日

立春迟九日

乙好十五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五年

二月十三日

立春迟九日

丙寅十六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六年

二月十四日

立春迟十日

丁荣十七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七年

二月十五日

立春迟十一日

戊辰十八年己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八年(闰)

二月十六日

立春迟十二日

巳十九年

正月初一日

一八六九年

二月十六日

立春迟十二日

由此表可见天历的编排开始于壬子二年,这年立春与天象合,即定气的立春日。辛开元年乃逆推的,故冬至及立春日都错前一日。甲寅四年则错后一日。以后每遇阳历闰年的次年,即少错一日,因阳历闰年,同是三百六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