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童子兵

太平天国有童子兵②。但必须说明,并不是在太平军的编制里面,童子兵自成编制,如同妇女编为女营那样,而是把童子作为牌尾③编归男营。例如前十三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吉添顺统下兵册中所列牌尾,有十一岁的朱贵儿,十三岁的汪毛儿,十四负的万如意、郑杏花,十五岁的陈小四便是。不过,童子兵在太平军中虽然没有自成为一种编制,十五岁以下的儿童根据太平天国制度也还没有达到必须参战的法定年龄,但是,这些编入军中的童子, 他们从小受到革命战争的锻炼,他们在战场上所显现的英勇事迹,却是一件可歌可舞的铁的事实①。

童子兵也同青壮年的军队一样有训练的,时人做有一首童子兵篇诗咏癸好三年镇守扬州的太平军中的童子兵训练情况道:「儿今充童子兵,头编红巾,手执竹枪,朝夕跳叫,喉燥无声,炮声轰轰」②。这首诗写出太平军中的童子兵以高度革命热情从早到晚的勤操苦练。当时在苏州太平军中服务的外国人,也说到苏州太平军有训练童子打仗的事①。

童子兵参战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壬子二年春进攻桂林之役②。童子兵经常担负冲锋的任务,他们最富于战斗精神,当先陷陈,不得胜利不止,以战死为光荣。敌人情报说:「凡临陈攻城,亦惯用童子为倡,以童子皆不畏死, 无不以号叫跳跃为乐者。且手足轻便,往往登高陟险如履平地。」又说:「每陷一城,掳一庄,童子又愿为前驱,群贼随其后」。再说:「或我兵偶挫, 童子率众穷追,驰逐甚急」③。丙辰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八五七年一月二日),裨治文通讯报导太平军作战说:「他们迎头走上去,尤其是小童,他们必要取胜为止」④。呤唎在他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里说:「大家知道,

① 据简又文译北华捷报一七四号社评,载大风半月刊八十九期。

② 关于太平天国童子兵,时人有不少记载,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十一也有童子兵专篇。

③ 太平天国称未城年及老年人为「牌尾」,称成年及壮年人为「牌面」。关于牌面、牌尾的法定年龄,据谢炳金陵癸甲纪事略说:「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余为牌尾」。

① 在当时地主阶级分子的记载中,曾有人提出否认太平军中有童子兵的说法,谢炳金陵癸甲纪事略说:「幼童则抢去为假子,或为打扇。打扇乃贼之小仆名,常持马鞭洋伞及扇随贼后,盖贼最爱童子,相与嬉戏而已,并无所谓童子兵也」。潘钟瑞苏臺麋鹿记卷上说:「喜掳幼孩,自十二三岁至二十岁以内者,或谓充作孩儿兵,实无其事。其中为分等级,文秀者教以读书写字,视如己子,此等甚少;其次则为执役如奚童; 又其次则为牧马如厮餋」。案谢炳所记系天京馆衙事,潘钟瑞所记系苏州馆衙事。在太平天国政府中,是有童子供服役的,而编入军队中的童子更多,例如前十三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吉添顺统下兵册,以统带二十五人的两司马便编有五个童子在牌尾。在政府机关服务的童子做的是杂务的工作,当然不能称他们为童子兵;而编在军队中的童子,平时有训练,战时则参战,做的都是军事工作,所以时人称他们为童子兵。谢炳、潘钟瑞混淆事实,不辩自明,不过是祗暴露出反革命分子对革命的诬蔑、歪曲而已。

② 见于昌遂羼提精舍诗稿。

① 据马惇(J.D.Morton)志愿陈述书,见王崇武、黎世清编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

② 佚名独秀峰题壁诗在「战声远近杂儿童」句下自注道:「贼攻城,远有孩儿摇旗呐喊」。

③ 见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十一贼数童子兵。

④ 据简又文译裨治文通讯,译者将这篇通讯标题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见逸经第十七期,原载公

太平军中最勇敢无畏的兵土,一般都是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年轻的孩子」⑤。呤唎又记他问过几个正在出征的童子兵:「怕不怕打仗,怕不怕陈亡」?一个勇气勃勃的童子兵指着颈上的一块大伤疤,另一个指着胸口上的伤疤,告诉他说:「这都是跟妖魔打仗卦的彩,马上就可以跟他们算帐了」①。

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当中,童子兵曾经建立了许多辉煌的战绩,如壬子二年十二月,用地雷阵破武昌文昌门城墙根,就由五十名童子兵做先锋,首先冲锋登城,把搶缺口的清兵打败,大军继进,遂克武昌②。如壬戌十二年三月,江苏嘉定撤退之役,奉命死守城内掩护撤退的忠勇小队一百三十人,大多数是少年兵和童子兵。他们在英,法侵略联军攻城大炮猛烈轰击之下,扼守敌人攻击最猛烈的南门。他们每个人拿着一杆鸟枪,冒着侵略军射过来的可以炸毁一大片城墙的大炮弹,一直冲到前面,用这种笨劣的武器对着敌人开火。其中有三个最小的童子,因为人小達不到枪眼,他们一直在等待着侵略军的三十二磅炮弹打开一个洞口,以便利用这个洞口射击。他们为了避免敌人的来福枪,从不利用同一洞口射击两次。他们架在城堡上的三门中国两磅炮始终向着敌人开火,直到敌人的猛烈炮火轰毁了城墙,把这些炮手埋在瓦砾下面,才使这三门小炮沉默下去。这支英雄的小队被敌人排山倒海地冲了进来,他们退到北门,这是守城军撤退的地点。他们在这里勇敢地■击故人, 掩护自己部队的撤退,浴血死战到最后一人,光荣地完成了他们的任务①。又如癸开十三年正月江苏太倉大败奥伦(Holland)之后,三月太倉在撤退前重创戈登之役,在守军四千多人中,也有许多童子兵,他们在敌人枪林弹雨之中,勇敢地衝到缺口,用一堆堆的擂石来投掷敌人,把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打退,终使敌人受到重大的伤亡②。这几役童子兵的战绩,更是使人驚欢不置。

因此,清朝统治者就把太平天国的童子军看做他们的「心腹之大患」③。清朝统治者的预料倒是不错的,太平天国里面许多著名的少年英雄们,如英王陈玉成、首王范汝增这班人,他们都是从儿童的时候就参加革命,在军中锻炼出来的。

元一八五七年一月三日北华捷报。又案当时简又文不知裨治文原有此中译名,他在逸经上译作「布列治门」。

⑤ 见王维周译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第十七童。

① 据王维周译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第九章。

② 据劳光泰鄂城表忠诗。

① 据王维周译呤唎利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第二八章。

② 据同上书第二十一章。

③ 据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十一贼数童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