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宋城”赣州——京九快车江西行(六)

王东林

京九快车自吉安、井冈山穿崖破壁,呼啸南奔,不多时便进入江西的“南极”——赣南。

赣南大山长谷,岭壑纵横。山谷间千万道溪泉汇梅、琴、绵、湘、濂、平、桃、犹八水而入章、贡二江,自东西平行北流,至赣州龟角尾会合成波澜壮阔的赣江。因而有人说赣州是“千里赣江第一城”。

自赣州站驱车入城,宽阔的红旗大道绿树成荫,经精心修剪整治的黄杨、冬青、翠柏,宛如一尊尊绿色雕塑,站立在大街两旁。海关大楼、银行大厦、邮电中心、百货商场、人民影城等高层建筑,尽情地展示出现代都市的神韵。

“认不得喽⋯⋯”说话的是一位白发者者。他自台湾来,40 年代曾在赣州呆过。那时的赣州残垣断壁,面积不到三平方公里。而今的赣州已经是方圆十多公里了。

赣州是现代的,但更以它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世人瞩目。赣州古称南康郡,隋唐称虔州,宋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名赣州。城址约定于南朝梁,迄今有 1400 余年的历史。赣州城三面临江,城南开掘护城河,易守难攻。北宋中期,知军孔宗翰以砖石护城,冶铁锢基,对城区全面整治。此后至民国时期 800 余年,虽历代也有修葺,但城区布局始终未改。今天的赣州,是在宋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城的风格,宋代的遗存,宋人的佳话,在赣州俯拾皆是,因而赣州理所当然地赢了个“江南宋城”的美誉。

据考古工作者测算,赣城城墙全长 6900 米,平均高度 5 米,厚 6.5 米。

现存西津门至东河大桥一段长 3664 米。至西门,登炮城、八境台,你可饱览城墙雄姿。但见古城墙沿江而立,墙垛、敌楼、警铺突兀,马面、炮城、弩台傲视江面,极其险峻;墙体劲藤攀缠,苔藓斑驳,益见苍古。江风涌起, 波涛拍岸,似隐约可闻金鼓铮铮,马鸣萧萧。城墙名符其实是宋代建筑,有“熙宁二年”、“赣州嘉定八年修城官砖使”等铭文城砖及方志纪述可证。现在城内街区的布局,也还保持了宋城的风貌:在宋代已具雏形的南北东西干道,演化成现今的文情、大公、章贡、中山和阳明等路;城西为衙署区, 城东为商业区,东南为宗教文化区,其格局大致如故。北宋熙宁年间(1068

—1077 年)州守刘彝设计建造的福寿沟及水窗,是当时最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仍发挥作用。尤其是水窗的设计,利用水力自动启闭,既是排水出口,又可防洪水倒灌入城,十分巧妙。历史上赣州古城在军事防御和抵御洪水的斗争中屡屡发挥重大作用,故又有“铁赣州”之称。

八境台建于城东北隅古城墙上,因城为台,重檐翘角,俯瞰龟角尾章贡汇流滔滔北去,会让你油然想起苏东坡“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诗句。登台顶极目四望,“赣州八景”尽收眼底。其西南为贺兰山,是城区的制高点。山上古木葱郁,一台独立,即为郁孤台。郁孤台与八境台、章贡台分立于城之北、西、南三方,构成“赣州八景”之一——“三台鼎峙”。

自八境台往东南行,取道南市街,两侧为清一色的明清建筑,灰墙青瓦, 画栋雕梁,别有一番韵致。出街口即是文庙所在地,庙堂已修葺一新,对外开放。其左侧为慈云塔,六面九重,高 42 米,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 年)。文庙之南有光孝寺,寺旁一中校园内有廉泉和夜话亭。据载北宋绍圣元年(1094 年)苏东坡与邑人阳孝本于廉泉促膝长谈,通宵达旦,作廉泉诗。后人为纪念他们,遂于泉边建“夜话亭”。清乾隆八年(1743 年)赚溪书院

山长吴湘皋刻苏、阳夜话图碑,立于亭内。

出城往西北行约 12 公里,为著名的通天岩景区。这里丹崖绝壁,林壑清幽。在东岩的忘归、观心、龙虎、通天、翠微五处岩穴洞窟峭壁之上有唐宋各式佛教造像 358 尊,北宋至民国题刻 128 品,是江南少见的石窟艺术宝库。

至若寿量寺,马祖岩,拜将台,七里镇古瓷窑址,浮桥,古渡,书院等古代遗址及其他名胜,如珠嵌星列千古城内外,叫人目不暇接。赣州以其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垣及众多的古代遗存于 1994 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赣州因赣江航运,大庾岭商道沟通海上丝绸之路,曾盛极一时, 至近代以交通大格局变化而顿失交通枢纽地位,沉寂了一个多世纪。而今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赣州市不仅找回了她所失落的,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赣州、赣南乃至整个江西的腾飞之期,还会遥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