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一:搜索者自己说

因特网络使得很多不同的公司,从不同的夹缝中冒了出来。“美国在线” 是个垂直行销公司,创造发行工具、网络和使用者界面。顾客的技术支持全在一个公司内完成。市场对像“美国在线”这类公司的需求很大。“美国在线”基本上做的是大规模市场营运、电脑营运、顾客服务、为顾客包装信息以及行销。它有建立极大顾客基础的能量。就基本能力而言,它超前其他以因特网络为基础的服务公司甚多。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在线”这一类的超大公司,就像恐龙一样,将被淘汰。但我却觉得只要它们够聪明的话,事情未必如此。

“美国在线”未来不可能只凭着一己之力,追上所有的科技进步,所以必须要学会利用其他能在因特网上创造出好内容的公司,借力使力。我可以看到未来因特网络科技的来源,却看不到收入来源。而“美国在线”有收入来源,却没有科技来源。这两者如何能够互利共荣,是所有相关公司都应该思考的。

我在“美国在线”的时候,“美国在线”还不认为因特网络会变大,但我帮助它进入因特网络文化。今天“美国在线”已经看出因特网络对它的业务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美国在线”的电子邮件中有一半通过因特网络网关, 而“美国在线”也是邮件中进出因特网络最多的网关。“美国在线”的会员希望能参与更多的因特网络活动,因此该公司的工程师不断地在研究,改进进入万维网的能力,以便容纳更多的使用者。

“美国在线”将重心置于消费者、它的客户,以及自视为公司一分子的会员,而没有花很大力气在信息供应者身上。事实上,很多信息供应源对“美国在线”都很不满意。它们有自己的通路用自己的工具,而不必处理同“美国在线”的关系。

成功的因特网网站,都不是将其他人的信息拿来重新选择组合,而是能提供新类型服务的。例如 Yahoo!在因特网上发展的查号功能,便是一种全新的内容。这一类玩意儿未来将大量出现。文本(text)还能够继续在因特

网上扮演主要信息形式多久?如果问我的话,我会说,文本已经不是主要形式了。因特网络最初设计时,是为了要提供文件与文件之间的超文本链接, 但目前大部分人使用因特网和万维网的方式,已超出原始设计范围。因特网成为各种实际服务,以及与顾客的互动服务寻找数据等的界面工具。由此可见,因特网真正重要的是其互动的本质,而透过 Java 语言,我们开始看到新的能力,更能以程序增进互动性。

最新活跃的领域在媒体代理人(agent)科技和加入声光的技术上。网络新闻站已对报纸销路有莫大影响,很快这影响将波及电视新闻。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网址,已能提供当日重要新闻文字叙述,并且还有短片配合。虽然片子的动作迟缓,但足以显示互动新闻末来的方向。

传统杂志刊物事业,有三个主要收入来源:广告、订户和邮购名单。三个来源对杂志的生存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在因特网络上有什么? 广告正在起步,其他两者则根本不存在。顾客付费给 PSINet、“美国在线”、UUNet 等才得以上网。但这一条收入泉源,就此打住。凡创造内容、设立万维网络地址、丰富网络内容的行为,都是无酬的。我们应该可以设立一个模式,将部分订户缴纳的费用,补充内容的版权费,让那些使因特网变得生动有趣的人,也能够分享成果,也促使因特网络继续保持活力。这种模式也可以使那些原本生存空间不大的内容提供源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继续存活下去。目前我们在发展广告模式方面进展还不错,但是在订户模式上,还得加把劲。

出售邮购名单,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以大欺小的做法,因为如此将把很多订户的私人事情,如收入、嗜好、休闲等,随便告诉其他人。这种信息在电脑世界可能构成更大的危险,因为我们的互动,将越来越被网上机构监控。但对有一些人而言,危险就是机会的所在,所以名单出售部分,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并以适当的法律保护名单。当然,事有两面,我们也可以从它能帮助消费者获得信息这个角度,来看邮购名单的出售。

我目前的工作计划,是一个因特网络数据库,以搜集、存储并帮助查询所有因特网络上的公共数据。我们已经和史密斯索尼安机构(Smithsonian Institution)签约合作,把 1996 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网上数据,全部入库, 并研究这个媒体对政治生态的影响。另外,我们正在搜集所有万维网的网址, 并发现其中有一些已经不再活跃。我们已经将这些结果交给了史密斯索尼安机构,准备在大选完毕和总统就职之间,在史密斯索尼安博物馆中展出。

数据库只是一个更庞大的工作计划的起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整个因特网络的数据库,以利未来研究这个因特网络现象。大家对因特网络进化的速度都会感到兴趣,而建立因特网络数据库的目的,就是记录下它在不同的时间所经历的改变。历史家和学者,都将依赖这份数据了解不同时间点上的万维网。

不过,因特网络数据库不仅是留下历史资料而设,它也可以积极参与, 提供网址名称服务或查号服务,成为因特网络基本结构的一部分。同时,数据库还可以在网络网址主持人自行毕业,或根本消失后,留下死去网址的备份。

因特网络目前的大小大约在 1~10 万亿字节之间,没有人确实知道这系统到底有多大。10 年内,这么大的系统变得非常普遍后,我们随时可以保存旧的数据。到那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同一地点保留下因特网络的整份拷贝。

社会正从一个不论哪个角落都唱一样的歌,看一样电视连续剧的地球村,演变成一个拥有许许多多不同小社区的形态中。我们需要进行研究,以分析、了解社区进化及重叠的情形。从因特网络数据中,我们可以追踪人口重心的转移情形,甚至利用新索引科技做实验。或许就长期而言,集中控制资源的方式并不正确,不过这是能够立刻着手的方法。

我们希望能结合商业和公益的力量,做成数据库。过去也有一些先例, 可是我们想创造一个新模式。商业体在我们的组合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扮演了引进科技的角色,不过真正的主角仍然是公益的部分。因为有公益性,所以能够取得大众某种程度的信任。相对地,它必须长久为公众利益而存在。我捐赠出足够的资金给因特网络数据库,便是希望一点一滴的数据都能够传至永远。

我不以时间封装的作用,而以更宽阔的意义来看待数据库。我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建起一个终极数字图书馆,不过至少我们开始为未来的图书馆搜集资料,预计在几年内,这些资料将成为信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观念是错的。有了因特网以后,我们建造的不再是地球村,而是一个有很多小村庄的地球,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村庄与村庄互有重叠,散布于地球各个角落,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好几个村庄的“居民”。我们已经超越了大众媒体固有的本质了。界面二: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