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盟对中国的长期政策

1995 年 10 月,欧盟部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中欧关系长期政策”。中欧关系长期政策是欧盟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对华政策,它为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一)欧盟对中国长期政策的背景1.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增强

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需要和中国共同努力,以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后,将自己从闭关锁国的狭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大力开展对外商品交流,主动争取参加或恢复在各类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合法地位, 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一员。自从 1975 年与欧共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

中国自 1978 年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断改革经济体制和对外贸易体制。在十多年时间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新的,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中场经济体制所逐步取代。外贸体制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调整和改革了人民币汇卒,实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这一外汇体制改革打下基 础;实行出口退税,取消出口补贴,促使企业自负盈亏,平等竞争;改革和完善外贸玄观管理体狲,削弱行政性管理,强化对外贸易法制建设和运用经济杠杆建立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放开进出口商品经营权;建立适应国标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等。

中国已经参加了 100 多个国际公约,已与 100 多个国家签订双边经贸协

定,从 1982 年到 1994 年,中国已与 65 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在涉外经济法规方面,中国已制订了涉外投资法、对外贸易法、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法律以及建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自 1986 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

努力,净取恢复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地位:进入 90 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1995 年 11 月 19 日,江泽民主席出席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江泽民主席在讲话中说:“中国将从 1996 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降幅将不低于 30%。这必对推动区域合作、实现亚太贸易投资自由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虽然目前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强国富民之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1994 年,中国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达 2366.2 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水平。1995 年,中国年进出口总额达 2808.5 亿美元,比上年增

长 18.6%,净增 442.3 亿美元。

1995 年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由 1994 年的 221 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 227 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香港、美国、欧盟、东盟、台湾省和韩国等。

总之,中国基本上建立了与国际规则相吻合的经济体制和对外贸易体 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需要世界,世界经济也需要中国。

中国坚持全方位开放政策,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双边经贸关系。自从1975 年中国与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很快。1978 年,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只有 24 亿埃居。到 1994 年已达 350 亿埃居。从 1995 年起,中国成为欧盟第四大出口国和第四大供给国。1995 年,欧盟是中国对外贸易第四大重要伙伴。除此而外,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有合作。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是欧盟所不能忽视的。

  1. 欧盟亚太新战略的重点所在

就欧盟对外战略而言,亚太地区是其薄弱环节。90 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亚太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经济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欧盟开始重新估价其亚太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了调整后的欧盟新亚太战略。 1993 年 7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走向亚洲新战略”文件,建议欧盟理事

会重新考虑并调整其亚洲战略。1994 年 12 月,欧盟部长理事会批准了文件。根据文件,欧盟对其亚洲战略作了如下调整:第一,确定了政策目标,即增强在亚洲的经济存在,扩大和加强同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同亚洲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第二,确定了经济战略,即促进对亚洲的贸易和投资, 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对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等。第三,调整了政治政策,即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政治对话,通过经济合作,发展援助等,增强在亚洲的作用,鼓励和帮助亚洲国家更多地参加多边组织等。

欧盟认为,在亚洲国家中,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亚洲乃至在国际事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增长,广阔的市场以及低廉的劳动成本是其它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对于欧盟来说,中国是其经济、贸易以及政治等方面量重要的伙伴之一,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欧盟对亚洲经济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

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虽然经历了 2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但是与美国、日本相比仍显不足。就投资而言,欧盟 15 国企业在 1979

年至 1993 年期间,对中国的总投资为 25 亿美元,大约 3000 个项目。比美国或日本企业的投资的半数还少。并且处于竞争弱势。

截至 1993 年底,在前十个对中国投资国和地区中,英国位居第六,允诺

提供的投资总额为 33 亿美元;德国位居第九,为 14 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则

分别为 146 亿美元和 89 亿美元。显然,欧洲的对华投资大大落后于香港、台

湾、美国和日本。

就进出口商品总额而言,欧盟也显落后。1995 年中国出口总额达 2808.5

亿美元, 1995 年中国对外贸易伙伴虫 1994 年的 221 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

227 个,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 574.7 亿美元。增长 19.9

%;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香港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

408.3 亿美元;欧盟 15 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 403.4 亿美元

继 1994 年欧盟提出“走向亚洲新战略”后,1995 年又推出“对华长期政策”,这预示着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关系的新阶段的开始。

  1. 欧盟寻找刺激其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

90 年代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冷战结束,使西欧作为两大政治对峙集团前沿阵地的重要性已不复存在。经济实力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中一个重要因素。国与国之问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

欧共体自 70 年代中期开始,就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徘徊期。虽然 1986 年开始的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目标使欧共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扩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毕竟只是一个有限联合的集团,民族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无处不在。成员国每次付出的努力都要求相等的甚至大于的回报。所以, 90 年代以来、欧共体被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升高、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国民生产总值外部实现的压力大以及与美、日相比的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困扰着。

1993 年以来,欧盟经济形势开始好转,逐渐从衰退中恢复过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欧盟除了从集团内部寻找刺激经济的增长点补,也积极从外部寻找出路,包括扩大对外经济开放,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开拓新兴海外市场等。

在欧盟与中国双边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欧盟也已经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各国经验中是无与伦比的,”“为了使亚洲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我们必须进入世界最具活力的市场。⋯⋯中国可能在从电讯到飞机,从计算机到能源的许多高技术领域里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欧盟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①

(二) 欧盟对中周长期政策的主要内容 1.通过双边政治对话,支持中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事务欧盟对华长期政策指出:“随着中国对更为自由的观念和在亚

洲及全球的合作采取开放政策,欧盟迫切希望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分担机遇与责任。我们支持中国全心全意地参与国际社会,⋯⋯ 我们对一个稳定的与和平的亚洲非常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