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盟的关税政策

利用关税保护产业发展和排除外部竞争威胁的政策是一种传统的贸易政策。欧洲共同体在其工业品保护和农产品保护方面也利用了关税政策,并且充分体现了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其具体作法就是关税同盟以及农产品差价税政策。

(一)工业品贸易保护政策——关税同盟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工业化国家,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保证工业品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和保证市场为成员国占据是共同体成员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1. 建立关税同盟的必要性

可以从经济与政治的两方面来认识建立关税同盟的必要性。从经济角度来看,共同体经济发展要求市场扩大。

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在世界上处于重要地位。但在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即市场规模与经济规模相比显得十分狭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然而随着生产和资本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国家出面将各国中场在某种形式下联合起来。结成关税同盟即可以扩大各个成员国的中场,又可以将来自外部的竞争通过共同关税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保护集团经济的目的。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一是美国的西欧政策的要求,二是西欧国家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的需要。

西欧是故后相当长时期里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区域,特别是在实行“遏制”政策时期中,是美国抗衡苏联的前沿阵地。在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实现其战略构想,需要在经济上支持西欧并力促其联合起来,帮助西欧改善战后恢复时期严峻的经济形势并有能力抵御所谓苏联的渗透。因而导致 1947 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马歇尔计划要求准备接受援助的西欧国家必须互相达成一项协议,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纲领并查清它们的资源。也就是说,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以某种形式联合起来。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 1947 年 5

月 8 日发表对外政策演说时就强调欧洲重建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1948 年 4 月美国国会通过马歇尔计划时重申了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的没有关税限制的巨大国内市场的优点,强调了欧洲的受援国组成一个共同组织的必要性。

美国的援助对于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复兴是必要的,受援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如果说受援国以某种形式联合起来是美国的要求,那末它同时也是符合欧洲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统一思想的要求的,只是二者出发点绝对不同。指出这一点是必要和重要的。我们因此可看到,欧洲统一思想的发展演变,

战后经济复兴的需要、冷战、美国的压力等这几者之间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就是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美国的西欧政策的重要目的就是控制西欧,使其成为全球战略中的一颗棋子。这显然不符合西欧的长远利益。

欧洲联合的基本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独立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欧洲各国的实力,美国的实力则极大地膨胀起来了。当时西欧国家为了抵抗所谓苏联与共产主义的威胁,只得依附于美国。这当然是有悖于欧洲联合的基本目的的。

在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完成以后,重振欧洲的昔日雄风,摆脱对于美国的过分依赖,自主发展,就成为西欧联合的一个现实要求。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实力。然而随着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霸主地位的确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绝大部分“领地”已被美国占领。而就每一个单独的西欧国家来说, 无论是自然条件,市场规模、科技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还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等等方面,都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是,联合起来的力量就不是简单的各个力量之和。联合才可能以集体的力量摆脱美国的控制。

对于欧共体的 6 个创始成员国来说,只有联合起来,对外筑起统一的关税壁垒,才可以既扩大市场,又能抵御来自超级大国的经济“入侵”,更重要的是通过关税同盟可以促进 6 国间的团结。

另外,选择关税同盟的方式,也是避免共同市场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规则发生抵触。

50 年代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初步成功,为稍后创立的关税同盟作了必要的舆论、技术和经验的准备。

  1. 欧共体关税同盟的内容

罗马条约对关税同盟作了一系列详尽的规定。涉及到取消成员国相互间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实现成员国市场的联合,对外则规定统一关税税则。

(1)取消成员国相互间关税。罗马条约具体规定了取消成员国间相互关税的进程,计划从 1958 年的 1 月 1 日至 1970 年 1 月 1 日以 12 年的时间分三

个阶段(每阶段 4 年)全部完成。实际进程比计划规定的要快。1960 年 5 月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决定加快削减关税的步伐,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于1968 年 7 月 1 日全部完成。具体进程参阅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