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

东周始于周平王(公元前 770—前 720)东迁洛邑,一般以公元前 476 年为界,分为春秋(公元前 770—前 476)与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代由统一王朝分裂为诸侯争雄、再走向统一的时代,是社会急剧变革与充满战争的时代。春秋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统计,军事行动共 483 次,大战 376 次;战国时代,“天下并争”,战事更为频繁与酷烈,“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孟子·离娄篇》)。此兵连祸结的形势,乃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深刻转型的反映。

这一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水利灌溉事业之发展, 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农业奴隶逐渐解放,自耕农普遍出现,国、野界限弥合,井田制瓦解。其上层建筑之反映则是王纲解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自诸侯出”,再变为“自大夫出。”于是出现了春秋五霸相迭、战国七强争雄的局面。随着战争的升级,各国为适应规模愈大的战争,相继改革军制,以致武装力量体制、兵役制度、军事法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渐趋完备,初显我国封建社会军制之端倪。与此同时,作战方式从车战发展为步骑兵作战,战术有了重大革新,出现了总结军事经验的著述,军事思想也取得了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