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著作比较

古代各国的军事著作,大都经历了从史诗、史书到独立兵书出现的过程。本时期出现了不少军事著作,如古希腊的《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长征记》,古代印度的《政事论》,中国先秦兵家的兵书及诸子论兵著述等。但只有中国的兵书完全从史书中脱颖而出,呈现出成熟状态,而其他国家的军事著作,仍然孕育在史书或政论之类的母胎内。由于成熟程度的不同,使得中外兵书具有不同的恃点。从著作结构分析,中国兵书严格按照军事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要求确立结构,划分篇章,如《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各有主题,却又浑然一体;古希腊的兵书,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多以记史的形式,综合地反映当时的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在内容上,中国兵书重视兵学体系的构建, 重点阐述战争观、战争谋略、战术运用、建军治军等军事规律,重道(规律)尚谋,如《孙子兵法》,“仅十三篇,而用兵之法悉备”,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而古希腊的军事著作,更注重战争进程、具体战木以及军事技术。在叙述方式上,中国兵书是“舍事而言理”,从理论层次上探讨战争的准备、战略计划的制订、战争战役的组织、战术手段的运用等用兵之法;希腊兵书正相反,它是“舍理而言事”,往往采用记实的方式,津津乐道于具体的战争进程、战役的详细过程,而有关战争的理性认识,仅零星点缀其间,尚未升华为理论。在论证方法上,中国兵书是高度提炼的理论著作,为了阐述军事原则,除使用一些含义界限清楚的军事范畴如攻守、胜负、伏、退等术语外,也大量借用没有明确界定的哲学术语,如“势”、“虚实”、“奇正”、“阴阳”等对偶性范畴, 这就使中国兵书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哲学气息强;古希腊一直被认为是思辩哲学的发源地,但当时人们却未能用这种方法来总结军事规律①。古代印度的《政事论》缺乏的也是哲学思辩。《政事论》是本时期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唯一勉强可称为兵书的著作,它比古希腊的军事著作成熟,却并非严格的兵书,除军事外,还广泛论及政治、经济、外

① 参见刘庆《〈孙子〉与古希腊、罗马军事著作的比较》,《管子学刊》1991 年 2 期。

交、法律等内容,其论述的主题是治国安邦之策,而军事仅占其中一小部分。从这一部分来看,既有广泛的战略内容(如外交、综合国力论), 也详述各种具体的战术,更有大量的记实成份,如孔雀王朝的军事体制和各种军械的记载。这就使其内容既不同于希腊的军事史著,也与中国纯粹的兵书大异其旨。在论证方法上,它过于直观、具体,理论色彩不浓,缺乏思辩性。从某种角度讲,它只是某种军事条令或说明书一类的书籍。中外兵书虽然各有其局限性,但总体来看,中国兵书更趋成熟, 理论色彩浓,更趋哲理化,因而具有时代超越性,能垂诸久远,影响后世;而他国的军事著述,则更趋具体、实用,处于不成熟或半成熟状态, 缺乏思辩性、哲理性,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