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的战争

  1. 居鲁士首建帝国

波斯人与米底人同文同种,在米底王国兴盛的近百年间,波斯一直受其统治。当时,波斯共有 10 个部落,6 个农业部落,4 个游牧部落, 尚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气质。其部落联盟首领已形成世袭制,由阿黑门尼德氏族袭任,虽有王位之尊,却只是米底辖下一行省之长而已。居鲁士继位后,趁米底与新巴比伦交恶、连年用兵、国势渐衰之际,率族起义,独立建国。据希罗多德记载,居鲁士是这样鼓动起义的:第一天, 他令波斯人带着镰刀去开垦荒地;次日他杀羊屠牛,让他们尽情吃喝。然后问他们,是喜欢昨天的生活还是喜欢今天这么生活,波斯人一致回答:昨天带给他们的是痛苦,今日是快乐。居鲁士于是鼓动造反,“如果你们愿意听我的话,那你们就可以享受⋯⋯幸福,⋯⋯但如果你们不肯听我的话,那你们就要受到无数像昨天那样的苦役。因此,听从我的吩咐而取得自由罢。”波斯人对米底的统治早已不满,于是群起响应。米底王闻讯,把全体米底人武装起来前往镇压,但两军一对阵,米底军即分化,部分作战,部分公开投降,绝大多数则临阵逃脱。居鲁士乘胜于公元前 550 年灭亡米底,“原来是奴隶的波斯人现在却成了美地亚(即米底)人的主人”

居鲁士灭米底时,已组建了一支军队,其精锐是贵族骑兵和农、牧民步兵。波斯人从 15—20 岁须接受骑射技术训练,故骑兵战斗力强;据

① 各族军队装备详情,请阅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493—500 页。

② 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23 页。

希罗多德说,其步兵亦能征善战。居鲁士凭借这支军队,开始对外征服, 先迫使原米底属国亚述、亚美尼亚等归顺,进而图谋小亚与叙利亚。面对波斯咄咄逼人的攻势,埃及、巴比伦与吕底亚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富兵强,有富甲天下之誉,其兵刀马娴熟,勇武好战, “他们通常是在马上作战的,他们手持长枪,而且操纵战马的技术也非常高妙。”①该国国王克洛伊索斯(约公元前 560—前 546 年在位)恐波斯势力日益强大,便先发制人,于公元前 546 年率军与波斯战于叙利亚的普特里亚,双方均伤亡惨重,未分胜负。克洛伊索斯率兵回国后,为克服势单力薄,便请埃及与巴比伦出兵助战,以期共破强敌。但居鲁士不待其援军赶来,就迅速突入其国境,直捣其国都萨尔迪斯,迫使克洛伊索斯率兵出城迎战。鉴于吕底亚骑兵善战,居鲁士布阵时,将随军运粮及行装的骆驼集中起来,置于前线,步兵随后,骑兵为第三线。他所以用骆驼打前阵,据说是因为马害怕骆驼,闻不得骆驼的气味。此策使克洛伊索斯赖以取胜的骑兵优势化为泡影。果然,两军相接,吕底亚的战马一见到骆驼就回头逃窜,扰乱了自己的军阵,但勇敢的吕底亚人纷纷跳下马来,与波斯人展开徒步拼杀,激烈的战斗持续了 14 天,最后居鲁士俘虏了克洛伊索斯,占领了萨尔迪斯。继而,居鲁士又用构筑土丘的战术攻克了小亚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城邦。占领小亚细亚后,波斯挥师东征,辟中亚的大夏、粟特为行省,形成了对两河流域东西夹击的有利态势。当时,巴比伦的对外贸易线已被切断,经济萧条,这引起了商业贵族和祭司对国王的不满。居鲁士乘机煽动,以大量金钱贿赂,并许诺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使他们能获巨利。公元前 538 年, 由于有城内叛臣相助,波军几乎兵不血刃,“和平地胜利地进入了巴比伦城”,新巴比伦王国灭亡。居鲁士赢得了两河流域传统的至尊称号: “世界之王、伟大之王、正统之王、苏美尔与阿卡德之王、天下四方之王。”①

巴比伦既纳入旗下,居鲁士便决定打击最后一个顽敌埃及。为此着手准备,对属国实行了一系列宽厚开明的政策,其中一项是,将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公元前 604—前 562 年)攻陷耶路撒冷时俘虏的 4 万余犹太人释放回国,并帮助这些“巴比伦囚徒”重建圣殿,此举深得犹太族的人心,继而叙利亚诸邦也表示效忠。这样,居鲁士既建立了进攻埃及的基地,又获得了强大的腓尼基舰队。但这时,中亚草原西部的游牧民族不断骚扰帝国东北边境,居鲁士只得先予以打击。在锡尔河右岸, 波斯军队袭击了马萨革泰人,并俘获该族女王托米丽斯之子,不久将其杀害。女王发誓报仇,“不管你多么嗜血如渴,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了的。”公元前 529 年,女王率兵与波斯军决战,双方开始以箭对射, 继则刀枪肉搏,但游牧民族的铁骑终略胜一筹,结果,波斯军队大部战死,居鲁士阵亡。女王砍下他的脑袋,放入一盛满血的革囊里,说:“把你的头用血泡起来,让你饮个痛快吧!”①居鲁士虽死,但经他建立的波斯帝国业已形成。

① ②③希罗多德:《历史》,第 66、68、40 页。

① ②《居鲁士文书》,见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59 页。

① ②希罗多德:《历史》,第 106—10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