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运用比较

古代中期是战略运用趋于成熟的时期。本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或征服战争,都十分注重战略的运用:亚述打击乌拉尔图,运用了先断其左膀右臂各个击破的战略;摩竭陀称霸列国,运用了结盟与联姻的策略; 汉尼拔建立反罗马包围圈,采取了争取盟国、孤立敌人的良策;亚历山大东征,实施了安定后方、稳扎稳打、战略迂回等良谋。但将战略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还是中国。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争霸,利用周天子的威信及中原小国恐惧戎狄攻扰等因素,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 取得了众多小国的拥护,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终于成就霸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制造秦齐与楚的矛盾,造成三强抗楚的有利态势;尤其后期晋联吴制楚、楚联越制吴、秦联楚制晋等,都是争取盟国、陷敌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的战略佳作。至战国时代,战略运用较之春秋,又进了

①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 218— 前 201)期间,本为罗马盟邦的西西里国家叙拉古与汉尼拔结盟,罗马为施惩罚,于公元前 213 年兵围该城,叙拉古人掀起自卫战争。至公元前 211 年城陷,科学家阿基米得被杀。

一步。七雄并立,相互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国无宁日、岁无宁日”, 为兼并他国或不被他国吞并,各国都施展外交手腕,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壮大自己,孤立敌人,频繁的“连横”与“合纵”行动,就是有力的证明。而且,由于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各国所制定的战略亦不断变化, 出现了“邦无定交、国无定土”的局面,外交与战争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中,秦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战略运用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有的学者将这一战略概括为三步骤六种策略,三步骤为富国强兵、夺占地利, “东向以制诸侯”,以及成“帝王之业”;六种策略为:分化诸侯、各个击破;既用武力、又施威慑;战略进攻、适当妥协;因势乘便、出兵略地;收买权臣、大行反间;固地凝民、稳步扩张①。此可谓深得其旨。可以说,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史,是一部战略运用史。这充分证明本时期中国的战略运用远较世界他国老练、成熟,这是因不同的国际形势所造成的。

在地中海世界,各国的霸权呈现出一幅连续交替的画面,当一国兴起时,其他国家包括本来盛极一时的帝国,业已衰落,不能与新兴国家相抗衡。如亚述崛起时,西亚无有强大的对手;亚历山大东征时,波斯帝国业已衰老⋯⋯。新兴国家只需略施战略策略,伴以强大的武力,即成霸业。这无形中减少了实施战略的机会。而中国,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是强国林立。春秋争霸,虽然主要是晋楚争雄,却亦有齐、秦、吴、越等大国的相互纠缠;至战国,七雄并存,形势更为紧张。这样, 一国想要打击敌国,则必须首先考虑他国的反映,其行动要受诸多方面的牵制。这就为结盟与树敌等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充分展现的契机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