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重振帝国

冈比西猝死成为全帝国沸腾的信号,“人民骚动起来,在国内,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他各省,发生了巨大的恶祸”② ,巴比伦、埃兰、埃及、亚述诸省纷纷独立。在波斯本部,有一米底僧侣高墨达冒充已被冈比西秘密处死的胞弟巴尔狄亚(即司美尔狄斯),以免除兵役赋税 3 年,没收部分波斯贵族的牧场、牲畜、土地和奴隶为号召,顺利地夺取了政权。但这场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高墨达的措施触犯了波斯贵族的利益,他们与出身王族的大流士勾结,暗杀了高墨达,推翻了这个为期 7

个月的政变。此后两年,大流士一世出征 19 次,俘获 9 位国王,镇压了这场几乎颠覆整个帝国的起义。

大流士平定国内形势后,意识到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危害性,为此对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 199 页。

② 《贝希斯敦铭文》,见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 178

页。

政治、经济、军事作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他把全国划分为 23 个行省(行省数目各时期不一,最多时达 30 个),每省设总督一人,执掌一省之行政、司法、税收大权;另设督军一人,统领一省的驻军。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互不相属,以互相监督。为防止叛变,在总督身边设“皇室秘书”,负责宣读中央下达的各项指令,另派“国王的耳目”(亲信)到全国秘察地方军政人员的活动。军政分权的行省制与监督体制的设立,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及地方军队的控制。军队是帝国的支柱,为确保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大流士自任最高统帅,并参照亚述兵制,采取了 6 项措施:(1)建立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包

括 1000 骑兵、1000 枪兵和 10000 号称“无敌”的步兵,其人数保持不变, 如有缺员立即补足,因此希腊人称之为“不死队”。(2)在全国设五大军区,每一军区长官统辖数省督军,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军区既便于中央指挥,亦可加强地方防卫,对军事管理有重大意义。(3)亲自规定各省驻军的规模及其兵种人员,对军事要塞戍卫军队的人数也亲自核定;同时,实行驻地调换制度,禁止本省人就地驻防。(4)利用腓尼基人等海滨民族组建了一支拥有战舰千艘的舰队。(5)各级军官概由波斯贵族担当。(6)每年定期检阅军队,国都附近驻军由国王亲自检阅,边远地区则委派专员检阅。这些措施提高了帝国的军事威力。此外,大流士还统一了币制,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网,规定了各省的贡赋制度。通过以上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确保了国王对军队的控制。

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大流士也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征服,向南重新占领埃及,进而兵取北非的利比亚一带;于公元前 518 年,东进攫取了印度的西北部;在西面与北面,为打击欧亚草原的西徐亚人,他组织了东起中亚、西迄黑海北岸的远征,至公元前 513 年,亲率大军横渡博斯普

鲁斯海峡,兵抵乌克兰草原,虽折兵 8 万余众,却占领了色雷斯地区。结果,他不仅恢复了帝国的版图,而且使之进一步扩大:东起印度西北, 西抵地中海东部沿海及爱琴海许多岛屿,南接北非,北达色雷斯,形成了一个地跨三洲、古代西亚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