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帝国的战争

亚历山大撤军后,西北印度局势动荡,反马其顿的起义时有发生;

① 马俊达:《古代印度军事制度》,第 66—68 页。

①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 175—176 页。

而东印度的难陀王朝,由于横征暴敛,统治亦不稳定,人民起义不断。因而,整个印度北部一片混乱。此时,出身卑微的旃陀罗笈多①在一代谋士考底利耶的辅佐下,乘机崛起于乱世,从各地招募军队。据《政事论》记载,他招募的队伍由五种人组成,即强盗和匪徒、蛮人、有组织的行劫匪帮、森林居民、最英勇的武士宗族部落。他以这支队伍起家,很快成为义军首领,较顺利地打败了马其顿驻军,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及其以东的大片土地。约公元前 324(或前 321)年,他在西北部自立为王,而后又兴兵东征,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 324 或前 321

—前 187)的统治,公元前 317 年,马其顿驻军全部撤离,从而统一了北部印度。公元前 305 年,塞琉古王国②力图恢复对印度河流域的统治,侵入印度,旃陀罗笈多与之进行了两年的战争,详情无记载,仅知战争于公元前 303 年以印度胜利而告终。根据双方和约,孔雀王朝取得了印度

河流域以西直至今阿富汗的部分地区;作为报答,回赠战象 500 头。

约公元前 297 年,旃陀罗笈多去世,其子频头沙罗(约公元前 297

—前 272)即位。关于此人,除了他的名字外,其他几乎一无所知,但从其绰号“歼敌者”来看,他在开疆拓土方面可能有所贡献。至其去世时, 孔雀帝国的版图已扩张到德干高原,整个印度半岛仅东海岸的羯(jié) 陵伽及南端的几个部落尚未臣服,后由其子阿育王完成。

阿育王(约公元前 269—前 232)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年青有为,曾被其父两度任为总督,平服过■叉始罗的叛乱。他即位之初极为暴虐,据佛教文献的夸张记载,曾残杀同父异母兄弟 99 人,诛杀 500 大臣、500 婇女,并设人间地狱。其主要战功是征服羯陵伽,完成了印度半岛的统一,将帝国带入了极盛时代。在孔雀王朝统治前期,羯陵伽是一个独立国家,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富庶,军事力量亦较为强大,拥有步兵 6 万,骑兵 1000,战象 700 头。阿育王即位的第八年,起倾国之师大举进犯羯陵伽。这是印度古代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有影响的一次大战, 可惜其详情无史料记载。此战使羯陵伽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据阿育王 13 号摩崖诏令记载,他“从那里掠走的人数是十五万,在那里有十万人被杀,并有许多倍于此的人死亡。”①

羯陵伽战争标志着孔雀帝国武力扩张时代的结束和文治时代的开始。据说,阿育王对此战所造成的灾难深感悔悟,皈依了佛教,以佛法治国,从而使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在其第 13 号摩崖诏令中说:“征服羯陵伽国以后,天爱善见王(即阿育王)便专心致志地热衷于正法的义务,渴求正法,并在百姓中灌输正法。这是由于天爱善见王对征服羯陵伽深感悔恨的缘故。在征伐一个独立国家的过程中, 必然要出现屠杀、死亡和人们的流放,对此天爱善见王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悲伤⋯⋯。天爱善见王现在认为,通过正法赢得的胜利,才是最高的胜利⋯⋯。凡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胜利,到处都能洋溢出一种称心如

① Chandragupta 一词之音译。据说他出身于乡村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故称其建立的王朝为孔雀王朝。

② 亚历山大死后,他建立的帝国三分,其部将塞琉古(Seleucus,公元前 305— 前 280 年在位)控制西亚, 建立塞琉古王国(公元前 305— 前 64)。

① 《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0 页。

意的气氛,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会如此。”①阿育王之所以改变政策,与其说是真心奉佛,不如说是当时四宇平服之故。但以文治取代武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阿育王后期奉佛,显得过于虔诚,不但本人奉法忌武,还诏令子孙后代采取“忍让政策,”这必然导致忽视武备的加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摩竭陀帝国的尚武精神,随着羯陵伽战场上的最后一声哀鸣而消失。阿育王放弃了祖传的军国主义而发扬正法取胜的政策,它必然会严重削弱帝国的军事实力。”②有的学者进而认为: “羯陵伽的征服标志着孔雀王朝政治势力衰弱的开始。由于羯陵伽战争的杀戮而在阿育王心灵上所产生的变化,引起了孔雀帝国政策上的革命。正如所有热衷于宗教而放弃政治谋略的国王一样,阿育王为外族征服印度铺平了道路。”③的确,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便很快衰落了。究其原因,若单从军事方面而言,以上所论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