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米拉大战

①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 78 页。

②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 81 页,第 83 页。

公元前 331 年春,亚历山大率军从孟菲斯出发,经推罗进入两河流域,9 月底,与波军相遇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高加米拉。“在西方世界的战史中,所有一切的决定性会战,这一战要算是最惊天动地的。”③此时,大流士因数次求和不成,又征集步兵百万、骑兵 4 万、200 辆滚刀战车和少数战象(真正兵力不可考),以决一死战。他吸取伊苏斯战败教训,选战场于开阔平地,以利骑兵和战车活动。其阵势为:中央为大方阵,两翼为骑兵。左翼为西徐亚和巴克特利亚等族的骑兵,在前面,面对亚历山大亲率的右翼,布置了 100 辆战车;全军最中央是大流士及皇家卫队,卫队两边是希腊雇佣军和波斯部队,中军前面,面对马其顿步兵方阵的是象队和 50 辆战车;右翼为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米底等族

骑兵,前面也有 50 辆战车。所有其他各族部队,以纵深队形组成第二线。由此观之,波军阵势实为三线,一线为象队和战车,二线为骑兵,三线为步兵。亚历山大兵至,休整 4 天,并亲自侦察地形与波军部署,作到知彼及熟悉地形。根据敌情,将全军布成一个“空心大方阵”:骑兵在右,方阵居中,左翼为步、骑兵混合部队;在第一线后,部署了一条后备线,由两个“快速纵队”组成,两翼后面各摆一队,其位置与正面形成一个角度,若敌人绕过两侧进攻,他们可以反击,若敌不来攻,则可向内移动,增强正面兵力。总兵力为步兵 4 万、骑兵 7000。

10 月 1 日晨,战斗开始。亚历山大领军右移,波军也相应移动,大流士唯恐敌军移到不平坦之地,使战车失去作用,便令左翼骑兵进攻, “亚历山大的人马大批倒地,这是因为波军占有数量上的压倒优势,也因为西徐亚的骑兵和马匹都有较好的护身甲”,但亚历山大亲率的右翼顶住了攻势,并实施反击,将其阵线突破。同时,在中央,波军出动战车,企图冲乱马其顿方阵,但方阵兵让开战车,骑兵和标枪手先以排箭和标枪扼其攻势,再一涌而上,砍杀车夫和战马,挫败了滚刀战车。接着,亚历山大率军以纵队向波军方阵进攻,严整坚实、长矛如林的马其顿方阵也随之逼来,“不一会,本已提心吊胆的大流士,这时看到四面八方已陷入险境”,于是故伎重演,“第一个拨转马头,溜之大吉”②, 中部波军亦随之溃逃。

在左翼,波军突破了马其顿的阵线,一直冲到其辎重营,幸得马其顿的左翼后备部队赶到,大批砍倒来敌,方转危为安。此时,右翼的马其顿军受到两面夹击,正在纵兵追赶大流士的亚历山大得到飞报,立即引兵杀回,展开了整个战役中最激烈的骑兵会战,波斯部队一中队一中队地成纵队摆开,与亚历山大的部队面对面地对撞。“双方都没有像一般骑兵会战那样投掷标枪和调动马匹,而是人人力图向前冲击,以冲破对方的一切阻扰,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一条生路。因此,双方都毫不留情, 拼命砍杀,各人不再是为别人打胜仗,而是为了自己的性命拼死拼活。”

但亚历山大还是战胜了敌人,率全军追歼逃兵。此役,马其顿军歼敌30 万,俘敌更多,俘获残存战象及战车。经此一战,亚历山大征服了半个波斯帝国。

战后,亚历山大兵进巴比伦,获大批珠宝;进而兵抵苏萨,该城总

③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 95 页。

②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 97 页。

督献价值 12000000 英镑的金条;继而攻陷帕塞波利斯,火烧波斯皇宫;

公元前 331 年冬,为追赶大流士,兵抵原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获总值

43785000 镑的黄金,但大流士又东窜了。次年 7 月,亚历山大终于赶上了大流士,但他已被心怀二志的巴克特利亚总督唆使皇家卫队杀害。此后三年,亚历山大不断用兵,收复波斯帝国东部,消灭了这个大国。公元前 327 年夏,他率领 3 万大军东征印度,所到皆取,次年,在印度西北部的海达斯皮斯河畔,与印度国王进行了其平生四大名战的最后一个、也是战术上最卓越的一战。此后,他仍欲东征,“可是马其顿人看出,他们国王所进行的事业,只不过是一个苦差事紧接着另一个苦差事, 冒完一次险又冒另一次险,他们的情绪早已开始下降了,营地里三五成群地对他们的遭遇叫苦连天,⋯⋯有些人甚至理直气壮地表示不干了”

③,加之瘟疫横行,大批士兵病倒,在此形势下,亚历山大只得撤兵西归。

公元前 324 年,班师巴比伦,十年征战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