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1840 年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诚如马克思指出的,西方列强的侵略,“迫使一切民族都在惟恐灭亡的忧惧之下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①。近代中国在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和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刺激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必然是一条畸形的道路。

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典型,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民族工商业产生的前提,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自明代中叶起,在商品经济的孕育下,在少数地区的手工业部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了清朝这种萌芽得到缓慢的成长。以苏州丝织业为例,在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组合方式以及“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①的生产规模。到了清朝,丝织业又有所发展,作坊规模增大。康熙以前,“机户不得愈百张”,“至道光年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②。雇工人数较以前增多, “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散归”。③在工资支付上出现了“计日受值”和“按件而计”的形式。除丝织业外,棉纺织业、井盐业、陶瓷业

① 《资本论》第 1 卷,第 83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第 470 页。

① 《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一。

②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71 页。

③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一,三联书店 1957 年版,第 101 页。

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 19 世纪 70 年代初出现的广东陈启源缫丝厂,就是以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的④。近代民族工商业兴起与洋务运动也有一定联系。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上的侵略,直接冲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造成近代国弱民贫的境况。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维护其统治,学习西洋,以图国富民强,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官僚兴办军事工业,而后转向民用工业,他们只想借用资本主义生产方法,而不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但事物的发展是不以洋务派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势必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起来。近代民族工商业,一部分就是由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转化而来。

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历程。大体有四个阶段: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甲午战争,是产生阶段。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资本

的工厂不过有 160 家,基本上是小厂,矿场不过 20 处,大都是工场手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于零。总投资不过 550 万两,还不到 750 万元,只有洋务派企业的 1/15①。民族工商业在产生阶段,可谓步履维艰,主要是缺乏资本。首先,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进行掠夺性贸易,造成民族工业资金不足,市场不畅。民族工业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受到严重制约;其次, 同民族工业并存的还有洋务派的官办性质的企业,资本的积累大部分归其所有。民族工商业还要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

1894 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民族工商业逐步发展阶段。甲午海战的失败,举国震惊。《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刺激了国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设厂自救”,响彻全国。另外,甲午海战失败,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企业由于财政困难和经营上官僚化等因素,不得不改为招商承办。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引起国人抵制洋货。基于以上诸因素,民族工商业取得初步发展。在这期间,共设厂矿 532

家,投资达 11646 万元,主要有纺织业、矿业,特别是后期,采矿、发电和食品工业的投资,超过了纺织业。

1914~1920 年间,是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民族工商业发展而言,是“黄金时代”。1915 年反对二十一条和 1919 年五四运动,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五四运动中,商人罢市,抵制日货,对于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是十分有利的。另外,西方列强在欧洲战场上忙于厮杀,无暇东顾,客观上减轻了西方经济侵略对民族工商业的冲击。民族工业品出口增加,1913~1919 年,出口值增加了 56.4%①。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民族工商业发生危机和破产时期。主要表现为新开厂数减少,工厂规模萎缩,工厂关闭数目急度增加。以民族工业基地上海为例,1934 年,新开工厂 28 家,改组 291 家,关闭 70 家;1936 年,新开工

④ 参见《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03—104 页。

① 参见《中国经济史论文集》,第 278 页。

① 参见《中国经济史论文集》第 285 页。

厂 42 家,但改组 429 家,关闭 133 家。②在民族工商业普遍衰落的情况下, 不仅中小民族企业遭到破产,就是较大的民族企业也难以幸免,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由于宋氏官僚资本的排挤,最后被其吞并。就连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荣氏系统,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民族工商业普遍衰落和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帝国主义在华的工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压迫甚重。二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摧残和压迫,致使其衰败不堪。三是农村经济破产,购买力下降,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民族工商业就其性质而言,它属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是在工场手工业不太发达,而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兴起的,因此显得独立性较差,资本少,发展不平衡,经济力量相对弱小,先天不足。而且,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受封建经济关系的束缚严重,并要受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和压榨。

从国际环境看,在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时,西方列强已经经历和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从生产力角度考察,西方列强已远远领行于中国。更重要的是,近代中国已被纳入了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变成其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处于半殖民地状态,经济上遭受掠夺,政治上丧失主权。中国在高度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搞民族的、独立的、自由的近代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