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传统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在现代中国

① 董仲舒《对策》一。

中国是素有“礼义之邦”之称的文明古国,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教诲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把道德提到极高位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封建理论丧失了依靠——封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传统伦理道德作为精神的、习惯的势力而存在,影响着现代中国人。

我国以家庭稳定而著称于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稳定的前提下,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在变化。婚姻作为家庭的前提,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爱情。青年择偶追求性格、志趣、情调、爱好、眼界、修养、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的协调。爱情成为确立婚姻关系的基本动因。社会生产力发展,家庭规模的缩小,职能的社会化,使人们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文化活动,享受精神生活。当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婚姻关系上看重金钱、地位、社会关系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家庭关系结构中,旧式家庭等级森严,夫妻、父子及兄弟之间是尊卑、主从关系。而现代逐渐为平等的亲密友好的关系所取代。坚持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原则。人们的贞操观、“离异观” 也发生变化。这两方面都要求男女平等。“从一而终”已基本上没有市场。但也必须看到“大男子主义”,旧的“夫权”观念也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在生育观上,封建社会把子女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人丁兴旺是发家的条件和表现,选择配偶首先看是否能生育,生育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传宗接代,以免断了香火,同时使自己将来生活有依靠。人们普遍信仰多子多福。由于子女要继承父亲的财产,因而重视子女的血统,重男轻女,严格要求妇女的贞操。在现时代,公有制确立,家庭情感职能日益显得重要,人们的生育观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传宗接代思想、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农村没有摆脱小农的生产方式,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家庭的生产职能加强,家庭中有无男劳力和男劳力的多少,对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很大。其次,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社会福利水平不高,老有所养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最后,由于我国人口素质、文化素质低,农村大量存在着文盲和半文盲,文化上愚昧落后,旧的婚姻家庭观念的消除还需要时间。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要进行具体分析。在现代中国更是错综复杂。其消极方面表现为,对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阻碍。首先,传统道德观是对小农生产关系的反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使人自缚其身,形成内向型心理和文化特质,抑制进取心。其次, 传统道德与政治融为一体,父家长制,宗法观念,过分重“德治”,长期的“人治”等等抑制法律思想的形成和法律的健全。最后,传统伦理中的某些思想与科学文化上的愚昧结合,造成了不敢为人先的庸人作风和社会生活中的“裙带风”、“关系网”。

当然,传统道德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第一,大一统的思想,爱国主义传统,利于民族的团结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人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今天,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以忠于祖国、关心国家前途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第二,传统的入世思想,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献身精神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第三,孝父母, 敬兄长,为人宽恕,忠诚,讲信用有助于和睦的家庭关系的建立和人际关系

的调适;第四,对自我修养的重视,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塑造;第五,勤劳、勇敢、善良、节俭的传统在今天仍是应该发扬光大的。